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用录音机是如何诞生的?

 dongchang 2013-12-02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还记得小时候的燕舞牌录音机吗?它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家喻户晓的国产品牌录音机。

  我们知道,人类史上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于1877年,是誉满全球的发明家爱迪生制造的。虽然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留声机实现了录音,但其主要用机械原理实现声音的再现,而且没能解决拷贝复制的难题。当时,努力改进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的科学家很多,不少科学家先后发明出新的录音技术,丹麦科学家鲍尔森便是其中的一位。

  1898年,距第一台留声机诞生21年后,鲍尔森发明了新的声音录放设备——磁性录音机。这也是一台把声音记录下来以便重放的设备,但是它的录音、放音原理与留声机不同,以硬磁性材料为声音信息的载体,录音时先将声音信号变为电流信号,再由电流信号变为电磁信号,最后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化将信息记录到磁性载体上。放音原理是录音原理的逆过程。

1

  这里我们必须先介绍一位名叫史密斯的科学家,在留声机问世11年后的1888年,他提出了改进留声机的设想——既然声波的变化可以转化成电流的变化,那么能不能让电流的变化转化成磁力的变化并储存在钢丝上?史密斯认为如果用一根钢丝缓缓通过有电流的线圈,那么随着电流强弱变化,这根钢丝就会把强弱不同的“小磁铁”一一排列起来,这就实现了声音的储存。把这根带磁的长钢丝通过另一个线圈作用后,磁力的变化又变成电流的变化。然后,通过连接在线圈上的电话听筒,把电流变化再转变成声波的变化,从而放出声音。史密斯尽管有这一番美妙的设想,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把这一设想付诸实践。

  鲍尔森的研究正是基于史密斯的理论。他同样用钢丝做实验,在磁力的作用下钢丝会变成磁铁,在磁力消失后钢丝仍会留有磁性,称之为剩磁。如果磁化时的磁性较弱,那么钢丝上留的剩磁也较弱;相反,磁性强,剩磁也就越强。于是,他把一条长钢丝绕到一个卷轴上,钢丝通过一个电磁铁与另一个卷轴相连;话筒就与电磁铁的线圈相连。这样,电磁铁就把话筒里的电信号变成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使钢丝磁化,产生随声音强弱不同的剩磁,声音就被记录在钢丝上了。

1

  磁性录音机研制成功的初期,采用的是质量很高的钢丝或钢带制作磁性材料,制造成本较高;驱动钢丝或钢带装置的功率较大、机体笨重,使用很不方便。

  录音机真正广泛流行和实际应用还是在发明磁带以后。1935年,德国科学家福劳耶玛发明了代替钢丝的磁带。这种磁带是用纸带或塑料带作带基,带基上涂布上一层叫四氧化三铁的磁性粉末,用化学胶体牢牢地粘结在一起。这种磁带不但制作成本低廉,而且质地轻、韧性好,容易驱动,还有容易剪切和粘接的特性。这时,磁带录音机便应运而生了。与磁性录音机相比,这种录音机声音清晰,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此外,1937年,美国人马文·卡姆拉斯也不甘示弱,找到了较为理想的磁性材料——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氧化铁粉。他将这些铁粉末涂在塑料带上,放入磁场进行处理,制成了又轻又薄的塑料磁带,这也是现代磁带的雏形。在发明磁带以后,录音机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录音和放音的质量越来越高,有单声道的,还有立体声的,有的还和收音机组合在一起,成为收录两用机。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了使磁带更加坚固耐用,磁带录音机不断地向小型化发展,并且使磁带录音机的音响效果也不断提高。目前,磁带录音机已开始向数字化方面发展,其音质优于一般的激光唱片,是一种性能更加完美的音响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