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镌刻在德尔斐的智慧神庙上的箴言,受到这条古老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的观点。, _3 Q$ s ^/ y* d3 t" M& `: S1 k 认识自己很重要。你真正想要什么?金钱?名利?体面?世人的眼光?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体验生命?创造生命?健康?快乐?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在做事之前你自己必须清楚。如果你对此一无所知,而是盲目选择盲目上路,那你必败无疑。 有两种人,一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认为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动地球;他要是在秦朝,一定是秦始皇;他要搞科学,一定是爱因斯坦。他就是当将军当统率的材料。所以一旦当了个小小的科长处长,就不可一世,威风八面。而一旦他失意,就把自己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他人,归咎于环境,归咎于时代。他们只看得见自己的长处,是一种自恋型狂妄型的准精神病人。他们看不到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极其厌恶照镜子。他们不善于也不屑跟别人做比较。这种人看不到未来,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另外一种人,正好相反,过低估计了自己,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像一只被长期养在鸡群中的鹰,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天生能飞翔的翅膀。他们总能找到替自己失败辩护的理由或借口。所以他们总是缺乏自信,委委琐琐,不敢实践,不敢进取。他们一辈子得过且过,清清苦苦。你看不到他也看不到他有什么失败,因为在他的整个人生失败的面前,每一个细节都平淡如水,无所谓挫折、错误或失败可言。他把命运彻底地交给了别人,交给了社会,交给了冥冥中的上天。“命中只带八角米横走天下不满升”,“这都是命啊”,他常常这样哀叹。当然,上面说的是两种极端的人,而大多数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5 j% u+ \8 O; \0 U, v% h* [ 认识自己,真的是很难。要正确认识你自己,你必须把自己放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中,放在时代这个大前提下,从多角度、多层面反视自己反省自己,甚至忘记自己,然后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修为去解析去感悟去过滤去澄明你的内心世界,不受任何俗成的概念、定理、规律、原则等等的束缚。在忘记自己之后,你才是真正的你自己。你不为证明什么,不为实现什么,你只是独自一人去感悟去体验去思索去幻想去发现,也就是说你必须回归你自我,回归心灵,回归下意识和潜意识。此外,你还必须在不断发展中认识发展中的自己、变化中的自己,因为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这种不断发展的自我认识才是真正的自我认识。即使如此,你可能还是无法真正认识你自己。因为你不处在那种时代那种环境那种地位那种心境,你可能无法启动和激活你的潜在能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一个彻底认清自己的人,一个不仅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也能认清自己的潜力、自己的本质,认清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认清我是谁为什么我是谁的人。 |
|
来自: 昵称12776412 > 《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