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灵秀遐远,孕越吴大气

 苏迷 2013-11-30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群山拱峙,毗邻太湖,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 1225 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木渎当年之繁华可见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木渎,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 30 多处,迄今仍保留了 10 余处。如今 200 多年过去了,木渎古镇的格局和风貌未变,依然是吴西最大的商埠、姑苏第一水镇,镇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桥流水悠悠,其中胥江为伍子胥所建,乃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妆满河生香而名,木渎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休憩价值。

古镇美景

严家花园

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为江南名园之一。

 

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位于严家花园东200米处,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古松园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有古松园。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回乡造屋置地,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

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镇园之宝,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山馆

位于木渎镇西市梢,沿山塘街古御道可直达山巅。山距太湖约 1.5 公里 ,山高 182 米 ,广 124 公顷 。山多奇石,尤以灵芝石为最,由此得名。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因为西麓产砚石,故又称砚山。

灵岩山向来有“灵岩秀绝冠江南”、“灵岩奇绝胜天台”和“吴中第一峰”等美誉。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灵岩山行宫。登山小径由娄姑岭蜿蜒至山顶,均由石砌砖铺而成,相传即康熙御道。沿路景色迷人,有一径穿亭、苍翠迎人、落红夕照、塔院松风、醉僧待渡、越女遗踪、太湖在望、箭泾采香、秀峰古刹、灵岩塔影、萧寺钟声、万家灯火、山馆拥翠、吴宫遗址、山顶花园、修廊响屧、琴台浴晖、蕲岳同辉等十八景。历代名人李白、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苏东坡、范仲淹、范成大等均曾登临,留下了 400 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灵岩为“山不甚高而幽奇甲于吴中”。 

 

灵岩山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岩石球状风化显著,故山上多象形奇石。旧有十二奇石、十八奇石之称。这些奇石或似人,或似物,惟妙惟肖,颇有幽趣。如醉僧石(俗称痴汉等老婆)、石龟(俗称乌龟望太湖)等,形象逼真,妙趣横生。

木渎私家园林既秉承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幽深,又有其空旷高远、山林野趣的个性,充满了一种大气和皇气。

在 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我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人参观了木渎古镇私家园林之后,激动不已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走进木渎,便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风云。

“木渎”由来

提起木渎这个地名,外地人都觉奇怪,怎么起了一个如此古怪的名字呢?其实,木渎名字的来历与吴越春秋这段历史有关。

早在春秋末期,也就是孔子正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位于苏州一带的吴国和位于会稽一带的越国正在进行一场兼并战争。先是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时,被越国大将灵姑浮砍去一个脚趾头,因伤势过重而死。夫差继承王位后,为报杀父之仇,发奋图强,任用贤能,终于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只得带了夫人、子女和大夫范蠡来到吴国为奴,被囚禁在灵岩山的石室里,为吴王放马。吴王上街,勾践给他牵马,任人指点讥笑,毫无怨言。一次,吴王生病,勾践竟然通过亲尝夫差的大便,告知夫差“病气已经排泄,病体即将痊癒。”夫差闻听后,十分感动,便在勾践入吴三年之际将他放回越国。

谁知勾践的这一切都是伪装出来的。回到越国后,他就开始与大夫文种和范蠡商量复国雪耻的方法,想出了七条灭吴之策。同时,勾践为了不忘在吴国受到的耻辱,一个人睡在柴草堆里,梁上悬着一颗苦胆,睡前和早起都要舔一下,以时刻提醒自己。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

勾践“灭吴七术”的第一条就是美人计,他让范蠡到民间去选美女。范蠡在诸暨苎萝山里找到了浣纱女西施,把她送往土城,由专人教习歌舞和媚悦君王之术。三年后,范蠡亲自把西施献给吴王。

西施很快以色相迷惑住了吴王。夫差整天整夜和西施饮酒作乐,鱼水交欢,根本不去上朝,大臣有事向他奏报,他也显得很不耐烦,三言两语把他们打发走了。在夫差的心目中,西施的份量比国家大事还重。

勾践看到美人计发挥了作用,又开始启动第二计,就是向吴国进贡大量的巨木奇石,让吴王大兴土木,耗尽国力和民力。吴王得到越国的贡木,大喜过望,他要为西施建造一座天下最高最大最雄伟最富丽的宫殿。他先是在姑苏山上对阖闾始建的姑苏台进行扩建,后来又在吴中第一峰灵岩山上,为西施建造了一座更为宏大的离宫别苑——馆娃宫。每个宫室都是铜柱金槛,金碧辉煌,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后花园亭台楼阁、池沼假山一应俱全,而且四时有不断之花,八节有长春之景。由于工程浩大,举世瞩目,数万工匠从四方云集而来,越国进贡的木材也泛江过海,从水路源源运到灵岩山下,竟堵塞了山下的所有河道,以致“木塞于渎”,于是,便有人把这里称作“木渎”。

 

吴王大兴土木之际,正是越国练兵备战之时。最后,吴国终因国力枯竭,为越所灭。姑苏台、馆娃宫呢?也被越王勾践一把大火烧个精光。只有木渎的地名和这些发人深思的吴越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民俗风情

木渎地处太湖流域,这一地区长期形成的水乡习俗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渎古镇历史上经济相对发达,因而节庆习俗多姿多彩,民俗风情更具鲜明特色。

“碰瘌痢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举行,主要活动是抬猛将老爷。猛将老爷是一个用香樟木调成的坐像,面容安详而不失威武。但他却是光脚、秃头,这一绝无仅有的特色使这个民间活动有了一个古怪而滑稽的名字“碰瘌痢会”。这个习俗主要通过抬猛将老爷,乞求他能给人们带来财气和庇佑。

“灵岩走月”: 相传吴越春秋时期,在灵岩山顶赏月就已成为风尚。西施爱月,夫差为了讨好她,专门在灵岩山为她修建了玩月池。历代名人雅士亦有喜爱登灵岩山赏月,如梁简文帝、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文征明、唐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而苏州民间也有中秋到灵岩山赏月祈福的传统。

“四月初八吃乌米饭”:乌米饭,开始因道家认为久食可以强身延年,成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时,寺庙大兴,加上吴语“阿弥”与“乌米”的读音相同,于是乌米饭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用乌米饭供佛,同时乌米饭也成了“户户皆食之”的应时食品。直到现在,“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食俗相沿未变。

木渎还有许多别具江南特色的传统习俗,如春节“拜喜神”、“走三桥”中的走“永安”、“吃年酒”、“烧头香”;元宵节“走马锣鼓”、“闹元宵”;二月二的“撑腰搞”;立夏时的“吃甜酒酿,尝三鲜”;端午节的“赏端阳”;七月七的“七夕乞巧”;中秋节的“斋月宫”、“灵岩赏月”;金秋十月的“天平观红枫”;腊月的“喝腊八粥”;十二月二十五的“送灶神”等等,多姿多彩,不胜枚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