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具一格的拙政园卅六鸳鸯馆

 苏迷 2013-11-29
别具一格的拙政园卅六鸳鸯馆
 
拙政园卅六鸳鸯馆
  拙政园西部水池南面有一座临水建筑卅六鸳鸯馆,作为园中主要厅堂,它的平面、立面和常见的园林建筑不大一样。一般建筑的平面大都是长方形,只有亭的平面形式变化较多,除了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六角、八角、圆形、梅花、扇形等。而卅六鸳鸯馆的平面是方形和四隅的四个小方形组合而成,因此,它不是单一的屋顶,而是由中间的两面坡硬山顶和四个呈尖锥形的攒尖顶构成主次分明、形式别致的立面。这样的建筑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还没有发现相同的,仅此一例。
  卅六鸳鸯馆用纱槅、挂落分割为南、北大小相同的两部分,南部分有阳光照射,宜于冬春活动,南小院内种植十八株山茶花,花开似锦,艳浓素淡,山茶花又名曼陀罗花,馆南名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分背阳,清爽凉快,宜于夏秋活动,水池内十八对鸳鸯戏水于荷花中,馆北名卅六鸳鸯馆。馆北、馆南匾额分别由苏州两位状元洪钧和陆润庠所题,这也是绝无仅有的盛事。
  馆内银杏木槅扇裙板上雕饰有象征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图案,四隅门额砖刻篆书“迎旭”(迎来旭日)、“延爽”(延接爽气)、“来熏”(招来花香)、“纳凉”(迎接凉气)字样,营造了清新、雅致的文化氛围。馆的窗上白色和蓝色的玻璃相间,夏天时阳光显得柔和,冬天时雪景别有风光。这是卅六鸳鸯馆的又一特色。
  卅六鸳鸯馆的名称不仅是因水中有鸳鸯而得名,还和建筑形式有关。苏州园林中的厅堂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称为鸳鸯厅,它的平面如同卅六鸳鸯馆的主体分为两个大小相同的部分,但梁架分别为有雕饰的扁形梁架(称扁作)和简练的圆形梁架(称圆堂),好像羽毛不同的雄雌鸳鸯一样,所以称为鸳鸯厅。从室内看,南北两部分各有梁架,给人感觉有两个屋顶。实际上两个梁架中间的上部还有被遮住的梁架,和南北的梁架共同承托屋面,构成一个屋顶。
  但卅六鸳鸯馆的梁架没有采用典型的鸳鸯厅梁架样式,而是南北两部分各为两个跨度较低、椽子顶部呈弧形的梁架。这种四个小梁架相连的形式称为满轩。小梁架称“轩”,这“轩”不是建筑类型的一种,而是类似现代建筑的吊顶,具有装饰、隔热、防寒、避尘的作用。轩有多种形式,由椽子的不同形状而定。卅六鸳鸯馆内的轩有两种形式,一个椽子弯曲如鹤颈称鹤颈轩,一个椽子弯曲如船篷称船篷轩。
  卅六鸳鸯馆为什么不采用鸳鸯厅的典型梁架形式,而采用满轩?拙政园西部在清末为补园,其后人在《补园旧事》一书中并没有提及,但说了一些园主在馆内活动的情况。
  光绪三年(1877年)盐商张履谦购买了拙政园西部汪氏宅园后称补园,并大规模整修(卅六鸳鸯馆建于1872年)。张氏爱好文物、书画,更钟情昆曲,并聘请昆曲泰斗俞正飞之父、近代昆曲家俞粟庐(1847-1930年)为首席。俞氏工书法,通金石学,尤擅昆曲。他为张家鉴定书画,切磋曲艺,兼为其子等拍曲授艺。张家经常在卅六鸳鸯馆内举行曲会,“清润委婉的曲声在檀板玉笛伴奏下,飘出窗外,掠过水面,穿入花丛,绕过林木,沿着水廊,顺着粉墙,传遍补园”(引自张岫云《补园旧事》)。卅六鸳鸯馆好像是一个小剧场了,那就对音响效果有一定的要求。从声学原理来说,声波传出后,被不同位置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时间大致相同,就能产生较好的音响效果。采用满轩,声波从上空反射回来的时间和从两侧墙面反射回来的时间差不多,而如果采用空间较高敞的梁架,声波从上空反射回来的时间肯定要比从两侧墙面反射回来的时间要长,声响效果就不如前。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管之见,当初园主为何这样做?是刻意为之,还是巧合,就不清楚了。
  馆四隅的小建筑好像人头脑两侧的耳朵,称耳室,它如同门厅可为馆内避风挡雨,平时还可作为伺候、化妆的地方。
  一座建造在一百多年前的建筑能有这些特色,卅六鸳鸯馆的设计真是匠心独具啊!

  □韦 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