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 思 语(五)——来自生活的箴言

 悠悠清莲 2013-12-01

静 思 语

(五)

 

 


 

——来自生活的箴言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

品德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人世间的智慧可分二种:一种是偏重于才学的,譬如学问广博、言辞巧辩,有特长的技艺,有深远谋略,这些人大多是以知识丰富,头脑灵活而胜过普通人。另一种是注重品德修养,能认清善恶,分别邪正,知道哪些事是符合道德,应当行的便行,哪些事是不道德,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这两种世智中,如果只具才学,忽略了品德,这种智慧只能称为狂智,仗此狂智造业,势必堕落三途。既有才学,又兼注重品德修养,这种智慧才称得上正智,以此正智,断恶修善,将来生在人、天。故世间有小人、君子之分。注重品德修养,而不炫耀才华的人,称当君子;专爱卖弄才华,投机取巧,藐视品德修养的人,便是小人。   (明·莲池大师)

 

既不将时光,浪费于对过去的骄傲或悔恨;也不将宝贵的生命,消磨在对未来的幻想与忧虑,把握、抓紧现在,脚踏实地,做好现在该做的事,就是积极。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将一事无成。明天不可预支,抓紧现在,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存心等待。

 

因果经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作自受。因果定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日月星辰,古今皆同。信与不信,同样在因果法则制约之中。不可自欺!

 

用财贵明义理,加厚于根本(如:救急、扶危、济贫、培植福慧根本)虽千金,不为妄费;浪用于无益,即一金已属奢侈,是以丰俭,贵其宜也。

 

“……欲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欲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为改变子孙命运之长久之计”   

                                       ——《司马温公家训》

“俭”之一字,其益有三:安分守已,无求于人,可以养廉;减我身心之用,以济苦人,可以广德;忍不足于目前,留有余于他日,可以福后,但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何以故?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要钱做什么?子孙愚而多财,则长其过,要钱做什么?

 

仁慈的人,常常散财,助人,转化成人心,累积了阴德和人和,可庇荫子孙几百年不衰。

 

恻隐心,是天地生人的人种子,如重财,不肯救济,这点灵根渐消,渐灭,就灭绝了生生世世的人种子。

 

财聚了必有散日,就像人有生日,必有死日。今日做救济事,酌量散失,原不亏本,不要等天来帮你散,散出祸来。

                

薄德人当不起财!享不了福;试看石崇积财不舍而得祸,好不惨痛。

 

世间贫穷的多,我独稍稍享些家业,已是天地的福庇;做些善事,上答天恩,也保个久长。

 

天不足在西北,地不足在东南,天地尚有缺陷,人哪有全福?我享了财的福,或缺寿,或缺后嗣,前后事难预料,还是舍些财,修补修补的好。

 

教子孙,做善人,是起家的根本。只须温饱便足,何苦财多业重,毒害子孙?愚的多财,定做歹事倾家;贤的多财,也要利令智昏,渐生骄奢。况且子孙若命该富, 虽无立锥也能富;命不该富,虽积金如山,也会灾散、败尽。   ——《太上感应篇》解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都拥有了,而是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有镜常照自家面,不如常照自心田;心有善念相自好,擦粉抹红都枉然。

 

牛羊六畜是六亲,因为欠债变畜身,可叹相逢不相识,稀里糊涂杀亲人,  今生你吃他的肉,来生他杀你的身,  贪图口福亲变仇,互吃互欠怨更深。

“福在积善,祸在积怨”。怨积多了必是祸害

 

炖肉煎鱼为解馋,不知动物心不甘。厨房变成屠宰场,开膛破腹上刀山。

煎炒烹炸诸刑罚,生吞活嚼是美餐。神识寄住你身上,迟早要你把命还。

善恶到头终有报,病从口入不等闲。时日不久恶盈满,疾病缠身进医院。

破腹开膛下刀剪,全是厨房景再现。早知今日下地狱,何必当初嘴太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