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寡敌众的战争------苏芬之战

 一天1 2013-11-30
 以寡敌众的战争------苏芬之战
 
 
 
《血战1944》(Tali-Ihantala 1944, or Tali-Ihantala 1944 - Slaget om Finland, or Mihin Vapaat Miehet Pystyv?t, or Vad Fria M?n V?rm?, or Tali-Ihantala - Slaget om Finland,持久战,芬兰,2007)
  
  纪录片风格的二战电影经典。芬兰导演阿克?林德曼(?ke Lindman)代表作。片名直译为“塔里-伊汉塔拉1944”。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苏联红军从卡累利阿地岬向芬军发起总攻,“芬兰的自由危在旦夕”,芬军向西北方向且战且退,到维普里(今俄罗斯维堡)一线重新设防,又在塔里-伊汉塔拉一带与苏军对决,终在鏖战两个月有余后全线遏制苏军攻势……该影片即演绎芬军将士在塔里-伊汉塔拉主战场上决死抗击苏军的全过程。芬兰人视角中“苏芬战争续战”最后一役。战以求和,哀兵必胜。纯战争,男性化,冷静低调,惨淡出色。只是场景、人物略嫌单一,故事性不强,主角不突出。劳诺?阿霍宁(Rauno Ahonen)、米科马库斯?阿蒂埃宁(Mikkomarkus Ahtiainen)等主演。
 
 
苏芬战争始未
早在1938 年4 月,苏联政府就非正式地建议
与芬兰政府签订互助条约。但是,鉴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战争威胁愈益严
重的现实情况,芬兰的对外政策开始向“联络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以自保”
转变。1938 年,芬兰参加了奥斯陆中立集团,声明不承担国际联盟第16 条
的制裁义务; 1939 年4 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北欧外交会议上,
芬兰政府明确宣布奉行局外中立政策,缔结互助条约,将“意味着损害芬兰
的自决权”,因而拒绝了苏联的建议。
1939 年3 月,苏联政府提出:把芬兰湾内的苏尔岛(即戈格兰岛)、拉
凡岛、塞伊斯卡里岛(即塞斯卡尔岛)和季乌林岛租借给苏联,以建立军事
基地,保障列宁格勒及苏联西北部的安全。3
月8 日,芬兰政府指出,这些岛屿对于维护芬兰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
战略意义,而且租借一事也有违芬兰奉行的中立政策,因此表示“不能考虑
租借芬兰岛屿的建议”。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希望“这不是芬兰政府
的最后答复,仍希望芬兰政府将重新考虑它对苏联建议的态度。”同时,他
还表示,愿以二倍于上述岛屿面积的苏维埃卡累利阿的领土相交换。1939 年
4 月,芬兰再次拒绝了苏联的建议,谈判中断。
1939 年9 月1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对芬兰有可能成为入侵苏
联的桥头堡的担忧更加强烈,解决西北边界安全的心情也更加迫切。1939 年
10 月5 日,莫洛托夫通过芬兰驻莫斯科公使伊里耶一科斯基宁男爵,要求芬
兰外交部长或芬兰政府派出一个特命全权代表立即前往莫斯科就某些政治问
题交换意见。 10 月11 日,以原保守党政府首相尤·库·巴锡基维为首的
芬兰代表团抵达莫斯科。10 月12 日,苏芬开始新的外交谈判,斯大林和莫
洛托夫亲自参加。苏联代表要求租借汉科港30 年,以建立海军基地;要求割
让卡累利阿地峡南部和芬兰湾东部的岛屿等2700 平方公里领土;而将东卡累
利阿等5500 平方公里领土让予芬兰。这样,列宁格勒以北的国界线将大幅度
北移。斯大林对芬兰代表说:“在汉科建立基地对保卫芬兰湾是很重要的…….
列宁格勒城及郊区有355 万人,几乎等于全部芬兰人口。因为我们不能把列
宁格勒迁移,我们必须移动边界线”。芬兰人说,没有苏联的基地,他们完
全可以保卫芬兰湾的入海口,拒绝了苏方的意见。在进行谈判的同时,苏联
飞机开始轰炸芬兰边境,以施加压力。芬兰代表虽在10 月23 日表示愿作某
些让步,但苏联人仍不满意,致使谈判破裂。
11 月3 日,芬兰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明“不能同意外国在芬兰领土上
驻扎军队或以任何形式利用芬兰领土作为海军基地。这些行动与芬兰的主权
及其国际地位和严格中立的态度是不相容的”。11 月13 日,芬兰代表团离
开莫斯科回国。
苏芬谈判破裂后,两国边界气氛紧张。苏联报刊的论调开始出现火药
味。
11 月26 日,莫洛托夫照会芬兰驻苏公使,称苏军遭到来自芬兰领土的
炮击,致4 人死亡, 13 人受伤,要求驻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撤离边界20~
25 公里。
11 月27 日,芬兰内阁举行会议后照会苏联;芬兰边防军没有炮击苏联
领土。与此同时,为了息事宁人,表示可就炮击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并接
受苏联的要求。不过,要求苏军也后撤25 公里。
11 月28 日,莫洛托夫照会芬兰公使,称芬兰的照会“充分反映芬兰政
府对苏联表示深刻之敌意,并欲使苏芬两国间的邦交陷入危急关头”,“芬
兰政府拒绝撤退其军队…….又正式提出苏芬两国军队同时撤退之要求,此点
实已充分暴露芬兰政府之敌意实欲继续威胁列宁格勒。”“有鉴于此,苏联
政府宣布废除1932 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
11 月29 日,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波将金将莫斯科签署的一份简短照会
递交给芬兰公使,宣布与芬兰断绝关系,将苏联在芬兰的代表召回。当天午
夜,莫洛托夫发表讲话,要求芬兰政府立即辞职。他说:“若芬兰行政长官
易人,苏方愿作相当让步。苏联陆海军应立即准备应付非常局面”。
11 月30 日,苏军越过苏芬边界,侵入芬兰国境。芬兰总统发布命令,
宣布苏芬进入战争状态,苏芬战争正式爆发。
苏芬战争爆发后,为了赢得国际上的支持和同情,芬兰国会发表了告世
界书,希望世界各国予以实际的支援。世界各国对芬兰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同
情。英、法、美反映强烈。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讲,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声
援芬兰抗战,并表示将在贸易上对苏联实行道义上的禁运,同时向芬兰提供
3000 万美元的贷款和准许芬兰缓付欠美债务。英法因芬兰乃利益所在,除在
道义上支持外,还向芬兰提供了276 架飞机、710 门大炮以及其它军用物资。
此外,两国还就派遣一支英法远征军援芬进行了多次磋商。但是,英法害怕
同时与苏德为敌,行动迟缓,直到1940 年2 月5 日,英法最高作战会议才批
准派一支部队经挪威、瑞典前往援助芬兰人。然而,这一计划对德国人来说
是无法容忍的。因为一旦英法军队在挪威站稳脚跟,德国所急需的瑞典铁矿
砂供应就会被切断,这将大大影响德国的军工生产,为此,德国无疑会采取
反措施。挪威和瑞典因害怕卷入战端,宣布在苏芬冲突中保持中立,从而实
际上拒绝了英法武装部队和物资过境。2 月23 日,瑞典政府正式宣布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干预苏芬冲突,并不允许外国军队假道其领土过境。
芬兰政府在努力争取各国实际援助的同时, 1939 年12 月3
日,又向国联提出申请,请求立即召集国联行政院会议及国联大会讨论
苏芬冲突。12 月9 日,国联根据盟约第1 条和第15 条规定,通知苏联政府
参加国联行政院会议。莫洛托夫复电表示拒绝,否认苏芬处于交战状态。12
月11 日,国联接受芬兰申请,组成专门的芬兰问题委员会。当晚,委员会根
据盟约第19 条规定,限定苏联24 小时以内休战,将苏军撤出芬兰国境。12
月12 日,苏联政府复文坚持原有立场。13 日,芬兰问题委员会通过申斥苏
联侵略行为的决议案。14 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将苏联开除出国联,并建
议国联各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尽己所能向芬兰提供援助,苏联政府对被开除国
联“泰然自若”,塔斯社发文表示,国联“已由某种和平工具变成了真正的
战争工具,变成了英法军事集团的武器。”苏芬战争愈演愈烈。
苏芬战争从1939 年11 月30 日到翌年3 月13 日,历时三个半月,可分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 年11 月30 日~12 月末):苏军估计不足,兵分四路,
从整个边境地区推向芬兰全境,力求在短期内结束战争。
斯大林对小国芬兰的军事力量十分藐视,认为苏军可以少量流血,数日
内已可取胜。苏联最初的作战方案是“占领芬兰全境,并更换政府”,以便
直接控制芬兰。战争开始时,苏联出动22 个陆军师并陆续增援,还有空军和
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芬兰的全部兵力约15 个正规师,另有人民自卫队和游
击队配合。显而易见,双方兵力对比,苏军居压倒优势。但由于苏军对芬军
的抵抗程度估计不足,情报不准不细,士兵缺乏在高寒气候和复杂地形条件
下作战的训练,加之指挥不力,战术呆板,致使苏军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严重
失利。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苏军只攻占了北端的佩特萨姆港,而在其他战线
均受阻不前,在南部主战场上苏军的两个师竟被歼灭。
第二阶段(1940 年2 月11 日~3 月13 日),总结经验教训,放弃北部
进攻,集中兵力进攻卡累利阿地峡,对维堡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苏军在初
期失利后,斯大林非常恼火,于1940 年1 月重新准备、部署兵力,调集三四
十个师,组成西北方面军,由铁木辛哥指挥。2 月11 日,苏军发动新的攻势,
主攻方向是芬兰的维堡。苏西北方面军经过强大炮火准备后转入大规模进
攻。经过三天激战,突破了著名的“曼纳海姆防线”的第一防御地带,并迅
速投入快速集群以扩大战果。曼纳海姆决定于2 月16 日夜将部队撤至第二防
御地带,苏军未能从行进间突破该地区。为此,西北方面军决定调整部署,
于2 月28 日重新发起攻击。3 月2 日,苏军突至芬军后方防御地带,并从东
北包围了芬军维堡集团,芬军开始全线撤退,到3 月12 日,“曼纳海姆防线”
被突破,芬兰战败。
1940 年3 月12 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芬和平条约》。根据条约,苏
联不仅得到了原来要求的领土,而且苏军占领的其它一些地区也划给了苏
联。苏联获得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和维堡城、维堡湾及其岛屿、拉多加湖西
北岸、芬兰湾的一些岛屿及其他领土,苏联租借汉科半岛作为海军基地,为
期30 年。战前苏联答应让与芬兰的领土,在条约中只字未提。这样,苏联总
共夺得新领土41000 平方公里,卡累利阿地区的国界线向西北方向移动150
公里。上述领土,并入苏联的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国。从而创建了“东方
战线”的第二环。
战争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道义上,苏联是
失败的。由于这次入侵行动,1939 年12 月初,苏联被国际联盟开除。在军
事上,苏军损失巨大,伤亡约20 万人,其中6 万余人被击毙,暴露了苏军的
严重缺陷,最重要的是:芬兰失地4 万多平方公里,50 万芬兰人丧失家园和
财产,从而复仇雪耻的情绪剧增,其政府倒向纳粹德国,跟随第三帝国参加
反苏战争。由此可见,正是苏芬战争“把芬兰推入希特勒的怀抱”。
苏军在芬兰的挫折和重大损失,给苏联军政领导敲了一下警钟。他们开
始认识到,国内战争时期那套依靠步骑兵猛打猛冲的作战方法已经过时了。
斯大林向各级指挥员发出了研究现代化战争的号召。1940 年春,党中央和总
军事委员会讨论了苏芬战争的经验教训,同时注意到德军的新技术装备在战
争中的作用,从中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然而,并没有从陈旧落后的观念
和经验主义的束缚中完全解脱出来。
(杜文 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