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扭杆式

 咸临 2013-11-29
扭杆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实在是太多经典坦克使用这款悬挂了,远到二战之前研发的III号,二战中大名鼎鼎的虎式,豹式,虎王,斯大锤的KV系列,JS系列,美帝的潘兴,巴顿系列,到战后的常青树T55,以至于整个T系列,到当代最先进的豹II,M1,解放军的99式都在使用扭杆悬挂。就算使用液气主动悬挂的日本90式,其中间两对轮子也是使用扭杆悬挂的(前面和后面两对是液气悬挂)。, |7 R  i2 l0 a3 W6 ?
那么扭杆悬挂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直观地说明一下,拧毛巾相信大家都拧过,用双手将毛巾两头抓住,然后双手反方向扭动,毛巾里的水就会被拧出来。当然这里不是讨论毛巾的干湿问题,而是拧毛巾以后的感觉,你将毛巾拧紧以后,手有木有感觉到毛巾有一股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是毛巾被扭转以后产生的弹性力。, X& ]- a& n* N/ [
1681346241548187.jpg 

# S$ Q7 f5 s0 S1 }6 z8 e
, e' Y' i! U/ N( [+ ]. R
而扭杆的原理正与拧毛巾类似,扭杆就是你手中的这一条毛巾。下面我们看看扭杆具体是长啥样的。
250px-Torsion-Bar_no-load.jpg 
上图就是一个扭杆的模型示意图,其中灰色的是扭杆的固定端,也就是车体,红色的圆柱形就是扭杆,绿色的长方体就是轮子的摆臂,下面看看扭杆工作时的状态1 [0 L& z+ n$ c2 Y( E
250px-Torsion-Bar_with-load.jpg 
上图,摆臂运动,将扭杆扭转,扭杆产生弹性力,而在安装扭杆的坦克上,此弹性力就是支撑车体的力量。

扭杆悬挂通常布置是这样的(图示为T55的扭杆悬挂系统):
20110330_1f3d08acb0ffc63da7f6d7DDwDCTH0uC.jpg ! ~6 c6 U( L% ^9 g" H. c/ u# n, {

扭杆一侧安装在车体侧壁上,另外一侧通过车体的孔洞穿出,连接到摆臂上,轮子上的重量载荷通过摆臂使扭杆产生扭转,获得的弹性力用于支撑车体。这就是扭杆悬挂的原理,非常简单,而且占用空间也非常少(只需要车底部分的空间就可以了。)
扭杆式悬挂的特点就是动行程很大,理论上行程总长是可以接近两倍摆臂的长度的(从摆臂向下无限接近竖直,可以一直扭转到摆臂向上无限接近竖直),完全不存在其他悬挂需要考虑弹簧的长度等问题。另外结构不算很复杂,占用车体空间很少(扭杆平铺在车体底部),弹性和可靠性都非常好,因此逐渐被大量战车使用,包括先进三代坦克。
/ R# s) L0 ]2 S
但扭杆也有缺点,因为扭杆是横穿车体的,所以战地维修不便,不能像平衡式悬挂一样,直接用千斤顶顶起,整组悬挂卸下更换,一般需要到达比较正规的维修厂中才能修理。也易受地雷威胁(M1的前后扭杆就安装在装甲套筒内,避免受到地雷攻击)。但相比巨大的优势,这点缺点都是可以忍受的。4 Z* b/ Q+ F/ w/ c9 ]
. {7 ?8 Y* J8 O
下面看看实车上的扭杆具体长啥样:* ?& q' C* g+ I: M% p8 b& Z7 K
4550_e_5_sm.jpg 5 h+ e- Q2 x3 @5 e; l* ~$ U
1 X% W/ w( L- H( G
图中工人所拿的这根灰色的物体就是扭杆,而前后的就是摆臂,此照片是英国缴获自北非的131号早期虎在全面整修的时候所拍。
2 s, N" C, }+ y" d; n
下面再看一张) D9 k/ [3 a& a9 A
hen12.jpg 5 U6 ^0 j! C) b1 c

上图为当年亨舍尔工厂生产虎式时留存的照片,其中左侧工人正在安装的也是虎式的扭杆。大家可以对比下上上图,看看虎式左右侧的摆臂朝向(上上图车首在图片左侧,上图车首在图片右侧),这个下面会提到。
/ N2 w- i6 G2 s  T% `6 v2 U5 [
然后我们再看看扭杆悬挂在车体里的布置情况。
pan int.jpg 
. @4 J6 c/ w4 ]* s, `# M5 h! ]
上图是黑豹的车体,去掉炮塔后从座圈处看到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到中间的变速箱传动轴(导致车体变高的元凶),下方的两组蓄电池,以及本文的主角,位于底部,横穿车体的扭杆。
1 E- {; }7 L$ g; v
再看看现代坦克的
M1torsions.JPG : ^$ f* I! {( z; Z% C) V
6 T- z4 V  d3 t% I
上图是M1的车体,去掉炮塔后从座圈处看到的内部结构,大家也可以清楚看到中间横穿车体的扭杆。8 B7 @9 f5 Y: J* e/ k) y# n


上面多次提到扭杆“横穿车体”,所以下面就要讨论下使用扭杆的车辆外部特征。
" q7 U) ^' K2 J+ I" g$ ~9 Z9 q3 x8 \
对,使用扭杆的战车外部特征表现为左右侧负重轮一般不对称4 w7 J( n6 D1 h$ L
原因很简单,因为扭杆要横穿车体,左侧使用的扭杆需要穿过整个车体固定在右侧装甲板上,右侧使用的扭杆需要穿过整个车体固定在左侧装甲板上,于是左右的扭杆就必须错开布置,这也就导致了使用扭杆悬挂的车辆,左右的负重轮均要错开一定的距离,以便布置这些“横穿车体”的扭杆。
下图是豹2坦克,从前方履带的倾斜角度可以清楚看到左右的路轮错开的情况。
l2.jpg 3 Q$ e2 S: L* a. F
3 h" s+ }- E* p, n' o) u
1122.jpg + V& F1 q( ?! v5 s+ h
我们看看豹2的三视图# \' t+ g: g0 }+ l
leopard-ii.gif + G/ [7 [! \* r
可发现豹2坦克的右侧所有负重轮均比左侧靠前,距离就是一根扭杆的直径。. Q* p( D; }5 T1 {4 j
leopard2damper.jpg 2 D) z; R; P: X: j2 w  o2 I3 _
豹2的悬挂系统示意图2 y8 R" c" R1 }! h/ r# v5 b8 W

下面再看看M1艾布拉姆斯
M1.jpg 
可见左右轮组也是不对称的,与豹2相反,M1的右侧所有负重轮均比左侧靠后,距离也是一根扭杆的直径
看看M1的三视图
m1_abrams-40138.jpg 
上图也显示M1的扭杆和轮子的布置情况。3 O" \2 m3 d( ^% i5 w6 H4 g
7 `# A* }+ f7 `4 w& \- s) Y& T$ W+ Q
而同样使用扭杆的III号,KV等坦克也是有同样的情况。& _% E3 Y# D2 V# ^. g& D7 v
III号8 {  n* v7 @9 s" |( a5 @
PZ III.jpg 
/ \) M% ~) V; Q4 r; i4 \  r7 y8 v
III号的底盘示意图(模型)
Panzer_III_N_1.jpg 

III号侧视图
pzkpfw-iii-ausf-j.png 

以上图片均显示III号坦克的左右负重轮和扭杆布置情况,右侧轮组比左侧轮组靠前一根扭杆的距离。  B7 D$ Z; L9 ^% F4 f. @% T
5 b  q- K( T. q$ M
KV1# X9 ?/ v- M8 G6 ]
KV11.jpg " A! p7 E2 \) j
( u9 o- C% j6 X$ h3 a( u4 N! [$ `
KV12.jpg 
(上图有些神奇,是使用T-34 mod 1940的 L11型76mm炮)

KV五视图
kv_1_welding_turret_1941-21077.jpg ) j" ?9 r" T. G

KV左侧轮组比右侧靠前错开一个扭杆的距离。9 D/ M" [6 j. `  j* U


3 K. g- j# I6 X( Z
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例外毫无例外就是我们可爱古板的德国人,上面二姐埋了个伏笔,让大家查看虎式左右摆臂的朝向问题,这里就要说明一下虎I式,黑豹式和虎王式这几种猫猫战车的设计。, S- L+ B& W# |6 p2 F; ?
重新拿出这两张图
/ w1 Q; T: N% \$ H7 i; j0 g# U
0 B! V- s1 O7 X% N+ w
; p0 @3 }0 ~7 t, r  k% j# U
从上面两图可以看出,虽然外边采用了多重重叠负重轮设计,虎式依旧跟III号,KV一样使用扭杆悬挂。但是虎式的左右路轮却是对称的,为什么呢?上图就给出了解释,虎式,黑豹和虎王三种坦克,左右摆臂是反向布置的,左侧摆臂朝前,右侧摆臂朝后,运用这种方法错开扭杆,但路轮依旧能保持左右对称……/ z/ e, ^7 }; ^
tiger.jpg 
' M9 r! `; d, k- M
上图显示虎1的底盘以及悬挂设置,箭头是二姐自己画的,这张图是虎式的底盘顶视图,红色代表上方,也就是车体右边悬挂的扭杆,绿色代表下方,也就是车体左边悬挂的扭杆,箭头位置是该条扭杆固定到车体上的位置,大家可看到虎式的扭杆是如何布置的,并且也能看到左右侧的摆臂反向布置的设计(上方也就是右侧的摆臂全部向后,下方,也就是左侧的摆臂全部向前,因此所有轮子依旧保持左右对称)
5 O' M0 B, H$ p% N( Z+ f0 I
下面再看看黑豹的悬挂
11314.jpg 

上图是黑豹左侧摆臂布置,可看到全部朝前(右侧则全部朝后)/ q6 A' t! F8 V# \, h
11317.jpg 
7 g& H' N2 o% j8 L8 \+ X
摆臂和轮轴特写$ c( s. |& M% R" m

11326.jpg ; F% Z  d- j  q) P- o1 }
' O( Z0 O' I  U3 h4 g9 l; \* n
11327.jpg + u8 a, f( v) p
! R$ B" Y! ?) j/ A
11331.jpg 

上面三突是去掉了扭杆以后的车体内部,大家可以看到扭杆的固定座,穿入车体时的套筒,但黑豹和虎式的悬挂有一定不同,与虎式的单扭杆悬挂不同,黑豹使用双扭杆悬挂,每一根摆臂连接到两根扭杆上,大家从上图也可以看到,左侧的那个扭杆穿入车体的套筒是有两个孔洞的,下图将可以看清黑豹的双扭杆悬挂布置。# `% r( M' _5 }8 k! K2 v! n
index.jpg 
P1010746.jpg 

由于实车设备过多,不易看清双扭杆的设置,所以采用上面两张模型的图片,大家可以跟下图实车图片对比一下,了解一下双扭杆的具体情况。


虎王的底盘照片因为二姐木有找到,所以在此略过,但虎王跟黑豹一样使用双扭杆设计。
3 n0 w" j1 N3 H/ ~
: U0 o1 u! K, e& x& g. ?
最后再简要说说扭杆悬挂除了扭杆以外的一些设备。首先是限位器

上文提到由于扭杆的行程非常大,所以实际使用中为了避免损坏扭杆或者损坏车体,会在摆臂的活动范围内增设限位器,避免扭杆过度压缩,或者车体坐地。, z+ c4 r4 _; k, ]$ K: ]8 K
下图可看到III号的限位器,箭头所示就是限位器:4 u% d& ?  c6 |1 n; h! D: K- h
III.jpg ) W& e% C9 Q- n. r" w

下图是KV1的限位器
KV111.jpg % v$ L9 p: j3 H7 g" l. F' X
' O' {3 N( |" O# k+ J
( {  Y# r7 Y! Z3 f' i8 m) i
另外,使用扭杆悬挂的车辆,通常在第一组和最后一组(有时候是第一第二组,以及最后一组,或者是最前和最后的两组)扭杆上安装减震器。下面还是以III号为例子,箭头所示的两个竖直的圆柱就是减震器:
III1.jpg ! ]" P3 O0 O- n
0 K* f7 E. e- g# ~
下面看看豹2的减震器(最后两对轮子上方斜向布置的圆柱体物体)由于豹2美眉总是穿着裙子,减震器一般不露面,所以用模型示意一下。. R7 C6 D- f: X0 }2 |
ta56020q.jpg 

豹2共有7对负重轮,其中前面1,2,3三对轮子,以及第6,7两对都有这样的减震器。
) h7 D. T6 `; {( ~( H
好了,关于扭杆就谈到这里,下次咱们谈谈坦克别的一些系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