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给孩子“起名” ——兼谈企业(商标)命名艺术(原创)

 雪峰读书 2013-12-02

怎样给孩子“起名” ——兼谈企业(商标)命名艺术(原创)  

 品味《老子》,当读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一句时,忽然想起我读大学时,学院有位副院长的名字叫“薄忠信”。至此,我惊讶于薄院长父母那高厚渊博的学识功底。

也于是想起了毛主席两个女儿的名字“李敏李讷”。伟大领袖毛主席广博的古典文学水准大家有目共睹,“李敏李讷”语出自《论语》中“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一句话。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后受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为自己改名为“陶知行”,又改名为“陶行知”。

名人、古人、伟人,他们替人为己起名自然有自己的法则与要求,他们的想法空间与思维高度我们普通人是很难企及的。那么,在给人为物起名的时候,我们普通人怎么办?

首先,名字要通俗易懂,切忌冷僻字出现在名字里面出现。

在我接触的人名当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不常见字,如“黉(洪音)、桰(阔音)、桯(听音)”等,名字中出现这样的字于人于己都不方便,更不能显示自己就是有水平。

其次,读起来要响亮。

与东方语系的发音特点大致相同,汉语中的基本元音共有六个,分别是“a、o、e、i、u、ü”,它们的响亮指数a最响,依此类推,ü最弱。从这六个基本元音发音的物理性质来看,出音的口型从大到小,直至上下两唇基本合拢(即合口呼)。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自己的名字叫得响,喊得亮。

一些本身就比较响亮的姓氏,如“毛(mao)、蒋(jiang)”(里面都有最响的a音)在起名字其它字的时候就可选用e、o、i等响度略有下降的字。如果姓氏本身发音不太响,如“胡(hu)、吴(wu)”等,在起名字其它字的时候就可选用a、o等响度较高的字。切忌姓氏本身发音不响亮,姓氏后面的其它字发音更不响亮的字同时在名字中出现,如“于宇”,两个字中的元音都是六个元音中最不响亮的ü,在读“于”的时候,我们的嘴在发音时已经闭上了,再去读同样不响亮的“宇”字,大家听到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小。

在这里,一些著名的世界品牌给了我们很好的证明,如“可口可乐”,它的英文写法是“Coca_Cola”,两个最响的元音a、o被反复地用了两遍。同样的还有“百事可乐(Pepsi_ Cola)”,但因为“百事可乐”中的e、i不属于最响的元音,在产品的实际宣传效应上,我们感觉“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要略高于“百事可乐”。

再如“佳能”电子系列产品。日本品牌“佳能”的英文写法是“Canon”,其中同样含有了最响的a、o两个元音。

还有日本“柯达”胶卷,它的英文写法是“Kodak”,厂家同样选用了最响的a、o两个元音。

一些汽车的品牌如“宝马(Bavarian   Motor   Works)”、“奔驰(Benz)”、“丰田(Toyota)”也是如此。

其它像“阿迪达斯(Adidas)”、“卡帕(Kappa)”等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在起名的时候也统统遵循此规律。

我们民族品牌中如“茅台(Maotai)”、“长虹(Changhong)”、“小霸王(Xiaobawang)”等也在自觉不自觉中遵循了这条商业准则,叫得住,喊得响。相比之下,我们有些民族品牌在给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的时候,往往只具有单一平面的宣传意识,只考虑汉字本身的含义而忽视了品牌在宣传中能否被喊响的立体效应,其结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我们引以自豪的“李宁(Lining)”服装、“苏宁(Suning)”电器、“永久(Yongjiu)”自行车、“蝴蝶(Hudie)”缝纫机等等。

再次,起名字时不能让名字读起来拗口,也即我们常说的“咬嘴”。如黄宏牛莉演的小品中那个钓鱼的老头“王彪钓”三个字,就连老头自己也发不清正确的读音。在我们的民族品牌中,“海尔(Haier)”可以说是在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大品牌,英语名字中的a、e该用的也用力,但与“Kodak” 、“Coca_Cola”比起来,总觉得不得劲,究其原因,Haier中的Hai和er之间缺少必要的隔音声母。以前有一个电视上频频出现的药物广告“迪奥心血康”,冷不丁一听,就是“掉心血康”,这样的药谁还敢用?“迪奥”的字母拼写为“Di-ao”,而“掉”字的拼音写法正是“diao”,发音完全相同。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用人与策划理念方面的重要性是多么的显而易见。

最后,不管给人还是物起名不能“大起大落”。

我们常听到有些孩子的名字为“乐乐”、“欢欢”、“美美”、“甜甜”等等,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古语说“有无相生,易难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通俗点解释,就是“好坏相伴”,给孩子起了“乐乐”、“欢欢”这样的名字,与之相随一生的,肯定是“苦苦”、“悲悲”。最近央视一套率先上演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男主角“傅吉祥”,生活中根本谈不上“吉祥”;女主角“梅好(谐音美好)”的一生注定“美好”不到哪里去;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梅好那个得了自闭症的儿子,竟然取名“乐乐”,谁能说他会得到真正的乐趣呢?就起名这点而言,我对《幸福的老大》这部戏的导演(也许是编剧,也许是小说的原作者)能结合剧中主人公的悲情世故给演员起名字的能力还是十分敬佩的。因此,我们给人起名要来“中性”的,要让这个名字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好与坏”。我到觉得我们的前辈们常用的“犬剩子”、“狗不理”、“花枝英香波荣娟”等给孩子起名字很好。

有一种传统说法,给女孩起名要在《离骚》中取字,给男孩取名则要看《诗经》。不管正确与否,我们看看便可分晓。

《离骚》是我国古典浪漫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屈原在其作品中常常浪漫地用许多香草隐喻自己,如“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蘭以为佩”,“雑申椒与菌桂兮,豈维纫夫蕙茝”,等等,其中带有草字头的植物几乎都是香草。在这方面,港台的一些个作家在其作品中贯彻的比较好,琼瑶作品中的靓女自不必说,就连《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小说中也出现了“周芷若”这样的名字。再看看一些明星们的名字。如王菲、赵薇、刘若英、范晓萱、汪明荃等等,都出现了《离骚》中带有草字头的香草的字,可见当初其父母的用意与爱心了。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离骚》有些过分高雅,这也不要紧,给女孩起名,到中药铺去看看,还是很方便的,这绝不是笑话。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野草,但这些野草往往都被冠以很美妙的雅称,如“山茶”、“马莲”、“水萍”、“竹苓”、“芦荟”、“苏木”、“苡仁”、“香茹”、“菊苣”等等,应有尽有。

至于给男孩起名,随便到《诗经》里走一趟便可信手拈来几个字,再按自己的姓氏与喜好,一个好名字就应运而生了。你想,《诗经》里光诗歌就有三百多首,单个的字不就有成千上万的了吗?

起名字看似简单实际上也不简单,一些名字,如“魏腾、刘雪”,有时读白了,就成了“胃疼、流血”;“杨菡、邹泽”读成了方言,就成了“养汉、走蛰”,很不雅观。因此,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还真得好好想一想。

前几年,我们有个国产轮胎的商标取名为“半球牌”,厂家的营业理念大概是“自己的产品若能畅销北半球就发财了”,实际上,对于这个“半球牌”轮胎的印象,大多数国人可能从来都没能听说过,你想啊,圆形的轮胎弄成了“半球状”,这轮胎还能跑出国门吗?恐怕连半步也跑不出工厂的大门。还有一个“白象牌”铁锹,白象的英文写法是“White elephent”,在西方,除了“白象”的本意之外,“White elephent”还有“不走运”的意思,你看,这种商标的铁锹能发大财吗?当初丹东电视机总厂生出的“菊花牌”黑白电视机是丹东作为轻工业城市的主打品牌,畅销全国,这个品牌的电视机为丹东经济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要求可以走出国门的时候,这款菊花牌电视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因为菊花这个东西在西方还有另外一层“背运”的含义。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算命起名的行当,令一些没有头脑的人趋之若鹜。用这些人给宝宝们其的名字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何等好运,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