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斯特交响诗3首

 菜根谭z 2013-11-30

【全曲导聆:李斯特:第一号交响诗「山岳交响曲」】 播出版本:Bernard Haitink: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播出日期:1114 播出时间:13:00~15:00 

《创作背景及特色》 此曲为李斯特最早出版的交响诗,灵感来自于法国文豪雨果的诗集「秋叶」。 雨果的诗写到:「诗人听见两种声音,一种是献给神的庄严的赞美和欢呼,另一种则充满苦闷、悲痛、邪恶和诅咒。前者是大自然,后者是人生,这两种声音,像争斗一般纠缠着,最后成为神圣的沉思而消失」。 《全曲导聆》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表现大自然的神秘与无现,接着出现甜蜜的、类似于黄昏旋律;然后是赞颂大自然的雄伟。面对人生的苦恼,描写人类情绪的乐音,显得很不安;当人面对大自然而领略到神圣之后,庄严的旋律立即响起,第二部分是强而有力的音响,象征大自然的力量,人类无法与之抗衡,而最后音乐再度回到缓慢的速度,象征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并献上永恒的颂歌。

【全曲导聆:李斯特:第三号交响诗「前奏曲」】 播出版本:Bernard Haitink: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播出日期:1114 播出时间:13:00~15:00 《创作背景及特色》 这一首交响诗是李斯特最常被演出的管弦乐作品之一。原本这首作品是一部男声合唱曲的前奏曲,后来合唱曲并未完成,于是李斯特将它改成独立的管弦乐,并从诗人拉马丁的「诗之冥想录」取得灵感。拉马丁的诗颇为玩味,当中提到「生命是一连串的前奏曲,前奏曲之后,便是由死亡敲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之歌」。再对照论语中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这个「前奏曲」所传达的弦外之音,就颇为耐人寻味。 《全曲导聆》 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以四个部分构成:首先,是人生的开始。当然,这也是迈向死亡的序言焦躁的铜管乐,肆虐而起,诉说着世事无常,起伏始终不断,法国号的牧歌旋律,代表风暴过后的抚慰坚定的进行曲,是勇于向命运挑战的象征

【全曲导聆:李斯特:第六号交响诗「马采巴」】 播出版本:Bernard Haitink: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播出日期:1114 播出时间:13:00~15:00 《创作背景及特色》 李斯特的交响诗「马采巴」,灵感是来自于法国文豪雨果的?事诗「马采巴」。李斯特曾经在他的「超技练习曲」当中写过一首同名作品,后来又把它改写成交响诗,并亲自举行首演。 故事中的马采巴是一位好色的贵族,在担任波兰王的侍从时,和一位伯爵夫人私通,东窗事发之后,被绑在一匹野马上,流放荒郊野外,后来抵达乌克兰,遇到哥萨克兵相助才免于一死。后来他当了乌克兰王,并向波兰发起战端。 《全曲导聆》 由强劲的和弦开始,三连音的节奏,代表马采巴被绑在马匹上,任由马儿狂奔的景象,忍受着痛苦,马采巴全凭意志力苦?,铜管的声响就代表他坚强的意志力,终于,马儿跑累了,马采巴也筋疲力尽地睡着了。在梦中,马采巴还梦见自己是未来的国王突然,小号声骤响,马采巴巧遇哥萨克士兵,得救之余,后来还君临哥萨克,并向波兰展开复仇之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