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仍在摇篮中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2-02

我们仍在摇篮中


  □李淼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是文明摇篮,也许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摇篮。
  太空科幻从埃德蒙·汉密尔顿写人类旅行到其他星系的太空歌剧式科幻小说,到阿瑟·克拉克的著名太空漫游系列,到《星际迷航》、《星球大战》,再到弗诺·文奇的宇宙式文明的幻想,一路下来,似乎已经穷尽人类和文明“征服”太空和宇宙的各种可能。
  《地心引力》一下子将我们拉回现实:人类的太空梦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没有走出地球这个人类的摇篮。万有引力、氧气,等等,仍然是我们没有割断的生命脐带。
  电影开始,距离地球六百公里如真似幻的太空环境将我们置于难以呼吸的震撼心境,我们屏住呼吸,既是因为壮丽的太空景色,也是因为宇航员之间带有浓重喘息声的内部通话。3D技术在这里完美而实用——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逼真的3D镜头。没有任何额外的想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太空技术。正因为如此,这个电影才如此震撼。
  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莱恩·斯通博士的人物是第N次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我说第N次是因为迄今为止哈勃望远镜已经被维护了五次。第一次维护是绝对必须的,1990年哈勃望远镜上天后很快被发现光学系统出了问题,成像低于预期,因为镜面打磨与设计偏差了仅仅两微米。考虑到4.3米巨大的口径,两微米真是很小的偏离,却不能让望远镜完成高精度的天文和宇宙学观测。1993年12月第一批宇航员被送到哈勃望远镜去维修,这真是一个太空冒险,因为宇航员们用了不下一百种工具,不仅矫正了镜面,还更换了一些电子器件,更新了电脑,升高了望远镜的轨道。哈勃望远镜最后一次维护发生在2009年,这次维护安装和更新了一些电子器件,安装了一个宽视场照相机,一台宇宙起源摄谱仪,等等。
  《地心引力》是一部灾难片、惊悚片,是一部关于可能发生在未来的太空灾难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哈勃望远镜、国际太空站甚至天宫某号都将被摧毁,莱恩·斯通博士对哈勃望远镜的维护也许是发生在未来的第六次维护,任务是安装一个高科技扫描系统。
  相比乔治·克鲁尼饰演的老练而自信的麦特·可瓦斯基,斯通只经过六个月的训练,因此当被俄国导弹摧毁的卫星碎片击中他们两人乘坐的探索者号航天飞机时,斯通没有及时切断与航天飞机伸出的机械臂的联系,被甩出去了。可瓦斯基用他的经验救了斯通。在他们努力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最后关头,可瓦斯基牺牲了自己,成了无边且无可依靠的太空中的永恒漂流者。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中,导演将电影的命运交给了桑德拉·布洛克,而斯通的命运则被交给了她自己,同时也交给了镜头中出现过的弥勒佛和基督。俄国卫星的碎片继续作恶,迫使斯通分离联盟号宇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被毁,联盟号则被发现没有燃料。可瓦斯基之灵或斯通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她驾驶联盟号驶近中国空间站天宫号。当然,天宫号也逃脱不了被俄国卫星碎片撞击的命运,斯通最后利用神舟降落地球。
  这部太空灾难片真的与科幻无关,却与生命有关,与我们与地球的关系有关,与太空即死亡之境有关。
  电影无可指摘的特效是空前的,我甚至愿意说超过了《阿凡达》,因为它更接近真实。当然,很多人都可以从这部“硬科幻”中挑出无数硬伤,例如,尽管电影中发生在太空的爆炸多数是无声的——我们不可能在真空中听到空气振动的声音,可是哈勃望远镜和航天飞机的机械臂相撞时却发出了声音。另外,斯通进入空间站不可能很快脱下笨重的宇航服,穿着内衣向我们展示健美性感的身材。卫星碎片也不会频繁地撞击空间站……可是,让观众无法喘口气走走神的九十分钟视觉故事也不会让多数观众有机会注意到这些漏洞。我怀疑那个漏洞大全文章的作者一定反复看过这部片子。
  我敢说,无论视觉效果上,还是发人深思的功效上,这是一部自《2001太空漫游》以来最好的太空电影。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简单的故事,可以说《地心引力》更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只是将哈勃望远镜、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通过几个转折联系起来。两部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库布里克和克拉克的经典电影带有浓重的猜想和神秘色彩,而《地心引力》更贴近真实,这个真实只有一个要素:我们仍在摇篮中。
  我刚读了未来主义者库兹韦尔的新书《如何创造思维》,作者在这本书中进一步强调他历来的观点:机器思考的一天即将到来,届时,人类在机器的帮助下将无限地突破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局限。人类的新发明将带来更新的发明,直到有一天,奇点到来,这时,人类就像弗诺·文奇在小说中幻想的那样,成为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的超级思考者。在奇点到来之后,智慧将以光速向整个宇宙扩散——或扩张,因为那时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挡人类了。库兹韦尔将奇点到来的那一天设定在2045年。
  库兹韦尔的奇点论建立在他的加速回归论基础上。他认为,人类很多技术如电脑技术,遗传工程,纳米技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都会指数式加速发展。人类总会用新的方式越过旧方式的瓶颈,这种不断加速发展最终导致与人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或者说人类将彻底改变自己,最后智能以光速向宇宙扩散并最终征服整个宇宙。这些过于乐观的估计有极大的争议,事实上,有人就以阿波罗登月之后航天技术的缓慢发展作为库兹韦尔过于乐观预测的反例。《地心引力》将这个反例视觉化了,以至于我的一个朋友在观影之后感叹:“我也喜欢太空,但在人类技术还不能让人获得在星空中足够的自由度之前,它确实没有陆地可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