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雄甘地的儿女之情

 太阳初照 2013-12-01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印度圣雄甘地长期针对英国殖民统治展开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中,曾经有许多人追随他的事业。然而,在所有这些人当中,也许没有哪一位能比得上一位叫马德琳·史莱德的英国妇女那样引人注意。最近,印度著名心理分析学家苏德希尔·卡卡尔推出专著《米拉与圣雄》,全面分析了甘地与这位将军之女非同寻常的恋情———

  分析师质疑师徒关系

  马德琳·史莱德的父亲是位英国元帅,所以她看上去相当蛮横。史莱德小时候曾
在孟买生活很长时间。1925年,33岁的史莱德又回到印度,开始追随圣雄甘地。她剪去满头秀发,拿身上穿的西方服饰与当地人换了件粗布衣服,并开始信奉甘地倡导的简朴和克己原则。

  当时56岁的甘地开始也对史莱德真诚相待,他给史莱德取名为米拉(米拉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印度公主),并给予她最重要门徒的地位。每天晚上他们坐在一起轻声谈上一个小时,同时史莱德还用油给甘地按摩脚。在20年的时间里,甘地总共给史莱德写了近500封信。
圣雄甘地的儿女之情(图)
但除此之外难道他们之间就没有其它方面的关系了吗?这也是印度心理分析学家苏德希尔·卡卡尔在《米拉与圣雄》一书中所要探询的一个问题。苏德希尔此前曾写过多本有关印度文化和精神的著作。苏德希尔在《米拉与圣雄》一书中暗示,史莱德与甘地之所以相互依恋,彼此对性的渴望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此书一出,立即在印度引起愤怒。作为印度国父,甘地受到印度人民的普遍尊敬,他们当然不容别人玷污甘地的形象。

  为了搞清楚史莱德与甘地之间的“情感真相”,苏德希尔查阅了甘地写给史莱德的许多亲笔信、史莱德的自传以及其他历史记载,并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图:甘地也有儿女之情

  她爱甘地不能自拔

  事实上,苏德希尔没有暗示两人的关系曾经上升到肉体上,只是称史莱德对甘地的爱已不可自拔,而甘地则一直坚守他独身生活的誓言。甘地有可能被史莱德的真情打动过,但随着史莱德在情感上的步步紧逼,终于使甘地痛下决心,让史莱德远离他的生活,这让史莱德永远地绝望了。

  甘地1929年写给史莱德的一封信说:“自古相爱的人只能品尝到苦果,除了痛苦还是痛苦。而这也是我对自己最深爱的人的一种残忍的行为……可能真主已经去掉了我身上所有能激起感情的东西。”在写这封信之前,甘地已明确告诉史莱德,他不再希望在史莱德陪伴下度过每个夜晚。

  苏德希尔在家中接受电话采访时,承认他对甘地与史莱德恋情关系的结论只是推断。史莱德写给甘地的信显然都从历史上消失了,这与甘地写给史莱德的信的命运不同。苏德希尔说他深信甘地很清楚史莱德强大的感情攻势中所包含的“性成分”,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一生始终在与同一种事情作斗争。”苏德希尔指出,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甘地最终“强迫她离开自己的身边”。

  二人建立浓厚感情

  苏德希尔在书中暗示,甘地和史莱德除了纯粹的精神联系外,两人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于已经习惯于教课本以及诸如《甘地》等电影中对甘地神一般描述的印度人来说,这种差不多就是丑闻的材料让他们大为不满。甘地的一些忠实信徒已公开抗议,要求政府禁止《米拉与圣雄》出版。好莱坞传奇巨星本·金斯利曾在1982年拍摄的电影《甘地》中成功演绎甘地。

  印度议会议员纳马拉·德什潘德说:“这个人根本就不了解圣雄甘地。”“莫罕达斯”或“圣雄”在梵语中是“伟大灵魂”的意思,也是印度人民给予甘地的尊称。纳马拉还是由甘地亲自建立的一个公益信托基金的负责人,他说:“理解伟人的精神世界很不容易……既然我们不理解,那么我们就应该谦虚,不应该在这个大家都不理解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苏德希尔称,考虑到甘地在这个超过10亿人口国家中的偶像地位,他在写这本书之前就已经预料到这种批评。

  苏德希尔说:“任何有关甘地人性上的东西都是无礼的,即使是他可能具有某种完全不是精神方面的感情的丝毫暗示。”苏德希尔差不多是第一位试图还原甘地本性的学者。其他的学者只是写过有关甘地人性弱点的著作。苏德希尔暗示甘地与史莱德之间暴风骤雨般的恋情肯定极具争议,受到甘地崇拜者的批评情有可原。据写过甘地传记的一位作家称,甘地与史莱德之间具有深厚感情这件事应该疑问不大,由于史莱德对甘地过于依恋,甚至在甘地不在身边时,她还生了病。事实上,史莱德从小都对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极其崇拜。

  她让甘地狂躁不安

  尽管来自上层社会,但史莱德很快便适应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与甘地一同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萨巴马迪阿什拉姆(印度教徒在乡间沉思冥想的小屋)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她不得不遵循严格的清规戒律,每天吃素,学习如何纺纱,甚至还要为别人清洗厕所。苏德希尔说,对于史莱德对自己的深情,甘地也能感受到,他给史莱德安排了一间小屋,就挨着他的房间。在长期的相处中,甘地给史莱德写了大量的信,这要比写给其他门徒的信多。

  然而,甘地最终开始发现史莱德的深情让他狂躁不安,也逐渐开始在两人中间制造距离。在1927年的长期分离期间,甘地明确不同意史莱德前来看他,并称这是为了史莱德好。甘地在信中写到:“你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接着,甘地便强迫史莱德离开阿什拉姆,而他则继续从事自己在印度全国的自由事业,尽管仍经常给她写信。史莱德也曾追随甘地宣扬他的思想一年多。1929年,史莱德返回萨巴马迪阿什拉姆,然而她绝望地了解到甘地已不再希望她每天陪伴。甘地在随后一封信中斥责史莱德说:“没有一个人会因为我一句无任何恶意的话就要自杀。这是盲目崇拜。如果不是,为什么这么渴望追随我左右?为什么要触摸和亲吻将来有一天可能冻僵的双脚?”

  尽管甘地向她发出了警告,但史莱德仍然对甘地一往情深,也继续全力支持他的事业,作为他的非官方特使,陪伴他出访欧洲,到美国旅游。史莱德最终建立了她自己的修行所,但由于参与了印度独立运动,所以,多次被关进英国的殖民监狱。

  后来,史莱德爱上了印度传奇般的革命人物普里斯维·辛格,只是他也拒绝了她的爱情。万念俱灰之下,史莱德于1958年离开印度,搬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一个小城。在那里,她于1965年遇到了当时还是一名学生的苏德希尔。苏德希尔想知道她与甘地的关系,但史莱德一概拒绝回答。1982年,史莱德咽下最后一口气,告别了这个让她爱恨交加的世界。

  ·任秋凌·

  (紫/编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