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看世界 彩墨写大千 ——记旅美画家朱晨光和他的美术作品 扬州晚报 2013年11月30日
编者按 11月30日下午,由扬州市文联、扬州市侨联、扬州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扬州市美术家协会协办,扬州朱晨光艺术馆承办的“朱晨光先生《朱晨光60年美术作品集》、《艺术架起友谊之桥》新书发行暨朱晨光先生80华诞庆祝活动”在扬州朱晨光艺术馆举办。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东河公园旁的一幢公寓里,住着一位多才多艺的“扬州才子”。他是艺术家、美术评论家和文艺活动家,还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第29世孙,这位“扬州才子”就是朱晨光教授。 1935年,朱晨光出生于扬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朱天目是诗人,父亲朱少目是画家。受家庭及古城文化的濡染和熏陶,朱晨光自幼便喜爱艺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的美术作品就已陆续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 1959年,朱晨光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到广西大学任教;1972年,朱晨光调至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中国画教学工作,并担任《广西工艺美术》的主编;1979年,朱晨光旅居美国纽约,先后担任《美洲华侨日报》副刊主编和纽约伦理文化进修学院中国画教授。 在美国,朱晨光的桂林山水彩墨画先后被美国著名的13电视台主持人罗伯特·麦克尼尔、13电视台艺术藏品拍卖委员会主席、纽约拉尔夫·蔡特画廊总裁阿伦·蔡特和13电视台艺术品拍卖委员会副主席、纽约弗兰克·卡罗画廊总裁弗郎西斯·卡罗等在美国著名的13电视台艺术藏品拍卖节目中介绍,并被收藏家高价购藏。阿伦·蔡特在节目中高度评价了他的桂林山水彩墨画,认为他的彩墨画是在中国画传统基础上创新的典范,是中国画在发展中的一个新进展。国际著名美术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菲力普·古尔德认为,朱晨光的桂林山水彩墨画“大胆独特的构图和简洁清爽的表现手法在画中非常突出,人们还会从画中感受到画家直率、乐观、纯真的性格和热忱正直的人品”。 1981年,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民间艺术部主任从《纽约时报》上看到朱晨光要在纽约进行中国剪纸艺术的学术报告的消息,赶到纽约参加。听了报告后,主任不但购买收藏了朱晨光创作的一套曾在北京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桂林山水》剪纸作品,而且还邀请他参加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民间艺术部举办的国际剪纸艺术的学术报告会,并作首席演讲,也因此,朱晨光成为中美建交后第一个在该馆作学术报告的中国艺术家。 在美国,朱晨光对西方艺术有了一定了解后,他在自己数十年剪纸创作的基础上,吸取西方艺术之长,经过多年尝试与探索,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成功创作出了既具象又抽象的剪纸拼贴画艺术。当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在纽约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时,得到了观众的一片赞叹声,作品也被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此外,朱晨光的作品还被美国纽约国际中心、罗彻斯特艺术博物馆、国会图书馆等收藏。 虽然身在海外,朱晨光却时刻关注着祖国、关注着家乡的艺术发展。1988年,朱晨光和夫人李素行等在纽约创建了以宣扬中国文化艺术和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为宗旨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从成立至今,中心已成功举办了“中国新年晚会”、“中秋晚会”、“杨之光画展”、“中国中青年知名画家作品展”、“中国名家书画展”、“凃克油画展”、“国际艺术家作品展”、“新扬州画派作品展”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数十次。多年来,中心组织接待了许多中国大陆著名文艺家、出版家和教育界人士赴美参观、访问和考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开展中美文化交流、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架起了一座桥梁。 1984年夏,应中国全国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的邀请,朱晨光精心策划组织并率领美国纽约商品装潢设计教授讲学团前往中国的桂林、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进行讲学活动。此举对中国大陆商品包装装潢设计的革新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作为广西艺术学院、江苏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的朱晨光,多次应邀到广西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苏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和东南大学等高等学府进行讲学交流活动。 鉴于朱晨光在文化艺术和学术上的成就,199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他为终身会员,朱晨光的名字被永远记载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名录上。 (文字作者为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美中友好协会秘书长) 书画资讯 ■12月3日-10日,“景语·情语——曹生龙油画作品展”将在扬州市文化馆展出。本次画展由扬州市文联、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扬州市美协共同主办,共展出了曹生龙近年来的写生创作作品近50幅。 ■由时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张宽画集》近日问世。画册涵盖了扬州画家张宽近年来的山水、人物画新作以及“扬州四十八景”、“运河风光”、“个园十六景”中的画作。此外,还精选了画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写生作品共90余幅。 记者 吴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