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棉花种植技术

 昵称9425660 2013-11-30
(一)喜温好光   属喜温作物,不耐寒冷。生长起点温度在10℃以上,最适温度25~30℃。高于40℃组织受损伤。从播种到吐絮需≥10℃的活动积温:早熟陆地棉为2900~3100℃,中早熟陆地棉3200~3400℃。棉花还属喜光作物。棉花单叶光饱和点为7万~8万lx,光补偿点为1000~1200lx。棉花的产量与纤维品质与当地以及当年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密切相关。   (二)无限生长,株型具有可塑性   无限生长指发育过程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可象多年生植物一样,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生长,生长期不断延长。株型可塑是指棉株大小,群体长相长势受环境和栽培措施影响变化较大。因此,棉花可通过密植或稀植等多种途径来实现高产。   (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   棉花从2~3真叶期始花芽分化到停止生长都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约占全生育期的4/5。棉株在长根、茎、叶的同时,不断分化花原基、现蕾、开花、结铃。因此,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不易协调,生产上旺长和早衰现象较为普遍。   (四)根系强大,适应性广   属直根系,吸收肥水能力强,耐旱、抗倒、耐盐碱。对气候、土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不耐水渍。研究表明,在耕作层含水量下降到8%~12%时,棉花仍能存活;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棉花能正常出苗和生长发育。   (五)再生能力强,结铃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棉花地下和地上部均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地下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可以通过中耕断根来促根或控制旺长。棉花地上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再生能力也较强,在遭遇各种灾害后,只要加强管理,一般仍可获得一定产量。   棉花结铃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前中期结铃少时,后期结铃就会增多;内围结铃少时,外围结铃就会增多。  (六)常异交雌雄同花植物棉花花冠张开大,属风媒和虫媒花,天然异交率达5~15%,属常异交作物。品种保纯难度大,易发生自然退化。  棉花的需水规律   1、需水量:据研究,亩产50千克皮棉的棉田总耗水量为300—400立方米,亩产100千克皮棉则总耗水量为450立方米左右。棉花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总趋势是与棉花生长发育的速度相一致。苗期株小生长慢,温度低,耗水量较少;随棉株生长速度加大而耗水量也不断增加,到花铃期生长旺盛,温度高,耗水量最多;吐絮后,棉株生长衰退,温度较低,耗水量又减少。  2、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适宜含水量的要求不同。发芽出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待水量的70%左右为宜,过少种子易落干,影响发芽出苗;过多易造成烂种,影响全苗。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55%一60%为宜,过少影响棉苗早发;过多棉苗扎根浅,苗期病害重。蕾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 60%一70%为宜,过少抑制发棵延迟现蕾;过多会引起棉株徒长。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最多的时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70%一80%为宜,过少会引起早衰;过多棉株徒长,增加蕾铃脱落。吐絮以后,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55%一70%为宜,利于秋桃发育,增加铃重,促进早熟和防止烂铃。   第二章  棉花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  棉花播种的七项备要  备良种:在选购良种时不要盲目追求新特、高产,要根据各自的地力、产量和管理水平来选择。应选择抗虫抗病能力好、生长势强、结铃集中、易管理、早熟而不早衰的棉花优良品种。选用棉花新品种时要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行,第一年要少量试种,在病能性、生长势、结铃性、增产性能都超过原来品种时第二年再扩大种植。购买优质棉种应到正规种子部门,选择纯净度好、发芽率高、质量有保证的优质种子。  备肥料:在棉花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重施钾肥,补施微肥,在这个施肥原则下,实行配方施肥。根据棉田所需氮磷钾3∶1∶3的施肥比例,来拟定配方施肥方案,以达到平衡施肥。一般棉田在播种前每亩准备优质有机肥1500~2500公斤、高浓度的优质氮、磷、钾复合肥25~30公斤、锌肥、硼肥等微肥1公斤;或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5~20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0~15公斤、5~7.5公斤尿素代替复合肥。  备地膜:棉花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稳定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状况;促进棉花生育过程,改善产量结构等优点。棉田可选用0.04~0.08毫米,幅宽90厘米的地膜3公斤。  备农药:目前一般采用包衣种子,不必准备杀虫杀菌农药,主要是准备除草农药。除草剂每亩地准备48%氟乐灵80毫升、或90%禾耐斯30~4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氟乐灵在播种前3~5天使用,其它除草剂播种覆土后使用。  蓄好墒:棉花播种前要适时造墒,注意保墒,要保证土壤底墒足、口墒好。对已经冬灌墒情好的棉田,要耙耢保墒或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对墒情不好的棉田,要及时灌溉,在棉花播种前10~15天浇水造墒,以利造墒后地温回升,适耕期耕耙保墒待播。  整好地:首先要清除棉田残留的棉柴、地膜等杂物,以减轻棉田污染和病害,为棉花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造足底墒的基础上要精耕细耙,深耕20厘米以上,以打破犁底层,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棉田耕翻后要及时耙耢,整地要在播种前3~5天完成。  备技术:首先要备好一播全苗技术,掌握好适期播种;其次备好合理密植技术,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特性和地力条件,确定好行株距;第三是备好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从播种开始就应用病虫害防治方法。  棉花病害防治应从苗期抓起  种子严格消毒:大力提倡购买选用泡沫酸脱绒、精选、使用高效杀菌剂和杀虫剂包衣,质量好的包衣种子;凡是没有使用包衣种子的棉田,所用棉种也必须使用高效杀菌剂进行拌种闷种或浸种。  适时播种:一般棉田,当4厘米地温稳定在14摄氏度时播种为宜。碱地棉田5厘米地温稳定在15~16摄氏度时播种为宜加强棉花苗期田间管理:地膜棉适时封堵放苗孔,天气干旱,土壤墒情较差的棉田,要随放苗及时封堵放苗孔,以利保墒;膜下土壤湿度大,又遇阴雨天时,可适当推迟封堵放苗孔的时间,待膜下土壤疏松和土壤温度适宜时再封堵放苗孔,以利散墒,减轻病害;露地棉田,应及时松土保温,遇旱保墒,遇涝散墒,近苗松土;掌握及时定苗,齐苗后间苗,长出1~2片真叶时一次定苗,以利棉苗个体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营养壮苗:定苗后,采用杀菌剂与高效叶面肥混合喷洒棉苗。棉花苗病初发时,可喷洒“克菌”或多菌灵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发病高峰期可喷洒2500倍恶毒灵加一套就苗海藻酸碘,棉花苗病重的地块,可单独使用1000倍“菌绝”喷灌棉苗。棉花苗期,一般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减轻危害,减少损失,基本能够保证棉苗正常生长。  棉花苗期管理技术  棉花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全苗,争早苗,促壮苗早发。由于苗期是以生长为主,即长根、茎、叶为主的时期,棉花长势比较弱,抗逆能力差,且棉花苗期常伴有低温、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如管理不慎,容易导致棉田缺苗断茎,影响棉花的壮苗早发。所以棉花苗期应分类采取相应措施,即要预防低温冻害,又要防止高温烧苗,加强管理,及早查苗、补苗,千方百计保全苗,育壮苗促早发,为夺取全年棉花生产搭好丰产架码。  1、适时打孔放苗。棉花出苗达80%以上时,可先扎眼放气(眼应扎在棉苗旁边,不要正对着棉苗顶部扎眼)调节膜内温度、湿度,既可避免低温冻害,又能预防高温烧苗,子叶由黄转绿,打孔放苗。高温时段应严格掌握打孔放苗时间,应在每天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5时以后才能打眼放气和打孔放苗,相比之下以下午5时后打孔放苗最好。放苗后要视膜内土壤湿度适时封孔,一方面增温保墒,另外还可防止大风揭膜和膜下杂草丛生。  2、查苗补苗,确保全苗。棉苗显行后,应逐行检查,发现缺苗断垄,立即进行补种或移栽。缺苗20%时应采取催芽补种的办法,20%以下采用移稠补稀的办法。若在30%以上,可考虑翻种。缺苗在4月中旬发现时,用催芽补种方法,缺苗在4月20日后发现,应采用芽苗移栽法。具体方法是选晴天,选择刚刚出土的芽苗挖起,同时在缺苗处挖一小窝,浇少量水,等水渗下一大半时,把芽苗载上。这种办法简单易行,成活率高3、适时间定苗,育壮苗。棉苗出齐后,应及时进行疏苗、间苗,防止棉苗拥挤,造成苗欺苗。3—4片真叶时根据品种特性和水肥条件确定留苗密度(每亩留苗旱地瘠薄地4000—5000株,中等肥力3000—4000株,间套棉田2000株以上,松散形大株型品种宜稀,紧凑形小株型宜密)确定株距进行定苗。定苗原则是:留壮去弱、留大去小、去病、去弱,个别缺苗处留双苗。  4、中耕松土,增温保墒。苗期中耕不仅能破除板结,清除杂草,减少蒸发与病虫危害,促进棉苗根系发育,达到壮苗,促使早发。一般苗期应结合天气情况中耕2--3次,深度5—10㎝。以充分发挥“锄头有水,锄头有火”的作用,天旱时应浅锄保墒,天雨较多时,应深锄放墒增温。  5、追肥、灌水。棉花苗期一般不需追肥灌水。但对底肥不足或地力本身瘠薄,棉苗长势差,明显脱肥的田块,可在雨后或灌水前每亩追施尿素3—5kg。凡是补种补栽的棉苗,要偏吃偏喝,促小苗赶大苗,促弱苗转壮苗。浇水要小水轻浇,采用隔行沟灌为好,浇后要及时中耕保墒。  麦棉套种田块,苗期正是小麦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大,容易造成棉苗缺水受旱,要及时早浇水。尤其在麦收后及时抢浇水,中耕灭茬,防治病虫害,促进棉苗生长。瓜棉套种的田块,应在西瓜收获后,及时清理瓜蔓中耕灭茬,施肥灌水,适时适量进行化调,防治病虫害育壮苗促早发。  6、适时防治病虫害。棉花苗期的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盲椿象、蓟马等;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茎枯病等病害。防治地老虎可采取堆草加敌百虫诱杀及人工捕捉的方法,大龄地老虎可采用桐树叶诱杀法;对于棉蚜在三叶前期有蚜株率达到30%,定苗后有蚜卷叶株率达5%以上时,用50%久效磷200倍或40%氧化乐果100倍滴心,也可喷1000倍吡虫啉或艾美乐15000倍,选择具有触杀和内吸作用强的杀虫剂进行防治。病害防治请参考本书第七章。  7、化学调控。抗虫棉因前期生长发育较慢,应以促为主。化学调控应掌握轻控的原则,看天、看地、看棉花长势灵活应用,对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在盛蕾初花期亩用缩节胺0.5—1g,兑水20kg,均匀喷洒棉株顶部,控上促下,控旺转壮,促使早长果枝早现蕾。瓜棉套棉田,尤其是大棚瓜棉套田块提倡用缩节胺,可在定苗后用10㎎—20㎎的缩节胺溶液喷洒棉苗,解决高脚苗和抑制棉花过快生长,协调好其在共生期间与西瓜、甜瓜等间套作物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  杂交棉移栽管理有技巧  与常规棉相比,杂交棉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根系发达,长势旺,生长快,结铃性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也正因为如此,杂交棉在需肥规律和栽培管理方面与常规棉大不一样。   适时移栽:移栽前7天,将地膜昼夜揭开炼苗。气温稳定在15℃以上、10厘米地温稳定在17℃以上、根部土壤含水量不低于65%时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要尽量缩短缓苗期。一熟棉田一般在5月上、中旬移栽,两熟棉田一般在小麦收获前15~20天移栽,也可在5月下旬或6月初小麦、油菜收获后尽快抢栽。  合理密植: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杂交棉获得高产的重要保障。目前我省杂交棉的种植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麦棉套作,占50%~70%;二是蔬菜茬后棉,占20%~30%;三是一季春播棉,占10%~20%。由于移栽时间和前茬作物不同,种植密度也应有所区别。麦棉套作密度以每亩2500~3000株为宜;蔬菜茬后棉和一季春播棉密度以每亩2000~2500株为宜另外,还要根据土壤肥力、棉花株型确定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适当密植,低肥力地块则适当稀植;株型松散适当稀植,株型紧凑则适当密植,但不能超出上述密度的上限和下限。  科学施肥:杂交棉生长发育快,长势旺,结铃性强,增产潜力大,所以需肥量大于常规棉。其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后期视长势追施叶面肥。大部分棉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所以底肥应以有机肥(土杂肥或堆肥)为主。另外,棉花是喜钾作物,钾肥要适当多施。高产田施肥标准:每亩底肥施6000~8000公斤土杂肥或堆肥,生长期每亩纯氮用量不低于15公斤,五氧化二磷用量不低于5公斤,氧化钾用量不低于10公斤,蕾肥、花铃肥和盖顶肥大体比例为2∶6∶2。因不同地块肥力不同、不同年份降水不同,生产中要看苗施肥。  适时化控   作为棉农普遍使用的化控药物缩节胺,宜施在土质好、肥力高或施肥水平较高、灌溉条件好及密植的棉田,在土质差、肥力低或施肥水平低、灌溉条件差、稀植的棉田则不宜施用。如确需化控,第一次化控一般在初花期进行,每亩用缩节胺1~2克;第二次在花铃盛期打顶前进行,每亩用缩节胺2~3克;第三次在打顶后10~15天重喷,每亩用缩节胺3~4克。若前期生长过旺或雨水较多,可在盛蕾期增喷一次缩节胺,每亩用0.3~0.5克。总之,要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合理化控。   适时防治病虫害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棉都是Bt或Bt+CpTI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其抗虫性呈现时空表达差异,即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其抗虫性呈减弱趋势。所以,根据棉铃虫发生轻重,对杂交棉进行适当的药剂防治是必要的。另外,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抗虫具有选择性,仅对棉铃虫和红铃虫低龄幼虫具有抗性,对其他棉花害虫如红蜘蛛、棉蚜、斜纹烟蛾、盲椿象等仍需要进行药剂防治。影响棉花的主要病害是黄萎病和枯萎病。要达到防治的目的,首先要选择抗病杂交棉;其次是要轮作换茬,采用小麦、玉米、油菜等轮作3~4年,防病效果显著;第三是改进农业栽培条件,清理棉田,将病株残体连同棉田中的枯枝落叶一起集中烧毁,增施基肥和磷、钾肥,增强棉株的抗病能力,深翻土壤并勤中耕,及时除草、整枝、打叶;第四是采用药剂防治,“九九植”、9.5%的克黄枯、70%的甲基托布津2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退菌特600倍液等交替施用,同时混入部分叶面肥,可有效控制和减轻病害。  第三章  棉花施肥技术  棉花的需肥规律   1、产量与需肥量的关系:棉花产量不同,需要的氮、磷、钾数量也不同。一般每生产 50千克皮棉,约需吸收纯氮6—9千克,五氧化二磷2—3千克,氧化钾6—8千克。据研究,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有减少的趋势。因此,提高产量不是单纯依靠肥料因素,而是各项栽培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也不同。棉花对 氮的吸收,出苗至现蕾期为5%左右,现蕾至开花期为9%一 l1%,开花期为56%左右。对磷、钾的吸收量,则表现为前期少、中后期多,开花后磷、钾吸收量分别为70%和80%左右。   3、施肥原则:棉花需肥量大,生育期长,施肥次数多。科学、经济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增施氮肥,配合磷钾肥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应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   棉花应注重平衡施肥   棉花的生长特点是无限生长,再生能力强,株形可控性强,需肥量大。一般讲足够的农家肥是棉花高产优质的基础,充足的磷肥能促进棉株健壮生长,增加铃重,提早成熟,钾肥在植物体内是多种酶的催化剂,促进光合作用和纤维素的合成。棉花的平衡施肥技术应实行“调氮、增钾、补磷、喷硼”的八字配方肥法。棉花平衡施肥应抓好以下五项技术。  一、重视农家肥的施用 农家肥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供作物各种营养元素,并配施一定数量化肥,是对农家肥的补充与增效。在此基础上,施用微肥,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如果农家肥或氮、磷、钾化肥得不到满足,微肥的效果就不显著。  二、调节氮素比例 农民长期偏施氮肥,其结果不仅造成氮素养分的流失与浪费,而且使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根据不同土壤地力,将每亩施用氮肥调节到10-15公斤(包括有机肥氮素)。  三、增加钾肥施用量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吸收钾素约占整个生育期钾量的24%,现蕾到开花约占42%,开花到成熟约占34%。因此,钾肥应基施或在现蕾前追施,以利于棉花早期生长,重点满足蕾、花、铃生长发育的需要。钾肥用量增加到每亩10-15公斤。 四、补充磷肥 磷在土壤中不易移动,且溶解释放缓慢,不易被根系吸收,所以磷肥应作为基肥施用,使其在生育前期发挥肥效。生长中,常将磷肥与氮肥混合施用,其肥效大大超过单独施用磷肥。磷肥用量应补充到20-30公斤。  五、喷施硼肥 充足的硼,不但可以促进花器发育,有利于授粉和提高结实率,还可以加速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增加单桃重和衣分率。所以应在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各喷施一次0.2%的硼砂溶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  棉花叶部在不同时期怎样喷肥  苗期喷肥:苗期叶部喷肥,能促使棉苗早发,促使弱苗转化为壮苗,并能控制株高,防止徒长。一般选喷1%的尿素和1%~2%的过磷酸钙浸泡过滤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每亩用混合液50~75千克。   蕾期喷肥:生长正常的棉田,可用磷酸二氢钾300~500倍液混加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棉株增长高峰出现在开花前,营养生长过快,会提早封行,增加中下部的蕾铃脱落,这类棉田需要喷施抑制剂,控制棉株主茎和果枝顶端生长。即在棉花蕾期,亩用缩节胺或调节胺1.5克,对水50千克喷洒。  花铃期喷肥:棉花花铃需肥量大,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叶色暗中有紫的棉田,亩喷2%的过磷酸钙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60千克混加赛生海藻酸碘,能减少蕾铃脱落和壮桃促绒的作用。生长不旺,叶色淡黄时,可亩喷洒1%的尿素溶液50千克。   吐絮期喷肥:棉花吐絮期,营养生长几乎停止,叶片逐渐衰老,根部吸收肥水的能力减弱。脱肥早衰的棉花,亩可喷洒1%~1.5%的尿素溶液 60~75千克混加花果医生果能钙;生长正常或长势偏旺的棉田,亩喷施2%~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60~75千克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既防早衰,又促早熟。贪青晚熟的棉花,开始采收时,亩用 40%的乙烯利100~150克,加水30千克喷洒,以促进棉花早熟,提高棉花的等级要注重棉花根外追肥  棉花根外追肥俗称叶面喷肥,即把肥料溶液喷洒在棉株的茎叶上,使茎叶吸收养分,达到营养全株(包括根系)的目的。具有省肥料、见效快、不受土壤条件限制等优点,是棉花生育后期快速给棉株补充养分的重要增产措施。  许多研究证明:叶片吸收的养分与根部吸收的养分一样能在体内运转和同化,根外追肥是植物获得养分的一种方式,所以后期叶面喷肥还可减缓根系衰老。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叶面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许多微细结构,如孔道细胞中、叶毛基部和周围以及叶脉的上下表皮细胞上都有微细结构,这些纤维细孔使细胞原生质与外界直接联系起来,是养分进入细胞原生质的通道,而且是一种主动吸收过程。   棉花已进入花铃后期,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日趋减弱,而上部的棉蕾仍不断生长发育,在施肥不多的缺肥棉田,或中下部结铃多、上部营养不良的棉田,正是叶面喷肥的重要时期。在未施钾肥或前期雨水大的棉田,目前下部老叶已出现明显的缺钾症状,随着结铃的增加和降雨的增多,缺钾将进一步加剧,如速效钾得不到及时补充,将造成发病早衰、铃少铃小、吐絮不畅、衣分下降,严重者甚至棉株枯死。所以后期叶面喷钾是大多数棉田必要的增产技术一、喷施钾肥。品种以优质硫酸钾最适宜优质硫酸钾也称一级硫酸钾,含氧化钾(K2O)50%以上。剂型宜选用易溶于水的粉剂或微晶体。其它任何含钾的叶面肥都达不到硫酸钾的含钾量。因而硫酸钾是最实惠最安全的叶面喷肥品种。喷施时混加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更能有效补充多种微量元素。  二、喷肥时棉叶正反两面都要喷湿。从叶片结构看,叶片背面表皮下是海绵组织,比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孔道细胞较多,而叶片正面表皮的栅栏组织比较致密,吸收养分比叶片背面少,而且慢,所以喷洒时要力求叶片的正反两面都充分挂满溶液。每亩喷液不要少于30公斤,其中硫酸钾0.6公斤(2%的浓度),主要喷洒在棉株上半部的叶片两面。  三、傍晚无风的天气最宜喷肥。溶液湿润叶片时间越长肥效越好。一般要求湿润时间能维持0.5~1小时,所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或阴天喷施。  第四章  棉花控旺技术  棉花化控有讲究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地膜覆盖和化学调控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棉农在棉花栽培技术中特别是化学调控技术(以下简称化控)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栽培倾向。不注意适时、适量化控,导致棉田徒长、旺长,营养生长过旺,蕾、花、铃脱落较严重,最终导致棉株形成高、大、空,后期遇风雨倒伏严重,造成较大损失。  在化控时应以稳搭丰产架子、增蕾保铃为目标,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以棉花主茎日增长量为依据,适时适量使用植物调节剂进行化控,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的方法。采取主动化控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的稳健生长,化控次数应根据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当时棉株长势情况,推断近期内的长势情况,灵活掌握。从当时棉花长势看,如果控也可,不控也可,不是太干旱时就必须化控;如果等到非控不可时,再控就来不及了,这就是主动化控和被动化控的区别。蕾期是塑造株型的关键时期,用药少、效果好,必须开始第一次化控,如果苗期长势太旺,第一次化控还要提前。  化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调节剂不同于肥料和农药,也不能代替肥料和农药。  2、化学调节剂对水源不足,土壤肥力差,长势弱的早衰棉田不易使用,对实施化调技术的棉田加强肥水管理,防治干旱或缺肥。  3、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实施化调技术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化控过头或产生要害。  4、喷施生长调节剂应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后8小时遇中雨应重喷。  5、由于化控主要是控制棉花生长点,对于果枝上翘、长度中等的棉花品种此期实行盖顶喷雾,果枝较长且平展的品种适当控制果枝生长点。  棉花化控知识  化控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前期轻控、中期再控、后期重控。有些地块化控不好,形成了“高大空”,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缩节胺含量不够,贪便宜买了假缩节胺,这当然控不好;  二是化控不及时,等长疯了再控,就已经控不住了。化控要看天、看地、看苗情,但是很难掌握,不如就掌握这两点:一个是浇水前要控一次,再一个就是生育时期到了就控。这个时期主要是指由营养生长刚转入生殖生长的现蕾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初花期和生殖生长旺盛的盛花期。一般情况下,现蕾期缩节胺亩用量0.5克,不超过1 克,初花期缩节胺亩用量1.5—2克,盛花期3—4克。  化控不好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化控方法不正确。人们往往喷缩节胺就喷头朝下盖一下顶,这不正确,这里有一个主动化控与被动化控的问题。主动化控就是棉花还没有出现疯长,只是到了某一特定时期,比如现蕾期、初花期等而进行了的一种预防性化控,主动化控可以只喷顶部包括顶心和顶部叶片就行。被动化控就是棉花已经出现疯长后而采取的一种紧急化控措施,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喷顶部,中下部叶片也要喷到,要喷匀、喷透,但也不要盲目地加大缩节胺用量,防止一棍子打死,控过了头。总之,化控要合理,方法要得当。   控旺促瘦促进棉花平衡生长  棉花进入盛蕾、初花期后,棉花雨后生长速度快,棉花上部新生叶片显得肥嫩,顶部向下凹陷较多。而有部分暴雨后受渍棉田的棉农反映,他们的棉花又黄又瘦,基部的老叶开始脱落,生长点露尖。  据实地调查了解,肥嫩的棉花,表现症状主要是营养生长过旺,主茎日平均增长量超过2厘米,最多时超过3厘米。分析原因:一是棉田地力较好,二是偏施了氮肥,三是施肥总量较多。沈邦华的棉田原是种植十多年梨园田改种的,地力较好,去年的棉花株高达1.8米左右,荫蔽严重,烂桃多,蕾铃脱落严重。王德的棉田底肥施用量充足,来势较猛。  一般来说,棉花盛蕾、初花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也是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正常年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长势最快的时期,今年因为气候原因推迟了10天左右。对于这类棉花应毫不犹豫地喷施延缓型的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或助壮素,每亩用缩节胺1克或助壮素4毫升,兑清水15公斤喷施。据大田调查,有些发苗较早、发育较快的棉花喷施缩节胺或助壮素以后,已经平抑了旺长的趋势。进入结铃期后,如果棉花仍有旺长的趋势,每亩的缩节胺或助壮素的用量要加大到2~3克或8~12毫升。棉花打顶之后继续旺长的,每亩的用量要提高到4~5克或16~20毫升。  黄瘦的棉花,表现在叶色褪淡,叶片变小,茎杆变红,棉花下部叶片的功能期提早结束。主要原因:一是供肥明显不足,二是肥料流失较多,三是排水不良。除了排渍、降低地下水位、追施肥料外,还可用快速的方法提苗:冲施根多生促生根,喷施就苗海藻酸碘,不仅可以避免多种病害,还可较快地恢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对旺长的棉花控,对黄瘦或滞育的棉花促,是近些年来在棉花生产上促其平衡生长的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当然,各地在具体操作时,还要因天、因地、因苗灵活地掌握,有针对性的应用。  棉花打顶有技巧  棉花适时打顶,可打破棉花顶端营养固有的优势,能有效控制主茎生长高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改变棉株养分均衡分配。适时喷施赛生海藻酸碘,可加快棉铃的发育、有利提高棉铃早熟和增产效益。怎样掌握好棉花最佳打顶时间和方法,也是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关键之一。打顶过早不能充分利用棉花生长期多结桃,浪费养分;打顶过晚,养分不足会导致蕾铃脱落,形成无效果枝增多。因此,我们要科学的掌握好棉株蕾铃增长峰值期,来确定打顶时1、掌握打顶峰值期。棉花每个品种都有一个蕾铃高峰数值期,峰值出现后,蕾铃脱落现象明显增多,一旦发生蕾铃大量脱落增至10%时,无论是早熟还晚熟棉花都应及时打顶,以保棉株蕾铃有效数。否则,将会因打顶时间延误而造成棉花减产。  2、掌握打顶季节期。在长江中下游棉区,早熟品种及早播棉蕾铃峰值期在7月25日至8月1日;中晚熟品种和晚播棉蕾铃峰值期在8月5日至15日;最佳打顶时间以“立秋”前后2-3天为宜。应遵照季节不等枝的原则,这对促进秋桃早熟、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有显著效果。  3、适时打顶有技巧。打顶技巧是采用“一叶一心”打顶法,不宜采用“大把揪”, “大把揪”易造成棉株伤口大、养分流失严重,揪掉了几台果枝。打顶宜选择晴天进行,将有利于棉株伤口愈合,打顶顺序是高的早摘心,矮的晚打顶,保持好大田棉株高矮整齐度。打顶时应带个布袋,将摘下的叶心要带出田外销毁,因为大部分虫卵常隐藏入顶端叶心,这对减少棉田虫害源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配合打顶再给养。“稳产靠伏挑,高产抓秋挑”,要使棉花上部花蕾成铃,下部成桃吐絮,必须要将根、叶护养、作为棉花高产栽培和秋后增产管理的技术关键。棉花打顶后,喷肥、灌溉、治虫等管理工作不能放松,喷施就苗海藻酸碘,能保护更多的棉花秋蕾铃不脱落,既能增强治虫药效、又能补充氮、磷、钾肥料营养。喷施赛生海藻酸碘能明显的促进蕾铃成熟、并有显著的增产潜力和抗旱、抗早衰功能。使用方法:防虫药液里添加“漯效王”液肥40克/桶,7-10天喷施一次,连用3-4次,能保护棉花叶片吸收养分、促进光合作用,使棉花光合功能效应期能延长至9月下旬,对保护棉花秋蕾铃不脱落,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取得满意的“秋桃盖顶”丰收效果。  棉花打顶后应抓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一、科学化控  1、视长势调控棉花打顶后,一般化控1~2次。第一次在打顶后3~5天,667平方米保苗在1.2万株左右的田块,施缩节胺4~5克,对水30千克;保苗在1.6万株以上田块施缩节胺6~7克,对水40千克。第二次化控视棉株的个体发育及群体大小,并根据天气、土壤湿度、棉株长势长相进行适度的重控,一般667平方米施缩节胺8克左右。通过缩节胺的作用,最终达到对无效花蕾和空果枝生长尖的有效控制,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塑造均衡增产的长势长相,确保棉株顶部成铃数量和单铃重的增加,为高产创造条件。  2、喷法得当  喷施缩节胺正确方法是:先把缩节胺溶解在称量过的盆或塑料桶容器中,充分搅拌,并按每100克缩节胺水溶液的含缩节胺量加入喷雾器内。  喷施缩节胺应掌握匀而不满、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衰的原则,并在下午5时后进行最好。在高温、强光下喷施会降低效果,喷后6小时内遇雨会影响吸收效果,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则无效,需重喷。  二、因地制宜灌水  棉花打顶后进入生殖生长的盛期,花、蕾、铃逐渐形成,这一阶段是棉花整个生育期需水最多的阶段,常规沟灌的棉田,一水要少,二水要饱,三、四水要足(三、四水是打顶以后的二水),8月15日之前必须停水,防止棉株贪青晚熟。  三、看长相补肥  打顶后棉花需水肥较多,常规灌溉的棉田,基肥和一、二水灌溉之时施用不同量的氮、磷、钾肥,打顶后应根据棉株的枝、叶长相补施氮肥,每667平方米施5~8千克。同时增喷叶面硼肥,每667平方米将50克速乐硼溶于50千克水喷雾,共喷2次,以提高结铃率。 四、适时采收  吐絮以后拾花要坚持“三白”,并做到分级拾花,分级堆晒,分级交售,确保棉花保质保量,丰产丰收。  三代棉铃虫的防治:26%灭铃皇50毫升或快杀1分钟50—70毫升或20%杀灭灵乳油80毫升,兑水50公升于傍晚喷雾,同时兼治红铃虫、斜纹夜蛾、棉蚜等害虫  第五章  棉花蕾铃期管理技术  棉花结铃期生长特点及培管要点  棉花结铃盛期,是棉花一生中转化、贮存能量效率最高的时期。实现棉花多结桃、结大桃是棉花结铃期田间培管措施的主攻目标。其主要的管理要点如下:  1、喷施赛生海藻酸碘。使用量:每亩一套(20g+20g),兑水20公斤,用喷雾器叶面喷施。喷施期:棉花结铃期喷施赛生海藻酸碘2—3次,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喷施时间:一般在晴天下午进行喷施。  2、重施花铃肥。一般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施肥时间掌握在7月中下旬,一般在下部坐住一个大桃时。具体应看天、看地、看苗定施肥时间,棉花长势老健、地力较差、天气干旱时要早施,棉花长势旺、地力好、天气雨水较多时适当迟施。方法上要开沟兑水浇施,干旱时要补充大量水分。每亩随水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公斤。   3、化学调控。一是在棉花开花结铃期用助壮素化控,植株矮壮,蕾铃脱落少,结铃率提高。二是棉花打顶后7—10天喷施助壮素封顶,能防止上部果枝过长和赘芽的发生,提高棉花上部结铃率。一般亩用助壮素纯品3克。  4、补施盖顶肥。对有早衰趋势的棉花或花铃肥用量不足的田块,应及时补施盖顶肥,肥时间应掌握在8月10日以前,每亩用量尿素7.5公斤左右。  5、适时打顶。正常生长棉花一般在立秋前3天打顶为适宜,打顶后一般棉花植株高度在100—110公分,果枝18—20台,棉花株型呈宝塔型。早衰棉花要适当提早打顶,旺长棉花适当推迟打顶。  6、防治虫害。棉花结铃期主要虫害有棉铃虫、盲蝽蟓、玉米螟、卷叶虫等。  7、抗灾措施。棉花结铃期常遇台风、暴雨袭击,台风过后要及时扶理棉株,疏通排水沟,施补伤肥。  抓好“六控制” 棉花烂铃少  棉花烂铃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病害引起烂铃,如角斑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病菌附着在种子上或带病的铃壳的残体上及遗留在田间越冬,第二年病菌借气流、雨水、昆虫传播,由虫孔、病斑、机械伤口、棉铃裂口侵入,或直接侵入,引起烂铃。若八九月份多雨,湿度大,天气闷热,特别遇到大风、暴雨引起棉铃受伤,可使铃病严重发生。棉花密度大或氮肥过多,造成枝叶徒长,整枝打老叶等措施没有及时跟上,造成棉田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铃病发生就重。二是害虫的危害,特别是棉铃虫的危害,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进而引起铃病严重发生。  防治棉花烂铃,主要做好“六控制”一、控制氮肥施用量:在一般情况下,花铃肥和保桃肥均可施用10公斤/亩左右氮肥为宜。对于已经重施花铃肥或无早衰趋势的棉田,要少施或不施保桃肥,喷施缩节安、矮壮素等生长调节剂控制其徒长,避免落蕾、落花、落铃现象的发生。  二、控制田间湿度:在多雨水的季节,排涝防渍是防治棉花烂铃的关键措施。因此,切实做到雨时水能排,雨后田间无渍水,以营造有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各种病菌滋生的外界条件。  三、控制棉株旺长:针对棉枝长势偏旺的棉田,应结合整枝分批剪去中下部老叶,对于秋发疯长的棉田,要采取“开天窗”和推株晾行等补救措施,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预防棉花烂铃。   四、控制病害发生:由于棉花烂铃大多是红腐病、炭疽病和疫病等病害所致,所以,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是预防棉花烂铃的重要措施之一。喷药部位多以花蕾、嫩铃、青铃、病铃为对象,喷药种类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5~7天喷第二次,对铃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五、控制虫害发生:对于棉花棉铃虫、红铃虫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应在前期防治的基础上,采取人工捕捉高龄幼虫和药剂防治低龄幼虫的办法控制害虫的发生。   六、控制烂铃长期挂秆:对纤维尚未成熟的烂铃,应及时抢摘,并将带有病菌的棉铃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减少病源,降低发病率。对棉铃内的纤维已完全成熟的烂铃要及时抢摘、及时剥铃、及时晾晒,以降低经济损失。  高温高湿防棉花烂铃  一、棉花烂铃发生的条件和原因: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侵染为害棉铃引起的。夏秋多雨时节,棉田湿度较大,若郁蔽较重,通风透光较差,棉花烂铃也比较严重。棉铃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其中疫病是引起烂铃的主要病害。棉田管理粗放,整枝打杈及化控措施不及时,植株旺长等,均有利于发病二、棉花烂铃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防止棉株旺长,减轻棉田郁蔽,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2、及时排水。对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积水较重的棉田,应加深排水沟,以便加快排水速度。改善棉花生长发育环境条件。  3、适度化控。肥水条件较好的棉田,棉株容易旺长,应于棉花生长的前、中期,合理喷施缩节胺,调节棉花生长,防止棉株徒长,减轻铃病为害。  4、调节结铃。地膜棉或早发棉花的伏前桃过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调节棉花结铃期和结铃部位,可减少烂铃。早发棉花提倡摘除下部1~4果枝上的早蕾,或及早去掉第一、二果枝。  5、合理整枝。对于行距过窄、封行较早的棉田,为减轻棉田过分郁蔽,改善中下部光照条件和通风状况,应尽早打去边心,这样可减少蕾铃脱落和烂铃。  6、中耕松土。行间中耕松土,可破除地面板结,降低棉田湿度,对减轻棉花烂铃有很大益处。  7、摘晒病铃。把铃期40天以上,铃壳已经褪色变黄并开始出现黑斑的棉桃,在未烂之前摘收,摘收的棉桃用浓度为1%的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晾晒,可以得到吐絮较好的棉花。  8、间作套种。合理间作套种对棉铃病害有明显的防病作用,实行麦-棉、棉-菜、棉-瓜两熟制,防病效果较好。  9、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的重要措施,要有针对性的喷施杀菌药剂8~9月份,当天气预报有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时,应及时进行喷药保护。喷药应集中在棉株中下部。常用药剂有多菌灵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棉花花铃期管理三注意  棉花的花铃期,是棉花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棉花产量、质量的关键时期。  然而,此段时间内气候变化大、灾害频发,如旱涝、冰雹等较常出现,常常给棉花生产造成危害。生产实践证明,要实现棉花优质高产,这一时期加强管理是关键。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不过现在来说,这句话不灵验了,要想种好地,让庄稼高产,还真得讲究个技巧,希望本版专家介绍的棉花的管理技术经验,能给棉农管理棉田有所帮助。 现在棉花已进入开花和吐絮期,这段时间也称棉花的花铃期,正是棉花管理的关键时期。 在管理措施上应采取初花期促、控结合,盛花期后以促为主,增结蕾铃,减少脱落。最近笔者随山东电视台到夏津、武城县我省主要产棉大县采访调查,发现有些棉农,在棉花管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在管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现将关键时期的管理要点写出来,供棉农参考。  科学使用花铃肥,重施盖顶肥  棉花进入花铃期,茎枝、 叶的生长都达到最大值,同时大量现蕾,开花结铃,积累的干物质最多,对养分的吸收达到高峰,此期需重施花铃肥,喷施盖顶肥。棉花的需肥特点,每生产100 斤皮棉需钾肥 14-15 公斤,需氮肥 13.9公斤,需磷肥5-6 公斤,其次还需要少量的硼、锌、铁等中微量元素。但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民普遍用钾肥不足,还有些棉农基肥用磷酸二铵,给棉花追肥时,仍然用磷酸二铵追肥。磷酸二铵含磷、含氮,不含钾元素,所以用在棉花上往往造成前期土壤板结,中期出现旺长,后期早衰。正确的用肥方法是,每亩用氮磷钾肥25-30 公斤和生物有机肥40-50 公斤做基肥,前期没用基肥的,应抓住花铃期追施花铃肥,每亩可用免耕肥(高氮高钾型)20-25公斤;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混合花果医生果能钙。对棉花补钾,防止早衰效果明显。  科学化控,适时打顶  为控制棉花旺长,增加成铃率,当棉花长到 40公分左右时,于棉花开花前后选用助壮素和缩节胺600-8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控制棉花旺长,注意合理掌握浓度,以避免造成控旺过度,造成棉花叶片老化和棉花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在棉花管理中,还要掌握好打顶的时间,打顶过早造成赘芽丛生,果枝过长,影响通风透光,而且还限制了果枝和果枝杈,减少有效蕾铃,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打顶过晚,起不到调节养分分配的作用,应根据棉花长势和霜期确定,正所谓“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  干旱均匀,及时防旱排涝  棉花花铃期遇旱必须及时浇水,以水调肥,促进肥料的分解和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一般7~8月份北方棉田正值雨季,但历年气候变化较大,常出现阶段性旱情,需及时浇水,才能高产。棉花花铃期浇水,要看天、看地、看棉花、看前顾后,灵活掌握,如降雨过多,棉田积水,很容易引起蕾铃脱落,极易引起烂铃,因此要及时排水,防止涝灾导致减产。  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1、蕾铃脱落的比例:在蕾铃脱落中,落蕾与落铃的比例, 总的趋势是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其比例约为3:2。   2、蕾铃脱落的日龄:现蕾以后11一20天的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的较少。棉铃开花后3—8天的幼铃最容易脱落,以3—5天为最多,10天以上的幼铃很少脱落。   3、蕾铃脱落的部位:一般下部果枝蕾铃脱落少,上部果枝蕾铃脱落较多;靠近主茎的蕾铃脱落少,离主茎远的蕾铃脱落多。但密度过大,肥水过多,棉株徒长时,蕾铃脱落部位与上述相反。   4、蕾铃脱落的时期:蕾铃脱落的时期,一般是棉花初花期以前很少脱落,以后逐渐增多,到开花结铃盛期达到高峰, 以后又逐渐减少。据研究,7月下旬一8月上旬开花结铃盛期的脱落数约占总脱落数的56%左右。   5、不同棉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据统计,陆地棉脱落率最高,中棉次之,海岛棉最低。陆地棉品种间,蕾铃脱落率差异较大,相差高达35%左右。   二、蕾铃脱落的原因   1、生理脱落:生理脱落是蕾铃脱落的基本原因,约占总脱落率的70%左右。造成生理脱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时,棉株生长瘦弱或徒长,引起棉株体内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使蕾铃得不到充足的有机养料而脱落。在外界环境条件中,对生理脱落影响最大的是肥、水、光、温等因素。   ②没有受精:未受精的幼铃,由于生长代谢强度弱,吸收养分能力差,必然导致脱落。影响受精的原因很多,开花时遇到降雨、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破坏花粉和授粉受精过程。   ③植物激素平衡失调:棉株体内含有生长素、赤霉素、 细胞分裂索、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内源激素。这些激素类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后,会使激素之间失去平衡状态,引起蕾铃脱落。   2、病虫害:病虫害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蕾铃脱落。虫害有盲蝽象、棉铃虫、棉蚜等;病害主要有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等。   3、机械损伤:棉花生长期中,田间操作管理不慎,或者遭到冰雹、暴风雨等的袭击都会损伤枝叶或蕾铃,引起蕾铃脱落。   三、保蕾保铃的途径   1、要选用生长稳健,结铃性强而且集中,抗性强、脱落率低的优良品种,这是减少蕾铃脱落的基础。   2、改善肥水条件:主要是针对瘠薄棉田,这类棉田肥水供应不足,棉株后期易早衰。增肥、增水对减少蕾铃脱落有显著效果。   3、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针对肥沃棉田,这类棉田容易出现徒长。应通过肥水、中耕、整枝和使用生长调节物质等综合栽培措施,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有机养分分配合理,减少蕾铃脱落。   4、用合理密植改善棉田光照条件:主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荫蔽,改善田间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蕾铃脱落。   5、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把病虫害所引起的蕾铃脱落减少到最低限度。   6、科学进行化学调控,喷洒缩节胺、助长素等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矮化株型,可以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协调植株营养分配,减少蕾铃脱落棉花盛蕾期管理需注意  棉花已进入盛蕾期,田间管理非常重要,特提出如下管理技术建议,供广大棉农参考。 一、浇水追肥。要适当浇水,并施少量氮肥促苗。对于地力差、底肥不足或偏少、棉花长势弱的棉田,结合浇水可亩追尿素5公斤。也可同时增施磷肥、钾肥,一般亩施二铵、硫酸钾或氯化钾各5公斤。  二、主动化控。浇水前喷施缩节胺进行主动化控。亩用缩节胺0.5~1克,兑水30~60斤喷施。这样就可以做到“控旺不见旺”,塑造良好的丰产株型。 三、适时揭膜。大多数棉农嫌麻烦或认识不够,不进行揭膜,造成棉株根系不能下扎,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既不抗旱,也不抗倒,同时不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容易形成后期早衰造成减产。因此建议广大棉农能改一改,养成揭膜的种植习惯。  四、中耕培土。中耕培土,特别是深中耕,对控制棉株徒长,促进棉根下扎,壮棵稳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应分类进行,一般降雨或灌水后,以及棉株长势旺时,应深中耕。对旱地棉田,主要是浅锄灭草保墒,不必进行深中耕。应掌握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没有杂草为原则,同时结合中耕搞好培土工作。   五、科学整枝。对于整枝棉田,要及时清除叶枝和赘芽,做到赘芽不过指,叶枝不过寸,宜早不宜晚,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力调节棉株养分向果枝分配,改善田间光照,控制棉株疯长。  六、防病治虫。要根据当地病虫测报,密切注意对棉蚜、棉叶螨、烟粉虱、棉蓟马以及盲蝽蟓等害虫的防治。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培育壮苗,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和增施钾肥等措施,以提高棉株的抗病性;如病害发生后,应及时使用杀菌剂+营养剂混合喷施,防止进一步蔓延危害。  第六章  棉花后期管理及高产技术
棉花后期咋管理  棉花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棉花成熟、早吐絮、不早衰、不贪青。实现以上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后期整枝工作一是枝叶茂盛荫蔽的棉田,可将主茎下部老叶、空枝去掉。二是及时抹掉赘芽,坚持赘芽不过寸的原则。三是打群尖,一般分次打掉下、中、上部果枝的群尖。四是对于荫蔽特别严重的棉田或雨水较多时,需要进行2-3次推株并垄,促进棉桃吐絮成熟,预防和减少霉烂。  二、叶面喷肥防早衰,夺取秋桃大丰收中后期管理应以防早衰为主,主要通过叶面喷肥来满足棉花对养分的需要。叶面喷肥前几次应喷1.2%尿素+0.3%的磷酸二氢钾+0.2%的硫酸锌+0.1%-0.2%硼酸的多元素肥料混加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后几次喷1%-2%的二铵水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次667平方米喷50千克的肥料水溶液,以达到防早衰促早熟的目的(每隔7-10天喷一次)。  三、人工化学催熟,确保丰产丰收9月底10月初,选择晴天,667平方米用40%的乙烯利150-2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促早熟。后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可把铃期在40天以上的老熟桃摘下,用0.5-1%的乙烯利水溶液浸泡后晾晒(日最高气温低于20℃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待增温后利用药效充分发挥作用后晾晒),可得到正常吐絮的棉桃。为了保证药效应当随配随用,同时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喷用。  四、适时采收,确保高产优质棉桃开裂吐絮7天左右采拾最好,认真做好“四净、两不收”。“四净”即棉株上的花拾净,棉壳内的棉瓣摘净,落地棉花拣净,棉絮的杂物去净。“两不收”即未完全开裂成熟的桃不采收,棉絮上有露水的不采收。另外严格杜绝“三丝”污染,即化纤丝、头发丝、麻丝等。  五、采拾注意事项在采拾、装运、储藏时最好不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棉花,做到优质优价。  棉花高产管理四步骤    棉花结铃桃盛期和吐絮期,不仅是需要大量的肥水供给,也是病虫害的多发防治时期, 更是棉花产量收成高低的重要管理时期。如何提高棉花单产和质量,做好棉花秋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要及时打顶。地质差的棉花要早打顶,地质好的棉花可推迟打顶。打顶应遵照季节不等枝的原则,这对促进秋桃早熟、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有显著效果。   2、打顶前后要及时补养。首先要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因地制宜的加强肥水供给,对肥水不足和地质差的棉田,要及时抓紧补养或利用降雨时机每亩追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最好的节本增收方法是:防虫药液里同时添加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液肥,要保持棉花生长,才能为“秋桃盖顶”打好基础。但要谨记,打顶时切不可再用“缩节胺”或其它化控药剂!否则顶部果枝就伸不长,棉花就难获得“秋桃盖顶”的效果。  3、坚持叶面补养收益多。杀虫药、杀菌药里混加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既能增强治虫药效、又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实践验证,能明显的促进秋铃成熟,并有显著的增产潜力和抗旱、抗早衰功能。特别是在棉花实行配方平衡施肥的基础上,棉花生长是稳健不哀,株粗壮,果枝密,蕾铃大,表现出早熟而不早衰的丰收景象,减少了作物缺素症、拮抗综合症和立枯病、黄萎病的发生。   4、坚持病虫害防治至霜降。棉花后期主要病菌害,是黄枯萎病与红叶茎枯病,及时喷施用杀菌剂,能有效抑制该病菌的发生。棉花主要病虫害有斜纹叶蛾、虻蝽蟓、红蜘蛛、棉蚜、棉铃虫和红铃虫等。科学防治的对策是要轮换、调配药剂喷施。   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秋后连阴雨的危害。对秋后连阴雨带来的烂桃、落蕾铃的损失,一要及时采摘棉花下部花絮与烂桃;二要修理老枝、空病枝,并“推株并垄”做好通风透光管理工作,有利棉桃后期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棉花吐絮质量;三要坚持病虫害防治与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液肥补养喷施管理不放松,坚持每周一次,喷施用至霜降,能获得满意的“秋桃盖顶”丰收景象。  影响棉花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1、土壤条件:棉花是深根作物,需要深厚的活土层;耐旱而忌渍涝;轻度耐碱。为了更好的满足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一方面要加深耕层、改良土壤、搞好高产稳产农田基本建设;另一方面还要采取松土、施肥、排渍、注水等耕作措施,随时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以改善棉花根系活动的环境。  2、需肥规律:棉花在不同生时期对氮、磷、钾的需要量也不同。所以,植棉者应严格按照棉花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科学施肥。  3、需水规律:棉花的生命活动是和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水干旱固然不行,但水涝的害处更大。棉花在各生养阶段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必须把握棉花各生养阶段的田间耗水量以及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以便适时采取注水、排水、松土保墒、晒土放墒等措施,使棉田保持最佳供水状态,免除旱、涝灾难。  4、空气条件:棉花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必须为棉田创造良好的透风条件,以促进棉花根部及上部的生长,防止落铃、烂根。  5、温度条件:棉花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都有其需要的适宜温度条件,过高或过低都对棉花产量带来很大影响。  6、日照条件:阳光既是光合作用的动力,又是地面上的热量来源。公道密植,改善棉田的光照条件,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7、病虫害:棉花的病害—在棉花生长的各个阶段,有多种病害发生。我国已发现的棉花病害有40多种,危害最严重的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其次是棉花的苗期病害;棉花的虫害—--我国棉区分布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棉花害虫种类繁多。据记载我国棉花害虫已知的有30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20---30种,最重要的有15种之多。所以,加强棉花田间治理,防止或减少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对棉花的优质、高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8、冰雹等天气灾难:在棉花的整个生长及收获期,如遇冰雹、台风等灾难,将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甚至尽产。   另外,棉种的选择及植棉者的治理生产经验也将影响棉花的产量。  棉花吐絮期防早衰促丰产措施  进入吐絮期,棉花营养生长逐渐衰弱,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植株内营养大量向棉铃中运转,是形成经济产量的关键时期.同时,根、叶等营养器官的功能下降,极易遇受干旱、秋涝等不良气候的影响,造成棉株早衰,或者荫蔽、贪青晚熟、滥铃、减产品质低劣。因此吐絮期要结合天气状况及棉花长势,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根系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使其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保持田间良好的透风透光性,防止棉株早衰、滥铃,促进成铃发育正常,营养向棉铃集中输送,力争成大铃、早熟、吐絮畅,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1、结合墒情适量灌水。吐絮期棉田全面封行,土壤水分失散较少,但因伏前桃、伏桃处于充实、膨大过程,对水分需求极为敏感。适宜的水分有利于多成铃、成大铃。遇上缺水、缺肥,易引起棉株早衰,上部幼龄脱落,成铃膨大充实受阻。若长时间没有降水,应在棉田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55%时,及时浇水,浇水宜小水沟灌或隔行沟灌,并浇匀,不能大水漫灌,防止近地空间湿度过大,供氧不足,发生烂铃。注意不宜过晚浇水,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若遇到降雨量过大,造成田间积水,应积极采取措施排水除湿。        2、看长相合理补充营养。当棉花进入吐絮期,一般田块不需追肥,但地力过差、前期施肥量明显不足,植株呈现缺肥症状时,可在吐絮初期亩追施(穴施)尿素5-6公斤,或从吐絮初期开始每隔7-10天叶面喷施一次1%尿素溶液50-75公斤,连喷2-3次,快速补充营养,增强细胞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铃重。一般棉田应从吐絮期开始,间隔10天喷施1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次以上,以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促进成铃和吐絮顺畅。叶面喷肥宜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或阴天全天进行,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肥料灼伤叶片,产生肥害。        3、整枝打老叶,减少营养损耗。立秋后现的蕾、白露后开的花受积温的限制,都不能正常结铃,应及时去掉这些无效蕾、花和徒长枝、赘芽、空枝,打去主茎下部多余的老叶。后期郁闭严重、贪青晚熟的棉田,可在每个棉铃保留3~5片棉叶前提下,打掉部分多余的老叶,减少养分无效消耗,增强棉田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同时可以减轻四代棉铃虫的为害,促进早熟,保证棉铃正常吐絮4、防治虫害保叶保铃。棉花吐絮期抗虫棉的抗虫能力下降,易遭受棉铃虫和其它害虫为害,造成幼铃脱落,降低棉花品级。要密切注意观察,随时掌握虫情。害虫发生轻,棉田天敌多,一般可暂不用药防治,尽量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若发生较重时,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90%敌百虫1000倍或BT乳油300倍溶液立即进行防治。尽量少用或不用粉剂农药,以保护叶片,延长功能期。        5、推株并垄,增加通风透光。吐絮期棉田普遍封行,荫闭严重,中下部光照、通风不良,易引起烂铃,应在吐絮盛期,趁土壤潮湿时将相邻两行棉株用手向左右两边行间推开,随后每隔10天再将植株向相反方向推并,增加行间通风透光,便于雨后或浇水后适墒浅中耕散湿,维持根系活力,防止植株早衰烂铃,促进棉铃成熟。        6、催熟促吐絮。晚熟或秋桃比例大的棉田,霜前不能正常成熟和顺畅吐絮,喷施乙烯利,可加速棉叶和铃壳上的有机养分迅速向棉纤维和种子中运转,棉铃可以提早十天左右吐絮,霜前花可增加20~30%,提高产量和品质。使用乙烯利催熟适时适量,喷药过早,会降低棉花质量和产量,喷药过晚催熟效果差。一般在10月上旬,选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上的晴天,大部分棉铃龄期在45天以上,亩用40%乙烯利150毫升~200毫升,对水50公斤左右,喷洒棉铃,喷洒时雾点要细,药液分布要均匀,重点喷在上部晚秋桃上。喷施的时间早、气温高、棉株弱时,浓度可适当低些;喷施的时间晚、温度低时,应适当加大浓度。若秋桃过多,龄期差距大,要分期分层喷施,先喷中下部龄期较长的棉铃,间隔一段时间,上部棉铃龄期增长,气温相对有利时再喷上部棉铃,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种子繁育田不能施用催熟剂。如果吐絮期遇到连续阴雨,棉田会出现烂铃,在下雨间隙把铃期40天以上的棉桃提前摘出,用0.5%-1%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喷洒或浸泡后晾晒,可以正常吐絮,减少损失。密度大的棉田,棉株下部的黑桃要及时摘拾,摘后喷施浓度为1%的乙烯利并晾晒,可使其顺利吐絮,获得较好的棉絮。        7、抓紧采收,保证质量。棉铃吐絮后不长时间采收,受日光照射或遇雨,纤维会氧化变脆、变色,品质下降。一般棉铃吐絮后5-7天抓紧采收,采收要做到:“五分”,即不同品种分开,留种棉和一般棉花分开,霜前絮和霜后絮分收,好絮与疆瓣絮分收,正常成熟与剥出的青桃分收。“四净”,即将棉株上的棉絮收净,铃壳内的瓤摘净,落在地上的棉絮拾净棉絮上的叶屑杂物去净;“两不收”,即正常情况下,没有完全吐絮的棉花不要急着收,棉絮上有露水的暂时不收。这样可以提高棉花品级,保证丰产丰收。  棉花采摘有窍门  采摘棉花的时候到了,采摘棉花也是生产中最后一个环节,如果采摘不当会降低棉花等级,减少棉农收入,为此,采摘棉花应遵循以下原则:  适时采收:适时采摘棉花吐絮后,一般每隔5~7天采摘一次,若采摘过早,棉花纤维尚未充分成熟,产量和品质降低;采摘过晚,棉絮经风吹日晒,会降低纤维拉力,色泽受到污染,也会降低棉花质量。所以棉花吐絮阶段,要适时精收细收,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  防止雨淋:成熟的棉絮遇雨后,棉壳、棉叶的色素都会污染棉花,使洁白的棉花出现阴红、阴黄、灰白的斑点等。如果遇到连阴雨,还会造成霉烂变质。因此,要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分级贮存:采取“三净、五分”收花法“三净”是指收花时株净、壳净、地净,“五分”是指分摘、分晒、分存、分轧、分售。采摘棉花时,要把好花、僵瓣棉、落地棉分开采摘,分开晒,分开收存,不能混在一起,以便分级出售雨后棉花吐絮期管理要点  8月16~20日,我市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50~110毫米,阜城最大,降雨量达103毫米,部分棉田出现积水,对棉花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棉农朋友们要切实加强雨后棉田管理,防早衰、防烂铃、防治病虫害,促进棉花正常吐絮生长。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及早排涝防倒伏:八九月正值棉花吐絮期,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对有积水的棉田,雨后要及时将棉田积水排除田外,防止涝害造成的棉株黄叶、烂根;对田间虽无积水,但土质黏重、出现渍涝的棉田,可在棉花大行内挖沟渗水,降低棉田表层的湿度,改善棉田生长环境。大雨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培土,可防止棉花倒伏。   二、积极整枝防烂铃:雨后棉田湿度大,如棉花枝叶郁闭,易造成中下层棉铃发黑腐烂。“立秋”后的蕾、“白露”后的花、赘芽、空枝和黄老叶,也应及早除去,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对铃期40天以上、铃壳已褪色、变黄或者开始长有黑斑的下部烂铃要及时摘拾,用1%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晾晒,可获得吐絮较好的籽棉。   三、根外追肥防早衰:棉花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减弱,吸肥能力降低,棉花后期易早衰,采取根外追肥效果更佳。每亩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2%氯化钾与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1%尿素混合液50~60公斤,喷雾均匀,间隔7天左右一次,连喷3次,对防早衰、增铃重、促多结秋桃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对因水渍缺肥棉田,效果更为明显。喷施时间在下午4点后或阴天时进行。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连续阴雨,气温较低,极易导致棉花红叶茎枯病、棉花枯黄萎病、烂铃、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亦称棉粉虱)等病虫害发生。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可采用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可用黄板诱杀或用10%吡虫啉10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雾防治。病害防治请参考本书第七章。  五、喷乙烯利促吐絮:晚熟或秋桃比例大的棉田,霜前不能正常成熟和顺畅吐絮,适时适量喷施乙烯利,可使棉铃提早吐絮,提高产量和品质。使用乙烯利催熟不宜过早,一般在10月上旬,选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上的晴天,每亩用40%乙烯利水剂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对棉株全株喷洒,重点喷在上部晚秋桃上,可促进早熟,减少烂铃。为了保证药效,应当随配随用,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喷用。  棉花怪现象:中上部嫩桃提前开裂  在棉花实际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怪现象:下部的大铃、早发棉铃生长正常尚未吐絮,而中上部的嫩铃却提前开裂,部分开裂后出现了烂铃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田间表现 播种偏早,上部1~3台果枝因雨水或病虫害危害没有蕾铃或仅有很少蕾铃的早发棉田,中上部棉桃开裂数量相对较多,即从下面数7~8台果枝的外围铃和9~10台果枝的内围铃,直径约在2.5~3.1厘米之间,铃壳表面缩水变薄开裂,从铃壳顶部至三分之二以上部位变褐,苞叶枯黄。部分开裂铃因雨水灌入又被病菌侵染,出现烂铃现象,此类棉田平均单株有开裂棉铃2~3个,多者4~5个;一般棉田平均单株开裂棉铃0.5~0.8个,以晚发棉田开裂棉铃最少。   二、原因分析   1、与播期早晚有关。播种早的棉田,因发育早又受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连续高温、光照充足影响,伏前桃多达2~3个、甚至更多,使生殖生长旺盛,而营养生长相对弱化月下旬至8月上旬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低1.3℃~1.5℃且连阴雨天气较多(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要求较高的积温和较强的光照),连续阴雨天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中上部嫩铃铃内纤维和种子生长正常,而铃壳由于营养供应少、特别是充实铃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亲水物质合成少,生长速度严重滞后,造成铃壳提前脱水开裂。  2、品种因素。棉田内品种间开裂程度有所差异。铃壳薄、铃重大的品种,如7886开裂程度重于铃壳厚、铃重偏低的品种。  3、喷药次数和施药方法不同也造成开裂程度有差异。田间喷药次数多的地块明显重于喷药少的地块。分析与喷药方法关系密切,农民习惯于将几种药复配,甚至将一些肥料及叶面肥一起喷雾,配药方法或程序不正确,使中上部棉桃上着药、肥多,药、肥在棉铃铃壳表面积累,中上部嫩桃处于迅速生长期,药肥积累一方面影响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加速了铃壳表面脱水、老化,促使其提早开裂。  4、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引起棉铃开裂的最主要因素。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连阴雨日高达十几个,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1.3℃~1.5℃,光照严重不足,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下降,导致棉铃内外发育不均衡,内部物质积累正常进行,铃壳干物质积累受抑制,铃壳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造成比例失调,导致棉铃开裂。  5、与蚜虫防治效果好坏有关。由于今年伏蚜发生严重,凡是因种种原因伏蚜防治不好的地块,因植株营养生长弱化的,则开裂棉铃多于蚜虫防治效果好的棉田。  三、预防及补救措施  1、适期晚播。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结合往年种植经验,适期晚播确保一播全苗,减轻苗病发生程度,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抗逆性,减少伏前桃数量,确保三桃比例,实现均衡增产。  2、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并搞好品种种植搭配。对于多年重茬种植的老棉田及重病地块,选择种植前期长势强、生长发育进程快的品种,防止因苗期瘦弱造成生殖生长提前的状况发生。棉花种植面积大的农户可选择2~3个品种搭配种植,防止因各种极端异常气候影响招致的损失3、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科学复配药剂。棉田的重要病虫害包括红蜘蛛、蚜虫、盲椿象和棉铃虫,各地应密切监测。当发生情况达防治指标时及时防治,不能延误,防止因贻误病虫害防治关键期造成棉株受害严重,造成棉株早衰现象的发生。复配药剂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可选用兼治效果好的复配药剂单独使用,防治多种害虫;②准备一个配药桶,将需复配的单剂或肥料按使用浓度先在配药桶内化开备用;③将喷雾器内先加入半桶水,然后再放入稀释好的药液或肥料,注满水反复搅拌后喷雾;④药剂需现配现用。  4、及时揭除地膜,搞好中耕,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植株抗旱、抗病、抗逆能力。 5、适当扩大行距、保留叶枝,增大营养体面积,提高抗逆性。据试验,棉花多一个疯杈多一条根,只有根多,扎根深,才能实现根深叶茂,抗病、抗衰之目的。经调查,今年80~100厘米等行距种植棉田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棉铃提前开裂现象的发生。  6、开裂棉铃的处理。目前开裂棉铃,只要不再有连续阴雨天气,可暂时不用摘除,叶片和果枝上的营养仍然能通过铃柄传输进棉铃,对适当增加铃重有好处,因降雨灌入水又被病菌感染的棉铃要及时摘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或晾晒。  四招确保棉花秋桃盖顶  棉花中后期的精细管理,对确保棉花秋桃盖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将近几年来总结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这两种病最主要的是做到未病先防,特别是雨后可用72%的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配合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混加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叶面喷施,5~7天1次,连喷2~3次。  二是喷肥防早衰。棉花中期生长旺盛,营养消耗过多,易导致棉花后期出现脱肥早衰。此时应采用叶面喷肥进行补充。主要喷施氮肥和钾肥,可用尿素200倍液配合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混加花果医生果能钙,叶面喷施,4~5天1次,连喷3次以上。   三是加强棉铃虫和绿盲蝽的防治。由于棉花后期抗虫性的减退,所以应加强棉铃虫的防治。近几年来,后期绿盲蝽的危害异常严重,应特别予以关注。应在虫害严重时,采用40%辛硫磷乳油加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对绿盲蝽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再加2.5%功夫菊酯乳油1500倍液,可兼治棉铃虫。   四是及时摘除晚蕾。过晚的花蕾已不能形成有效的棉桃,只能白白地浪费营养,影响其它正常棉桃的生长,应及时摘除。    第七章  棉花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1、棉花红腐病  症状:在棉苗未出土前受害。幼芽变棕褐色腐烂死亡;幼苗受害,幼茎基部和幼根肥肿变粗,最初呈黄褐色,后产生短条棕褐色病斑,或全根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选用脱绒包衣种子;或选用无病种子,播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实行轮作换茬;适期播种,拔除病苗,及时中耕、修棉,降低棉田湿度。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棉花黄萎病  症状:现蕾期病株症状是叶片皱缩,叶色暗绿,叶片变厚发脆,节间缩短,茎秆弯曲,病株畸形矮小,有的病株中、下部叶片呈现黄色网纹状,有的病株叶片全部脱落变成光秆。  防治方法:用多菌灵、克黄枯、棉康等药剂,稀释300—500倍液喷雾防治,重病田可适当加大剂量,用200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10天,连喷2—3次。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生根清腐剂,于初病后和发病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3、棉花红粉病  症状:整个铃壳表生松散的桔红色绒状,比红腐病的霉层厚,病铃不能开裂,僵瓣上也长有红色霉粉。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及时防治铃期害虫;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  4、棉花炭疽病  症状:棉籽和幼芽受害,变褐腐烂;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初呈红褐色斑,渐呈红褐色凹陷的梭形病斑,病重时斑包围茎基部或根部,呈黑褐色湿腐状,棉苗枯萎而死。子叶受害,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钙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5、 棉花枯萎病  症状:病株一般不矮缩,多由下部叶片先出现病状,向上部发展,病叶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紫红色的斑块。  防治方法: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生根清腐剂,于初发病后和发现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6、棉花立枯病  症状: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7、棉花曲霉病  症状:在铃壳裂缝处和虫孔处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的粉状霉层,高湿时呈绒毛状褐色霉层,棉絮也霉变,铃不开裂。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  8、棉花角斑病  症状:真叶发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成油渍状透明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病斑扩展时因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  发生规律苗期土壤含水量较高,7、8月份的铃期雨量较大,尤遭暴风雨侵袭时,角五病易
防治方法:清理棉田:把棉田中整掉的枝、老叶及病残体及时运到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平衡施肥:合理排灌:每亩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 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9、棉花黑星病  症状:全铃受害,铃壳变黑、僵硬,不开裂。铃壳上密生小黑点。高湿下全铃满布烟煤状粉末。病铃棉絮烃黑色僵瓣。  防治方法:在烂铃病原较复杂的棉区,可喷洒75%百菌清混合花果医生果能钙;为提高防治效果,可用铜皂液加入上述药剂混合施用。  10、棉花黑根腐病  症状:棉苗染病后矮化,叶片皱缩或萎蔫,不久即倒伏、死亡。病苗茎基和根部紫褐色,逐渐腐烂,皮层干腐,易脱落,容易自土中拔出。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病株根颈部肿大、扭曲,剖视茎基和根部呈紫黑色腐烂,干燥后呈棕褐色,病部表皮纵裂。  防治方法: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增加叶面营养,增强自身抗性,控制病害蔓延; 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生根清腐剂灌根。  11、棉花褐斑病症状:子叶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扩大成不规则病斑,黄褐色,边缘紫红色,略隆起,上面散生小黑点,病斑容易破碎成孔。严重棉苗枯死。成株期叶片受害,起初为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以后扩大为边缘紫红色,当中黄褐色的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并集中处理;轮作;喷施就苗海藻酸碘加强苗期管理,提高棉株抗病力。苗期如遇低温多雨天气应及时喷80%代森锌WP 600~800倍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隔7~10天喷1次,连续1~2次。  12、棉花红(黄)叶枯病  症状:蕾期始发,花期扩展,铃期盛发,吐丝期一片片死亡。症状主要出现在叶片上产生红叶或黄叶,叶质增厚变脆,有的全叶变为黄褐色很象黄萎病,最后全叶变红,严重的叶柄基部变软或失水干缩,叶片干枯脱落,株顶干枯。  防治方法:加强棉田管理,保持土壤中适宜水量,促使根系发育正常。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避免偏施氮肥。喷洒1-2%氯化钾溶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对水400-500倍液喷施,喷2-3次。  13、棉花轮纹病  症状:子叶在未展开的粘结处或夹壳损伤处生出墨绿色霉层。初生红褐色小圆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造成子叶枯焦脱落。真叶病斑较大,四周有紫红色病变。幼苗茎部或叶柄染病,产生长椭圆形褐色凹陷斑,造成叶片凋落,苗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采用地膜覆盖,可提高苗期地温以减少发病。用种子重量0.6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勤中耕,及时整枝摘叶,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少发病;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