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届高考专题专练:文言文阅读(22篇)参考答案

 凯华书房 2013-12-02

2014届高考专题专练:文言文阅读(22篇)参考答案

一、
1、C
解析:踵:亲到,至,登。
2、B
解析:(1)是对扁鹊医术《难经》的推崇,(6)体现他艺术的高明。
3、C
解析:“在徒弟的帮助下”文中无此信息。
4、(1)不久,(庞安时)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别人与他)辩论驳诘都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
(2)有人曾用与华佗有关的事询问他,(他)说:“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1分)大概史书的记载是虚妄的(没有什么根据)吧!”
参考译文:
庞安时,字安党,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不久,因患病而耳聋,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寻枢》、《太素》、《甲乙》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史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庞安时曾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存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不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患的深浅,诀断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索研究然后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有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他的虎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的高妙就是这样。
有人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华佗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根据吧!”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不再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
二、
1、B
解析:籍:登记。
2、B
解析:①写他读书,⑤写他惩治奸恶,⑥写百姓交租。
3、A
解析:“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与原文不符合。
4、(1)用钱(花钱)求得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以资”,“窜名”“冀”,“(于)卒伍”是省略和倒装”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供给学生来鼓励他们学习。(“量、委、给、劝业”各1分,语句通畅1分。)
参考译文: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乌古孙泽泽性情刚毅,读书只求理解其主旨,不拘泥于词句,才干过人。
元世祖准备攻取江南,选派乌古孙泽运送钱钞到淮南作为军饷,丞相阿术一见就认为他有奇才,补任他为淮东大都督府的属官。元十四年,元帅唆都进军闽、越,见到乌古孙泽,与他交谈,很合得来,于是就辟任他为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元军攻打潮州,宋军守将马发防守非常坚固,乌古孙泽说:“潮州人守住城池,不被我们攻下的原因是,城外有许多防御工事作为他们的外援,只要除掉这些外援,潮州城必被攻克。”于是分出一支兵马攻击其中一个大的堡垒,将它攻下后,其他工事的宋军都逃走了。二十天后攻下潮州,马发战死。唆都率军回到福建。
夏季五月,皇帝下诏在福建设立行中书省,以唆都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乌古孙泽为行省都事。后随唆都入京朝见世祖,世祖令乌古孙泽掌管兴化军,赏赐金织衣,来嘉奖他善于出谋划策。那之后兴化军改为兴化路,任命乌古孙泽为行中书省总管府事。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迎接等候他,说:“这个人是让我们重生的父母啊。”百姓喜极而泣。此时,兴华郡刚刚经受战乱破坏,白骨暴露在野外,乌古孙泽首先下令把他们掩埋,又发给流离失所的贫民衣食,那些被遗弃在路旁的婴儿,他设立慈幼曹,登记收养他们。郡中一些邪恶少年喜欢干不义之事,用钱求得在军队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官吏怕激发事变,不敢责问。乌古孙泽取消他们的军籍,追回授予官职,处死了其中那些特别恶劣的人,他们的贪暴行为才有所收敛。乌古孙泽又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学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仪。邻郡闻知羡慕不已。兴化原来号称名士众多,名士们都仰慕乌古孙泽。
御史台上奏说:“乌古孙泽奉命任职识大体,像汲长孺一样;为主将谋划周到,如赵充国一样。可委以重任。”于是下诏提升乌古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按照旧例,作为地方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却按月征收。乌古孙泽到任三月,民缴纳给他的租米合计五百石。乌古孙泽说:“孔子教导说,侍奉君主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我来此任职时间不久,俸禄却有四倍,内心不安。”于是他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发给学生以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他常说“:做官的若不俭朴就不能保持廉洁,不保持廉则不能修养品德。”他一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儿女衣着简朴,人们都说他,但乌古孙泽全不在意。
至大元年,改任福建廉访使。乌古孙泽对闽地曾有恩德,闽地百姓安居乐业。有一个五色灵芝生长在廉访司的“澄清堂”,官员百姓认为是乌古孙泽在此执政带来的。因母亲已年过八十,乌古孙泽就请求回长沙奉养。一年后母亲去世,乌古孙泽悲伤过度而死。乌古孙泽做官从承直郎做到中大夫。死后,谥号为“正宪”。 
三、
1、C
解析:竟:最终。
2、C
解析:①治理之功;④严肃役法之严格;⑥皇帝对他的赞誉。
3、A
解析:不是“姚希得十六岁”,而是“嘉定十六年”。
4、(1)姚希得认为,从朝廷的外部观察其形状,好似清明的朝廷;从朝廷的内部观察其运行状况,有些像危亡的国家(“迹象”也可)。(“以为”“类”“证”各1分,语意2分)
(2)君子敢于冒犯皇上劝谏直言(进行劝谏),违背陛下的意愿,退职甘心家居而食(回去后以家居生活为乐),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为自己打算。(“犯颜”“拂”“乃”各1分,语意2分)
参考译文: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是嘉定十六年(1223)的进士。授与小溪县主簿,候职三年,调任盘石县令。恰逢巴蜀之地有兵灾,军需调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已调集完毕,又调升为嘉定府司理参军。改任蒲江县知县。当地豪绅大户挟势不法,县邑号令不从、难治。姚希得抑强扶弱,名声闻名遐迩。同知枢密院事游似听到了姚希得的名声,召人审核观察,迁升到行在都进奏院,任太平州通判,改任福州,徒步到福州治邑候官,当地官吏都不知道他是通判。
姚希得被召任为国子监丞,迁升太府寺臣。当时理宗皇上斥逐当权的奸臣,收召有名望的道德之才,整个朝廷都为此庆贺。姚希得以为,从朝廷的外部观察其形状,好似清明的朝廷;从朝廷的内部观察其运行状况,有如危亡的国家。于是,上奏疏说:“危亡的事情不应该有,而危亡的言论倒不应该忘记。朝廷,是千变万化的各种事情所出现的地方,实质上是根源于皇帝的心事。祸根还藏着没有除去,难道对此还心安理得而不觉得危险吗?”理宗皇上脸色都变了,说:“我决不用史嵩之。”
姚希得迁知大宗正臣兼权金部郎官。姚希得说:“朝廷财用很困难,民众痛苦不堪,移用不急需的费用,以充实军事储备,以添补民众的生活,尊敬上天没有什么大于这个,难道这是崇奉、修建宫宇,庄严地设置佛像能够相比的吗!”又上奏陈述救钱楮的三条策略,请求设置惠民局,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姚希得进升秘书丞,不久迁升著作郎,授命江西提举常平官。役法早已混乱废弛,临川县有富户贿赂官吏请求免去劳役负担,姚希得最终以此定了他的罪。于是,他被改职提点刑狱,加封直秘阁。不久,加升度支员外郎。稍后,升直宝章阁,移治赣州。盗贼中有冒充“崔太尉”的人,盘踞石壁,连结几个州郡。刘老龙等聚集众人焚烧、掠夺,一方因此骚动不安。姚希得指示授给计谋、策略,不到五十天就平定了他们。
不久,召为秘书少监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入朝应对,议论君子小人、邪恶正义的区别,又说:“君子敢于冒犯皇上劝谏直言,违背陛下的意愿,退职甘心家居而食,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为自己打算。小人好自结朋党,培植势力,排挤正人君子,心甘情愿地说一些假话,一切都顺从陛下的旨意,于是分取陛下的官职爵位,这是替自己打算,而不是为国家打算。”
护卫江陵有功,诏命为户部侍郎。理宗皇上说:“姚希得的才能可担任带兵打仗的将帅。”诏令增加沿海的船只水兵,姚希得为此广泛募集水军,建造战舰,蓄集粮食。去官以后,官府库藏余羡全部代民众输纳。姚希得召为工部尚书兼侍读。入侍经筵。
景定五年(1264),姚希得召任为兵部尚书兼侍读。恰逢有彗星变动,上奏疏引咎自责,请求解除机务之要职。请求退休,诏令不许,坚持请求,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原来潼川郡公退休。咸淳五年(1269),死了。遗表奏上,度宗停止上朝,赠赐少保。
四、
1、C
解析:尚:崇尚。
2、D
解析:③⑥与断案无关。
3、B
解析:原文不是诬陷自己的佃户,而是黄甲用钱贿赂自己的佃户,让佃户去替自己顶罪服刑。
4、(1)伯启因无证人,没有相信他。不久抓获了真正的盗贼,县尉因此被免了职。(“以”,“未之信”句式,“以是”“黜”各1分。)
  (2)丞相认为这个意见很对,正好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这个建议未能实行。(“是”“除”“不果行”各1分)
参考译文:
曹伯启,字士开,是济宁砀山人。二十岁时,跟从东平的李谦游历,专心求学。至元中,任兰溪主簿,县尉捕获盗贼三十人,戴上刑具游街,伯启因无证人。没有相信;不久抓获了真正的盗贼,县尉因此被免了职。连续升迁为常州路推官,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却买通佃户让他去顶罪服刑。伯启审得实情,于是定黄甲杀人罪。升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一齐举荐,提拔做西台御史。关陕地区自从许衡倡导道学后,出了很多人才,伯启奏请立祠堂,设立学校,来表彰许衡的功绩,朝廷认为这个提议很对。泾阳有人诬告县尹不守法,伯启查实后,判了这个人诬告罪。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木,以苛征百姓闻名,伯启免了他的官。
延祐元年,升迁内台都事、刑部侍郎。宛平县尹偷盗官府的钱,丞相铁木迭儿要同时诛杀守卫的人,伯启执意不同意,后改为杖刑后放逐。八番帅擅自杀人,引起边境事端,朝廷已经派人代替了他,又命伯启前去追查此事。驻扎沅州,路不通,伯启恐怕带兵前往就会让那些人受惊,将会导致暴乱,于是先派遣令史杨鹏单人匹马去告诉新帅,并详备地了解到有关情况,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边境百姓得以安宁。大同的宣尉使法忽鲁丁,用鞭子强迫岭北的百姓运粮,每年达几万石。他肆意欺上蒙下,累计贪赃数以万计。朝廷派使臣去监督征收,先后受他的贿赂,都反而替他说假话。最后派伯启去处理,此人已经过世,伯启开导他的后代子弟说“欠官府的钱,虽然人死了也一定要征收。与其用钱向别人贿赂,不如偿还给官府。只要列出你父亲行贿的数目,官府替你征收。”那些受贿赂的人都很害怕。把钱偷偷送还给他的儿子,仅钱钞就有五百余万缗。伯启后出任真定路总管。在任期间,崇尚刑法宽容,治理简明,百姓过得非常安稳。
英宗即位后,召他任山北廉访使,当时诏令建西山庙宇很急,御史观音保等因是荒年请求缓建,激怒了皇上,于是杀了谏阻的人。伯启说“皇上英明果断,这样就不能不诤谏”。于是就弹劾台臣缄口,使政治清明时代有杀谏臣的名声,帝听后不禁有些惊恐。不久授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诏令他参加修订《大元通制》,伯启说“所谓五刑,即刑分五等,如今受黥刑、杖刑者均服役于千里之外,百人中无一人能活着回来,这是一个人身受五种刑法.而不是五等刑法分别给哪一个人。这法应当修改调整。”丞相认为这个意见很对,正好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这个建议未能实行。
泰定初,伯启告老还乡,在乡里悠闲地生活,砀山的人因他贤德,称他的住处为“曹公里”。至顺四年二月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五、
1、A
解析:弭:平定、平息。
2、B
解析:①③写汪应轸为民请命,表明其以民生为重;⑤写汪应轸发展生产的行动,体现了其以民生为重;②是写汪应轸对谷永的评价;④是写泗州百姓的情况;⑥是写汪应轸主张尊崇儒家正统思想。
3、A
解析:根据原文,汪应轸并非当面劝谏皇帝南巡,而是通过上疏奏请的方式,此处属无中生有。此外,汪应轸及联名上书的官员遭受的杖责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奏请时讽喻失当,还由于汪应轸这种直言敢谏的方式触怒了皇帝。
4、(1)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俗浅陋,没有(什么人)用来应从皇上的旨意。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此事才作罢。(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无以”“ 向”“ 寝”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凡是一方有盗贼作乱的消息,不进行剿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的(地方官),都应从重论处。(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警”“ 俱”“ 论”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汪应轸,字子宿。少年时就有志向操守。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往南方巡视。应轸上疏反对说:“自从皇上下诏以来,大臣和百姓徘徊不定,没有主意。临清以南一带,百姓都抛弃家业不事贸易,往山谷逃窜。如果皇上不立即收回成命,恐怕发生意外。从前谷永劝阻汉成帝,说:‘陛下厌弃高贵的尊号,喜欢平民的卑称。几度离开深宫,早晚露身在外,与众小人为伍。掌管宫廷门户和在宫中值宿警卫的人,手持武器却守卫空宫。’他的话对于现在很确当。谷永,是谄媚阿谀的臣子;汉成帝,是昏庸的君主。谷永进言汉成帝尚能容忍他。难道以陛下的圣明,还不能接受臣下的直言进谏吗?”疏章呈入,滞留在宫中。接着应轸又与翰林院修撰舒芬等人联名上奏请求(这件事)。跪在宫门外,受杖责几乎丧命。
(汪应轸)在翰林院学习结束后,朝廷准备授官给事中。皇上有旨任他为地方官,应轸于是外任泗州知州。泗州土地贫瘠人民懒惰,不懂耕种养蚕。应轸鼓励百姓耕种,买来桑树种植。又招募江南的女工,把蚕茧抽丝纺织的技术教给当地人。百姓因此丰衣足食。皇上正在南方征伐,中使驿车骚扰道路。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本州境外。皇帝车驾驻住南京,命令泗州进献善于歌唱奏乐的美女数十人。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俗浅陋,没有什么人用来应从皇上的旨意。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此事才作罢。
世宗登基,应轸召入任户科给事中。山东的矿盗兴起,流窜进入京师地区和河南境内。应轸上奏说:“平定盗贼和抵御贼寇不同。抵御贼寇,只要将其驱赶出境即可。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邻近的地方。凡是一方有盗贼作乱的消息,不进行剿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的(地方官),都应从重论处。”获得皇上批准。应轸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为便于养亲,请求改任南京官职,于是调往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正在议论追封献皇帝尊号。一向知道应轸有名,想靠他协助自己。应轸与他们的提议不一致,就上奏请求遵循礼经,尊崇正道,以安人心,皇上不予答复。嘉靖三年(1524)春天,他出任江西佥事。过了二年,上疏称病,不等到命令下来就回家乡,因病去世。
六、
1、C
解析:迎接。
2、A
解析:①③⑤表明其“节”(气节,操守),②表明其“义”,④是敌人的行为,⑥是对邦乂节义的褒扬,不是“直接”。
3、B
解析:“第二天”有误,应该是当即行动,另“过了几天”,也与原文的“越翼日”(过了第二天)不符。
4、(1)邦乂让县里监狱中的囚犯赵明站立在院子里,(本)想要杀掉他,(却又)趁机告诉他。(立,使动用法1分,庭 1分,之1分,因1分,谕1分,告诉,劝谕,劝告。)
(2)天子用你们守卫城池,敌人来了你们不能抵抗,反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还有脸见我吗?(以1分,依靠,用;若1分;捍1分;与共宴乐,省略句1分,面目1分)
参考译文:
杨邦乂(音yì),字晞稷,吉州吉水人。邦乂少时在郡学,眼睛不看有违于礼义的东西,同学想毁坏他的操守,拉他出去,托言是故友家,其实是妓女馆。邦乂开始没有怀疑,酒行了几遍,妓女出来了,邦乂陡然一惊,快步回到舍宿,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自我责斥。博通古今,以上舍资格登进士第,遭逢时事多艰难,每每以气节忠义自许。历任婺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改官秩知溧阳县。恰逢叛兵周德占据府城,杀害官吏。邦乂让县里监狱中的囚犯赵明站立在院子里,(本)想要杀掉他,(却又)趁机告诉他,说:“你熟悉乡里的豪杰,如确实能聚集你的同党替县里百姓诛杀盗贼,不但宽宥你的罪行,而且还可上报功劳赐封官爵。”赵明马上请求行动,邦乂给他一大杯酒让他喝,接着让他自己离去。过了第二天,就讨平了叛兵。
建炎三年(1129),金人到达长江上,高宗去浙西,留下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在建康,命令韩世忠、王燮诸将都听杜充节制。杜充性情残酷而且无谋,军心不附。渡冈沙河后,杜充派遣陈淬等人与金人战于马家渡。从辰时到未时,双方多次交战,不分胜负。王燮拥兵不去援救,陈淬被金人擒获,王燮的军队逃跑,杜充率领部下几千人投降。金人渡过长江,击鼓前进直逼建康城。当时李棁(zhuō)以户部尚书的身份监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驻守建康,都写好降书,在十里亭迎接金人。金人主帅完颜宗弼已进入城内,李棁、陈邦光率领下属官员迎接跪拜,只有杨邦乂不下跪,用血在衣襟上写了几个大字:“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使他屈服。第二天,宗弼派人劝说邦乂,许诺恢复他原有的官职。邦乂用头碰柱子底下的石礅,鲜血直流,说: “世上难道有不怕死而可以用利惑动的吗?快点杀掉我。”第二天,宗弼等人与李棁、陈邦光在厅堂上举行宴会,让邦乂站在院子里,邦乂叱骂李棁、陈邦光说:“天子用你们守卫城池,敌人来了你们不能抵抗,反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还有脸见我吗?”有个刘团练,用一幅纸写上“死活”二字给邦乂看,说:“你不要多说话,想死赶快写‘死’字。”邦乂奋笔写上“死”字,金人互相看着变了脸色,但不敢加害于他。不久宗弼又拉出邦乂,邦乂不胜愤恨,远远看着宗弼大声骂道: “你们女真图谋中原,上天岂会长久帮助你,定将把你碎尸万段,你怎么能玷污我!”宗弼大怒,杀害邦乂,剖肚取出他的心脏,时年四十四岁。事情被朝廷听到,赠他直秘阁,赐给田地三顷(三百亩),官府为他殓尸下葬,就其葬地赐庙号褒忠,谥号“忠襄”,授予他的四个儿子官职。
七、
1、B
解析:简,挑选。
2、C
解析:①表现他“宽雅有器度”;⑥嵩已死,无所谓重用。
3、B
解析:无中生有。“受到了重赏”文中没有此意。
4、(1)如果刘裕向西通行,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没有按时通过,就只率领军队跟随他。(“西、精锐、不时、但”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城守、以、寇”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焉。父亲仁,昭成年时为南部大人。嵩宽厚文雅有气量,十四岁的时候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末年,诸部起兵作乱,苻坚派刘库仁管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附他。
晋将刘裕之攻打姚泓,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让他督管山东的各项军务,传旨让他们到平原,沿着河的北岸,排列军驻扎于于畔城。北魏军队多次失利。太宗传诏借道路给刘裕让晋大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江南的食物和酒,长孙嵩全部送到了京师。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不时过,但率领军队跟随他。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非常疲惫。等到了秋天,慢慢的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于是叔孙建等沿着河到达洛。就进入了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晋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
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使人臣服。现在长皇子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下诏世祖临朝监国,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进长孙爵北平王,司州中正。世祖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一个?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居偏远的地方,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蠕蠕世代扰乱边境,应该先讨伐大檀。打败了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够来使国库充实;追赶不上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亦胜过攻破一个小小赫连的收获。”太常崔浩说:“大檀迁移起来像鸟儿飞逝一样,(派小部队)快速追赶则我们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派大批军队去追赶却又(因辎重过多)不可能追的上。赫连屈丐,土地方圆不千里罢了,他的刑罚残暴,已经被人神所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定冯跋。世祖默然不发表意见,随后西去巡狩。后听说屈丐死,关中大乱,商议想要征它。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这件事的吉凶之兆,谦之劝世祖出兵攻伐。杜超之也赞成这件事,崔浩又进言西伐的益处。嵩等人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官任上贪赃,使武士折辱他。不久调任太尉。又过了很长时间后,加封柱国大将军。
从此以后,对外征伐的时候,长孙嵩都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京城镇守,在朝堂之上,掌管刑罚判案之事。死时八十岁。谥号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八、
1、C
解析:执:逮捕。
2、A
解析:②是其父杨廷和所为;④为世宗之事;⑥表现他放纵佯狂的一面。
3、A
解析:“武宗只得称病而归。”错,是杨慎称病而归。
4、(1)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下旨罢免了我们吧。(大意1分,关键词:“擢”:提拔。“是”:正确。“愿”:希望。“罢斥”:罢免。各1分)
(2)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大意1分,关键词:“语”:告诉。“恃”:依靠。“日”:每天。“新”使……更新。各1分)
参考译文: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
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
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
九、
1、B
解析:狱:诉讼案件。
2、C
解析:①说明刘基利用敌人的弱点,打击敌人。②说明刘基不图赏赐。⑥说明刘基忠于朝廷,排除私情。
3、A
解析:文中没有“他嫌官职太小”的意思,行省是因为他有廉直声才辟之,任职肯定比他在高安做县丞大。
4、(1)正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考虑向东进军,气焰十分嚣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会”、“陷”“或”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被动句式,“相”“善”各1分)
(3)宰相,保持心境像水一样的清明平正,用义理作为执行权利的标准,而不掺杂个人私见,杨宪却不是这样。(“衡”“然”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基,字伯通,青田县人。刘基小时候聪明异常。元朝至顺年间中进士,朝廷安排他担任高安县丞,有廉洁正直的好名声,行省征召他,他谢绝了。待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到刘基的名声,用重财礼聘请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持邀请,刘基才答应。到后,陈述对当时形势的认识和十八条对策建议。太祖高兴极了,修建礼贤馆安置刘基等人居住,恩宠礼遇到了极点。正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考虑向东进军,气焰十分嚣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太祖问:先生您能拿出什么计谋?刘基说:贼寇骄横,等他的军队深入近来,(我们的)伏兵阻截消灭他们,是很容易的。天老爷认为“后举者胜”,树立威势消灭敌人来成就王业,关键在打这一仗啊。太祖采用他的计谋,诱惑陈友谅到来,彻底消灭了他的军队(太祖)因为消灭了敌人就赏赐刘基。刘基谢绝了。那个龙兴的太守胡美派遣儿子转达投降的诚意,(但)要求不解散他的部队,太祖有些为难。刘基从后面踏太祖椅子,太祖醒悟,答应了胡美的要求。胡美投降,江西各部郡都归顺了太祖。大旱之时,刘基请求判决长期没有判决的案件,(太祖)乘此机会命令刘基为冤狱平反,大雨随之而下。(刘基)乘机请求制定法律制度,来制止滥杀无辜。太祖正要刑讯犯人,刘基问他原因,太祖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刘基说:这是得土地得民众的征兆,最好是停止刑讯来等待吉象到来。过后三天,海宁(地方官兵)投降了,太祖高兴极了,把全部的囚犯交给刘基释放。不久(刘基)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因为某件事情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他能够协调各个将领之间的关系。太祖说:这个人多次想害您,你竟然替他开脱罪责,我将要你做丞相。刘基叩头说:这好比换柱子,必须用粗大的木头。如果捆几根细木头为柱子,将马上会倾倒。等到善长被罢官,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和刘基的关系向来很好,刘基却极力说这样不行,他说,杨宪有做相的才能,但没有做相的气量。宰相,保持心境像水一样的清明平正,用义理作为执行权利的标准,而不掺杂个人私见,杨宪却不是这样。太祖问他汪广洋行不行,刘基说:这个人气量狭小几乎超过杨宪。太祖又向他问胡惟庸,刘基说:好比驾车,害怕掀翻车辕。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洪武(明太祖年号)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生性刚直,嫉恶如仇。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有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十、
1、A
解析:让,责备。
2、C
解析:①是宋玉请景差推荐自己,②是景差的托辞,④是楚王劝宋玉改变自己的文风。
3、D
解析:宋玉的人品在当时和后世被赞誉和高度评价与原文不符。
4、(1)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做官却不合心意的,那就是你自己。
(2)都城里跟着一起应唱(应和)的还不到三个人了。
(3)然而他们都只模仿了屈原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最终都不敢直言劝谏。
参考译文:
宋玉,是楚国鄢地人。所以现在宜城还有他的坟墓。起初他追随侍奉屈原,屈原被流放后,他向好友景差谋求侍奉楚王。景差害怕宋玉胜过自己,只是向楚王简单说了说,楚王也只给了宋玉一个小职务。宋玉于是责备景差,景差说:“生姜和肉桂固然是依靠土地生长,但并不是靠土地才有辛辣的味道;美丽的女子固然是靠媒人的介绍嫁人,但不是靠媒人来使夫妻相亲相爱。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至于做官不得意,那就在于你自己了。”宋玉说:“东郭狻是天下最善跑的狡兔,一天能跑九百里,最后仍然免不了会被韩卢追上咬住。但实际上韩卢能不能捉住东郭狻,关键在于猎人的指挥得当不得当而已。如果猎人只是向很远的地方望一眼给韩卢泛泛(示意)一下狡兔的踪迹,那么,虽然韩卢是善跑的名犬也追不上狡兔啊;如果猎人认真给韩卢指点紧紧跟着狡兔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任他追,那么,虽然是善于奔跑的东郭狻也必然不能逃脱。现在你把我介绍给楚王,只是漫不经心地示意了一下踪迹罢了还是认真地指引猎物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让我尽情施展)呢?”景差听了立即道歉,重新慎重地向楚王举荐宋玉。
宋玉懂得音乐还善于写文章。楚襄王也爱好音乐喜欢词赋(文章),既欣赏宋玉的才华,但讨厌他类似屈原(的文风)。就对宋玉说:“你何不顺从楚国的习俗,使楚国人重视你的美德呢?”宋玉回答说:“从前楚国有个很会唱歌的人,大王听说过吧?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有几千人;中间他唱《阳阿》《采菱》,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也有几百人;最后他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不到十人;歌曲唱到精彩处,低昂自如,优雅无比,节拍和曲调美妙至极,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还不到三个人了。这就是歌曲越高雅,跟着唱的人越少。”……
楚襄王带着宋玉到云梦一带游览,打算让宋玉写一篇关于高唐的文章。看到险峻的山上集聚许多云雾,山峰高耸,云雾飘浮变幻,就问宋玉:“这是什么啊?”宋玉回答:“先王曾经来到这里游览,感到疲惫就白天休息,梦到一个女子,像云雾一样温柔,像星星一样飘忽,似走未走,似飘又停,仔细一看,像西施一样漂亮。先王高兴地询问。她说:‘我是赤帝的小女儿,叫瑶姬,没有成婚就去世了,安葬在巫山的南面,我的魂魄融入草木,化成灵芝。……’”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段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怀王听信谗言,愤怒之下流放了屈原。屈原就写了《离骚》等文赋来自我哀悼(排遣)……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喜欢写辞赋并且凭借文章出名。然而他们都只模仿了屈原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最终都不敢直接劝谏的。
十一、
1、C
解析: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
2、C
解析:以,介词,用,拿。 A.而,可是,表示转折关系;承接关系。B.乃,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之,助词,的;助词,取独。
3、D
解析:②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⑤说的是张复斋不做官后的隐居生活。
4、D
解析: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
5、(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安心地(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
(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
(3)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百姓的情况属实,没有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
参考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
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被官府误以为是隐瞒而获罪罚,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啊。
十二、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过错、缺点。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3、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4、(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参考译文: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军,宋代行政区划名,此处应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萧燧生下来就聪颖异常,自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成绩列为优等(高第,考试成绩列为优等)。被授予平江府观察推官的官职(推官,掌管司法事务的官员)。当时秦桧主掌朝政,他的亲信密告萧燧,秋试时他一定会在漕司主持考试(漕台,即漕司,又称转运司,是转运使的官署。宋景佑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的亲戚,试法同州府解试,合格者参加省试,此后形成制度,即漕试。故漕司便有了主管考试的功能),萧燧追问其中的缘故,那人说:“丞相有个儿子要参加科举考试,想要把他托付给你。”萧燧愤怒地说:“刚刚当官就敢欺骗自己的良心吗!”秦桧对他怀恨在心,不久他就被调到秀州,到了那里官员的定额已经满了(员,官员的定额),萧遂到府院就任,换了一个人漕闱任职(漕闱,漕试试场),秦熺果然中举并名列前茅。孝宗初年,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值策对时(轮对,宋代制度,又称“轮当面对”,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阐述“官位应当选择合适的人才,不应当因人而选择官位。”皇上很高兴,撰写了《用人论》赐给大臣。淳熙二年,升任起居郎。在此之前,监察御史有了缺额(察官,监察御史的别称),朝中的议论大多属意萧燧,但因为他没有在县任职的经历,于是任命他为左司谏。当时宦官甘昪之的朋友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堂叔王秬都在外担任地方官(持节,本指使节持符节出行,后泛指在外担任重要职位者),因为有所仗恃,不做好事(善状,好的事迹),萧燧上奏都罢免了他们。当时正在重新讨论进攻北方的事,皇上拿这件事寻问萧燧,萧遂回答说:“如今有才德的人和无才德的人混杂在一起,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谋求国内太平安定。如果依仗经济稍有宽裕,萌生骄傲之心,其后果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皇上说:“这是忠言啊。”萧燧趁机讽劝皇上严肃法令制度,包容正直的言论;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以赏赐财物,不可赋予权力。皇上都很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土地狭小财物匮乏,萧燧刚到任的时候,公家的钱不满三千串,萧燧勤俭理政,使财用丰足。两年之间,用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正在严格限制职务升迁(靳,吝惜),没有功劳不给职位,下诏说萧燧治理郡县有功,任命为敷文阁待制,调任婺州知州。严州父老拦住道路,萧燧几乎不能动身上路,送他出境的人数以千计。婺州与严州相邻,人们都熟知他的法规教令,不费什么辛苦就治理得很好。有一年闹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婺州调粮食到严州,萧燧对他说:“东西两州不属同路(路,宋代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按理说不应当给粮食,但哪里忍心对于原管辖地区坐视不救呢?”为他们向朝廷请示,打开太仓的粮食赈济严州百姓。熙宁八年,召回朝廷,萧燧说:“江、浙连续两年遭受水旱灾害,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诸司对郡县征收财赋时要灵活变通(通融,变通办法,给人方便),不要只是一味催促逼迫。”熙宁十年,上书说广西诸郡的百姓身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庆典时推布恩泽(沛泽,盛大的恩泽),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七岁。
十三、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可根据语法知识排除,“籍其名”是动宾结构,故“籍”应译为动词,理解为“登记”。
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⑤是百姓的行为;⑥是李师中的军事部署。这三句都不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
3、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李师中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的原因是“好为大言”。
4、(1)李师中说:“更改的是郡的公文,不是诏书。”朝廷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减轻他的罪过。
(2)此前常让重兵驻扎在边境上,敌人来了就作战,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后方没有力量遏止敌人侵入。
参考译文: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15岁时,曾上密封奏说当时政事。他父亲李纬任泾原都监,夏国以十几万兵力进犯镇戎里,李纬率兵出击,帅府所派遣的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各将领认为兵力多少与敌军不相当,不敢再出战,李纬因此被责罚贬官。李师中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当时吕夷简任宰相,诘问李师中而师中并不屈服,吕夷简发怒,认为这不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人应当说的话。李师中回答说:“我李师中讲的,是父亲的事。”因此而知名于时。
李师中考中进士,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庞籍征召他为洛川县知县。百姓中有犯罪被关押的,如果妨碍他们农忙生产就一定放他们回去,叫他们到农闲时再自己投案。法令有需要下达的就出榜告知百姓,或者把父老们召集来告诉他们。租税没有到期限就都已收齐。百姓欠了官府茶款十万缗,追收时关押了很多人,李师中给他们解脱镣铐,对他们说:“公家的钱没有不偿还的道理。放宽你们的期限,可以吗?”百姓都感动得哭了,表示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叫各乡都设一个柜,登记欠钱人的名字,答应每天都可去交纳欠的钱,够一钱以上就投在柜子中。在簿籍上登记后离开,到年底,欠的钱都已交齐。
庞籍任枢密副使,在皇上面前称赞李师中的才能。皇帝把他召来对答,转任太子中允、  敷政县知县,并暂时主管经略司文字。夏国因为宋朝每年按例赐予的财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边界上说:“请不要超过年底。”皇帝下诏让官吏回答说可以,李师中更改文书说:“照旧例执行。”枢密院劾奏税他擅自更改诏书,李师中说:“更改的是郡的公文。不是诏书。”朝廷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减轻他的罪过。
熙宁初年,李师中任天章台待制。西夏进犯,朝廷让李师中任泰州知州。皇帝下诏赐他《班超传》,李师中也以办事慎重掌握大局要求自己。此前常把重兵驻扎在边境上,敌人来了就作战,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后方没有力量遏止敌人侵入。李师中选择善于守御的部队布置在边塞上,叫善于作战部队处于中间地带,下令给各城堡说:“如果敌人来了,就坚壁固守;等他们撤退时,派兵尾随追击他们。”规约熟练之后,常常取胜。
李师中的志向很高,每次进见皇帝,大多陈奏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要求以进贤人斥退不良之徒作为宰相考查政绩的依据。当官不重威严刑罚,专靠信义服人,明察而宽恕。离任的时候,百姓聚集在路上拦路哭泣,马不能行走。杜衍、范仲淹、富弼都举荐他有辅佐帝王之才。但他喜欢说慷慨激昂的话,因此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但他志气未曾稍微减退。
十四、
1、D
解析:尚.超过。
2、D
解析:A项“之”分别为“动词,到”与“助词。主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分  别为“介词,表处所,在”与“介词,表对象,向”;c项“而”分别为“而,表因果火系”  与“而,连词,表转折”;D项“以”均为“介词,用”。
3、A
解析:②是说王济与孔恂、王恂杨继等都是当时的才俊;④是指皇帝的回答;⑥是陈述王济死后人们的反应。
4、B
解析:“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错,曲解原意,原文为“咸谓才能致之”。
5、(1)外调任河南尹,还没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此时王佑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落实“拜”“坐”“见”“委任”等词语的解释,保持语句通畅。)
(2)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你知道惭愧吗?”(落实“切”“让”“既而”等词语的解释,保持语句通畅。)
(3)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落实“未尝”“侍”“万机”等词语的解释,保持语句通畅。)
参考译文:
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关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起用任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
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
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竞不能相容,我常为陛下感到羞耻。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皇帝默然不语。
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份兼任太仆。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十五、
1、B
解析:廉:查访。
2、C
解析:A项,介词。替,给/介词,被,B项,表递进,况且/表并列,并且;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3、B
解析:④表现马皇后的仁慈之心,⑥体现了马皇后对明太祖的关心。
4、D
解析:马皇后不愿延请良医,圭要原因是担心一旦服药不见效,皇帝会迁怒降罪医生。
5、(1)皇帝的性格(性情)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说而减免刑罚的事有很多次了《或:但因马皇后劝说而多次减免刑罚。(“严”“为”“数”各1分。“严”译为“严厉”“严酷”亦可,若译为“严格”则不得分)
(2)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官”“谢”“爵禄”“私”各1分)
(3)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给医生吧。(“使”“得毋……乎”、“罪”各得1分。)
参考译文:
太祖孝总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人风范。
太祖皇帝(术元碎)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减克刑罚的事有很多次了。参军郭素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发说郭景祥的本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别人告发的事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调查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最终为国建功。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解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束深住在家里,吕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饮酒,不吃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命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施加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帝王不周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处理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冲较公平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一天,马皇后问皇帝说:“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吗?”皇帝说:“这不是你应该过问的事。”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关下人的母亲,孩子们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过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时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存积蓄准备好。”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食物来自己先尝一尝。味道不好,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贤能应该丰厚。”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
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洪武十五年个月马皇后卧病在床。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访求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给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当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十六、
1、B
解析:许可。
2、C
解析:A项,连词,并且/连词,况且。B项,介词,拿、用/介词,因。C项,都是代词。D项,表判断 /陈述语气。
3、B
4、C
解析:A项,“被皇上下命令关到监狱里”的是御史马象乾。B项,“担任给事中刚刚一个月”的是李沂不是唐尧钦。D项,“都是张鲸指使的”没有根据,“皇上才不予追究”与原文不符,原文有“罪冯保”一语。
5、(1)皇上才废止了先前的命令,但张鲸最终没有被治罪。(“竟”1分,句意2分)
   (2)陛下给冯保治罪,驱逐宋坤,张鲸的罪恶,是冯保的一百倍,宋坤的一万倍,为什么独独迟缓容忍不除去呢?(罪”1分,“百”和“万”1分,句意2分)
  (3)许国、锡爵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承认罪过请求辞官。(“见”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中官张鲸掌管东厂,专横放肆元所忌惮。御史何出光弹劾张鲸八条死罪,还涉及他的同伙锦衣都督刘守有、序班邢尚智。尚智被判死罪,守有被除名,张鲸遭到严厉责备,而任职和原来一样。御史马象乾又弹劾张鲸,攻击执政大臣非常激烈,皇上下令把马象乾关进监狱。大学士申时行等人极力援救,还封还皇上的批示,但没得到皇上的批复。许国、王锡爵又各自申诉援救,皇上才终止了先前的命令,但张鲸最终没有被判罪。朝廷外议论说张鲸拿金宝献给皇上获得免罪。
李沂,万历十六年,任吏科给事中。李沂被授官刚刚一个月,就上疏说:“陛下给冯保判罪,驱逐宋坤,张鲸的罪恶是冯保的一百倍,是宋坤的一万倍,为什么独独迟缓忍耐不除去呢?如果认为他侍奉您多年,那他败坏法纪也已多年,没听说过可驯服虎狼让它们守门的。流传张鲸到处进献金宝,多方请求,陛下犹豫,未忍断决。朝廷内外的大臣百姓,开初还没肯相信,以为陛下富有四海,怎么会贪图金宝;威如雷霆,怎么会顺从乞求。等到看见了圣旨称许张鲸督促勉励他供奉职事,外界议论纷纷,就以为是真的。损坏圣上的美德,难道还清浅吗?况且张鲸奸谋已经得逞,而国家的灾祸将从此开始。这是我大为恐惧的。”这天,给事中唐尧钦也上疏进谏。皇上唯独手拿李沂的奏疏,大怒,认为李沂想要替冯保、张居正报仇,立刻下诏关在监狱中严加审讯。时行等人请求宽宥李沂,皇上不听。案情上报,诏令在朝廷杖责六十板,削职为民。御批达到内阁,时行等欲留下御批,中使不同意,拿走了。皇上特地派遣司礼张诚出宫监督杖刑。时行等上疏,都到会极门等候圣旨。皇上说:“李沂放着贪吏不进言,却唯独说我贪,毁谤污蔑天子,罪不可恕。”最终给他施与杖刑。
太常卿李尚智、给事中薛三才等直言上奏论述援救,皇上都没有回复。许国、锡爵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承担罪过请求辞官。锡爵说:“当廷行杖刑不是正当刑罚,祖宗虽间或施行一次,也没有诏狱、廷杖一并施加在一个人身上的。按旧例,只有盗贼和大逆不道的罪犯才有杖打审问的圣旨,现在怎么能够施加给谏官呢。”皇上以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锡爵,但最终没有听从他的谏言。
当初,治冯保的罪,实际上是张鲸的,所以皇上那样说。有人认为张鲸的罪没有达到冯保那样。张诚执掌司礼一向感激冯保,授意言官揭发张鲸,事情秘密不能弄清楚。那时,周弘禴、潘士藻皆因为冒犯张鲸获罪,而李沂因为冒犯皇上遭祸是最厉害的。在家居住十八年,没有召还而去世
十七、
1、B
解析:游:交际、交往、共事。
2、D
解析:(1)转折;(2)递进;(3)介词,凭借;(4)介词,因为。
3、C
解析:作者通过假设对此进行否定。
4、D
解析:“成为贤人”错。
5、①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道”1分;“容”1分;“虽然”1分;“病”1分。)
 ②那么周公和谁一起享受富贵的快乐呢?(“谁与”1分;“乐”1分。)
(3)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方”1分;“为”1分;“度”1分;“无以”1分。)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呢?”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并且没人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的学生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
《左传》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
十八、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彰:彰显,使……明显。
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属于对皇帝的要求;⑤是表明自己的忠心;⑥是介绍杜立德的儿子的事。②③④均是讲杜立德为官的事情,②③是直接的表现,④是间接的表现。
3、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一人”不是皇帝当面表扬杜立德,杜立德当时已经离开。见第三段“既出,上顾左右曰”。
4、(1)还有佥都御史赵开心平时(一向)被冯铨忌恨,(他们)相继被诬陷罢了官,杜立德请求皇帝怜悯体察。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素,平日,一向;构陷,被诬陷,陷害。以及“为……所”被动句式的翻译。
(2)现在变乱刚刚被平定,应该让民众休养生息。(杂税)还是去除了好。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甫,刚刚;休息,休养生息;其,副词,表婉商,还是。
参考译文:
杜立德,字纯一,是直隶宝坻县人。在顺治元年,因为顺天巡抚宋权的推荐,被授予中书科中书的官职。顺治二年,考核选中做了户科给事中一职。他上疏陈奏说:“天下太平的方法有三条:一是敬天。君主是上天的儿子,应当修身反省来顺应上天的福佑。现在,陕西、山西和京城周围有水旱风暴冰雹的灾祸,是老天有心在警示。凡是开诚布公,使自己品行敦厚的事情,都是敬天的事。一是效法古人。古代的事是现代事情的借鉴,是非对错决定在一时,法则却昭示于百代。所以符合道德标准才能变通,遵循方法才能创新。凡是建立学说明正伦理,设立纲常陈述法纪,都是效法古人的事。一是爱人。从大臣到百姓,应该一视同仁。而且无论新朝旧朝,都应该存有弃短取长的心。凡亲近贤臣接纳建议,崇尚德行减宽刑罚的,都是爱人的事情。”皇帝认为他的话对治理天下很有益处,深深嘉奖了他并采纳了建议。
起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人一起上奏章弹劾大学士冯铨作恶贪婪的情况,奏章上陈十天,还没有下廷议。杜立德请求下令满汉大臣集体合议,来伸张公正的言论,鼓舞直言的风气;并且涉及到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有的受贿揽权,有的助长罪恶流传毒害,现在一并逃跑了,应该迅速捉拿诛杀,来严明法纪。公文下至刑部,因为这件事在大赦之前,所以暂时搁置了杜立德的建议。世祖康熙亲政,冯铨被罢官,杜立德趁机陈奏许作梅等人先前因为弹劾冯铨被忌恨,还有佥都御史赵开心平时(一向)被冯铨忌恨,(他们)相继被诬陷罢了官,请求皇帝怜悯体察。因此,赵开心等人都被起用了。
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深深地嘉奖他。曾经入朝召对,出去之后,皇帝看着左右说:“这就是新授官的刑部尚书杜立德。他为人不贪一文,也没有随便杀过一个人。”
   三藩作乱,杜立德和李霨、冯溥参与谋划军机要务。他从容应对,好整以暇,使朝内朝外都很安定。广东被平定,有关官员上奏正杂赋税的数目给皇帝听闻。杜立德陈奏说:“广东的杂税大多是尚之信所加的,是民间的大负担,不是朝廷的正额。现在变乱刚刚被平定,应该让民众休养生息。还是去除了好。”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云南被平定,朝廷合议颁布恩赦,杜立德告病在家没有参与计议,皇帝派遣大臣拿着诏书到他的家去咨询,等到他回奏才下诏。有一天,皇帝看着大臣们,询问在朝廷上的大臣谁是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杜立德当面陈奏了几个人来应对(回答)。等到退朝之后,人们都惊讶他一点都不避嫌。他回答说:“自从做官以来,只有这颗心可以请皇帝来鉴查。其他的不是我考虑的。”
康熙三十一年,杜立德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赐谥号文端。康熙三十九年,皇帝南巡,他的儿子杜恭俊在三河迎接圣驾,皇帝询问杜立德埋葬的地方,亲手写了“永言惟旧”四个字赐给他。杜恭俊官居广信知府,为人好义,善于接济人与急困。
十九、
1、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冒:不顾、顶着。
2、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注意满足题干的所有要求,再推敲各选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语句契合,要把语句分别放到原文中辨明真相,不能主观臆断。①②③为奋勇抗击金人,④为战果,⑤为平乱,⑥为战果。
3、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4、(1)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题注意实词“盗:侵占”,古今异义“设备:设置守备”的翻译;第(2)题注意实词“辑:安抚”,“规置:所作所为”,虚词“以:把”的译法。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二十、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论:判罪。
2、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意判断每个句子的描述重点。③是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④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⑥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这三句都不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
3、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
4、(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列款,列成条款;私,私下,偷偷地;蜚,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揭,揭发,诬告;之,代指陶元淳。
(2)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实词:下车,官吏到任;劾,弹劾;率,率领,管理。固定结构:何以,以何,凭什么。
参考译文: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到:“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曰:“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接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二十一、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纳”应理解为“迎接”。
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是说秦琼在须陀死后归附裴仁基。③是说李密得秦琼后很高兴,厚待秦琼。⑤是说秦琼在秦王府做事,镇守长春宫。这三句都不能表现秦琼的勇武过人、战功赫赫。
3、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不是王世充不重用他,而是秦琼看出王世充不是明主,不值得效忠,所以才改投唐高祖门下。
4、(1)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呢?
(2)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字字落实,对于重要实词可以根据文意“单音变双”。要注意第一句中“却”“悉”“袭”“行”等词语的翻译,要注意第二句中“恤”“妻子”“使”“啖”的翻译。
参考译文:
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的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向他的母亲赠衣被来凭吊她。
不久,秦琼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兵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引兵退去。须陀说:“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叔宝与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须陀弃营撤军,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叔宝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叔宝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明月返还,须陀回击,大败明月。又与孙宣雅在海曲进行战斗,秦琼第一个登上城楼。因为前前后后的功绩升为建节尉。
(秦琼)跟从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后来须陀死了。秦琼率领剩下的部队归附裴仁基。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叔宝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到,幸亏叔宝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后来又归附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大将军。他和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很狡诈,多次与下属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而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于是秦琼来投奔高祖。
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秦琼镇守长春宫,官拜马军总管。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大,皇帝赐给他黄金瓶,慰劳他说:“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后来又封他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官拜上柱国。跟从秦王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进封为翼国公。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叔宝前去击败他。秦琼跃马挺枪在万军中(奔驰),没有不取胜的,因为这秦琼颇为自负。平定隐、巢后,他因功升官为左武卫大将军。
后秦琼上书称病,他曾经说:“我从小长在军队,经历二百多次战争,多次受重伤,出血有好几斛,哪能不生病呢?”死后,秦琼被追赠为徐州都督,他的灵柩被葬在昭陵。
二十二、
4.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登:考中。用代入法即可得以检验。
5.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②是马文升的做法,④是马文升请求皇上让自己所属部门去做的事情。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6.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大盗因听说马文升在那里居住,就离开了,说明他的威望很高。
7.(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耆硕”“推心”“莫”各1分,文意2分。)
(2)马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非事”“辄”“颦蹙”各1分,省略句式1分,文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高考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建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应以直译为主,特别注意重点词语、重点句式等得分关键点。(1)中“耆硕”“推心”“莫”等。(2)中“非事”“辄”“颦蹙”,注意省略句。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