分享

文物大省山西的幸福与烦恼

 闯王兄弟 2013-11-29

文物大省山西的幸福与烦恼 <wbr>- <wbr>山西日报

   

   本文刊登于《山西日报》2013年4月17日C1版,因为文中提到我所以转载过来。

 

    我只是民间的业余爱好者,没有必要了解文物部门怎么去拯救古建筑,对各种数据更是不感兴趣,我只看结果就行了,今年发起的“随手拍救古建”活动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帮助,哪些保住了哪些毁掉了公众自能看到,有抢救措施的不吝表扬,没能救下的也不会放弃批评。抢救做得如何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高投入似乎代表政绩。而对文物建筑而言恰恰相反,如果维护得好,原本不需要多大投入就能延年,还能保持文物的原真性,而现在由于很多古建长期无任何维护,即将不保,在舆论关注下不得不修,高投入背后所揭示的正是长期的不作为,积累下来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尽快解决又在不断塌毁,岂不两难?但愿今后能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必要的维护,切莫长期依靠“高投入”。

 

    我实地寻访的古建中整理出二百座左右失修的,汇编为“大木殇”: 《大木殇》全集导引 >>>

 

    “随手拍救古建”是个公众皆可参与的活动,希望通过不断曝光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做好抢救工作: “随手拍救古建”推荐目标汇总 >>>

 

    不少乡村古建地处偏僻,难以看到最新的状况,有机会去山西时我会回访一部分,去看一看他们还安在吗? “大木殇”跟踪回访汇总 >>>

 

    呼吁抢救山西古建一年多来,已有数十处古建筑有了抢救措施,其中八处得到完全修缮,虽然与失修古建的总量相比只是很小一部分,但是如果没有民间和媒体的呼吁,这点成绩也不会有,我很感谢大家。 有抢救措施的古建筑汇总 >>>

 

    一年多来媒体报道起到了很大作用,不少记者朋友亲赴山西实地考察,谢谢大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部分媒体报道 >>>

 

 

报道原文: 

 

    山西濒危古建筑抢险繁重任务与维修保护人才的极度匮乏形成了突出矛盾——

 

    山西是全国古建筑存量最多的省份,现存民国以前木结构古建筑28027处,元代以前的几乎占全国现存的80%。全省省保以上、市县保有价值的500多处古建中,70%以上存在破损和病害。今年,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投入山西的文物保护经费分别是4亿元和1亿元,与同时期有了大幅度增加,但保护的繁重任务与古建筑维修保护人才的极度匮乏形成了突出矛盾。面对这种困境,省文物局在深入分析现状之后,委托山西省古建筑协会于2月26日至3月29日,对全省古建筑维修、监理资质单位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来自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省内外专家应邀为学员授课。

 

    山西古建独步华夏

    古代山西,关山险固,易守难攻,曾经是汉民族与北方民族长期频繁交往、相互融合的重要区域,也是宗教盛行的地区。北魏以后,佛教在山西广为传播,在隋唐时期发展到极盛,闻名全国的五台山佛教圣地,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太原是李唐王朝的发迹之地,辽代大同为西京,元代平阳(今临汾)是戏曲活动中心。这些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使得山西境内保存下元代以前极其丰富的寺观、庙堂、城池衙署、民居、戏台、楼阁、古塔、桥梁等各类古代建筑7222余处,在唐代以来,每个历史时期几乎均有完整实例保存,且品类多样,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山西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全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的11.5%。山西是我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总量多达28027处,其中木结构建筑更是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种齐全,传承有序,可谓独步华夏,无出其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省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350处,占全国同时期同类建筑近80%。其中五台南禅寺、五台佛光寺、平顺天台庵佛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4处同属唐代木结构殿堂,是我国唐代建筑的罕有例证。保存有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北汉三个朝代的建筑3处,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平顺大云院正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是这一时期的建筑奇葩。宋辽金时期,山西古建筑遗存颇为辉煌,现存136处,主要以太原晋祠圣母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为代表,对认识我国宋辽金建筑的发展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山西在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木构建筑遗存数量最多,保存至今的约有275余处,分布范围遍及全省。主要有佛寺、道观、衙署、戏台和民居,其中衙署、戏台和民居是国内仅存的元代建筑种类。

 

    保护古建队伍缺乏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与西方建筑的砖石结构一起构成了世界两大主要建筑类型。木结构建筑成型于唐朝,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被称为 “早期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目前,根据省文物局公布的数据,全国现存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约440座,其中山西有350座,占到全国的近80%。山西能够成为全国木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主要得益于山西民众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维护和修缮。这些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都是经历过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实物,自然界的侵蚀、人为的损伤和社会的发展变革,不可避免地给文物建筑造成了一些损伤。近年来,我省文物保护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亟须加以解决。

 

    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说,目前遇到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人才培训问题。山西文物保护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着一个人才非常匮乏的局面,可以说是钱有,但队伍缺乏。今年,国家文物局投入山西文物的保护经费是4亿元,省财政投入的文物保护经费为1亿元,这5亿元的保护经费如何使用,推进七大文物保护重点工程有序进行,就需要合作办班,强化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坚持以工程带队伍、以工程培养人,邀请专家和技术能手在工作一线现场点评、示范,通过实际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实战技能。按照《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办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需要文物单位的保护级别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承担。我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假定其中10%即2800处亟须保护维修,按照目前我省施工一级队伍的实力,每年仅能完成20余处,全修一遍也得140年。截至今年3月,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工程、古建筑施工单位有33家,设计单位36家。其中国有性质的施工单位1家、事业性质的施工单位1家,股份制性质的施工单位31家。况且,当前文物保护工程不断增多,但依然存在设计甲级、施工一级忙不过来,设计乙级、施工二级吃不饱的局面,从而导致了资质挂靠现象发生,繁重工作任务与资质队伍相对匮乏的矛盾更为突出。这次办培训班,组织“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才资格证”考试,就是在文物工程单位资质准入方面降低门槛,建筑规模小、结构简单的文物建筑,由设计乙级、施工二级的单位来承担。

 

    省文物局副局长刘正辉称,本次培训的对象是在山西省内取得文物保护工程古建筑维修一、二级施工资质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甲级监理资质单位技术负责人,正在进行的重点工程维修项目技术负责人,学员共58人。培训目标是让学员较为系统地掌握文物建筑维修保护施工知识,能够在工程一线指导并管理技术工人按照文物保护要求落实各项工程内容,并能承担工程技术责任。培训结束后,组织严格的考试,成绩合格者统一发放“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才资格证”。

 

    保护必须循序渐进

    去年,“爱塔传奇”连续在微博上发布有关山西早期木结构建筑失修状况的信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位本名唐大华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从2010年起7赴山西,寻找散落在田间地头、古村败户中的木结构建筑,发现失修者有近百处之多,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早期木结构建筑。

 

    对于网友反映的情况,省文物局将我省濒危古建筑抢险列进了今年七大文物保护重点工程中,计划投入1000万元力争推进10处残损严重、价值重大的濒危木构古建筑抢险维修。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山西南部早期建筑维护工程专家组组长张之平在为培训班学员授课时说,国家近年来对山西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力度空前,国家文物局为此专门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木结构建筑维护工程,并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同时,山西已有222处木结构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到国保单位总数的近1/10。尽管需要我们保护的仍然还有很多,但保护工作必须循序渐进,一蹴而就导致的后果更不堪设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称,对于山西实施濒危木结构古建筑抢险保护,什么级别无所谓,只要学术上觉得它有价值,各级政府部门就应该将其管起来。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文博大家、古建筑专家柴俊泽说,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是历史上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结合的一种历史遗产,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欣赏它们就是欣赏中国的历史文明。希望通过保护工程和人才培养,坚守住中国这一厚重的文明。而修缮保护文物建筑,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是法律条中明确规定的,也是大家一致承认的。记者孟苗

 

文物大省山西的幸福与烦恼 <wbr>- <wbr>山西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