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节奏

 梦想教育 2013-12-02

 课堂节奏

我想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课堂节奏。节奏即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课堂节奏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抑扬顿挫是音乐之美 ,错落有致乃书画之美,张弛有度则是课堂之美。教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其艺术性不仅表现于巧妙地解决各种问题,更在于展现课堂之美。我理想中的课堂是律动的、变化的、富有节奏感的,像一段美妙的乐曲。快的时候 “嘈嘈如急雨”,慢的时候“切切如私语”,整节课时快时慢、时紧时松,“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像一幅国画,有密不透风的浓墨渲染,有疏可跑马的大片留白,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这样的课堂让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课堂节奏不能一平如水让人昏昏欲睡,也不能紧锣密鼓让人疲于奔命。松紧结合、张弛有度是课堂的理想境界,不仅带给学生美的、愉悦的感受,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各环节的衔接,上课时教师要控制进度的快慢。课堂上,教师应该表现出艺术家的风范和技艺,带领学生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情绪紧张,时而身心放松,高潮的时候全神贯注,平缓的时候心旷神怡,俨然师生合作一曲节奏明快的交响乐,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意犹未尽。

目前很多人推崇“大容量、高密度”的课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层层推进,容量大、密度高、负担重。这样的课堂,师生高度紧张,咬紧牙关拼命追赶,无片刻闲暇,就像缺少变化的音乐,也像没有留白的字画,让人感觉紧张、压抑、疲倦,毫无美感可言。因此表面上容量很大,实际上效率不高。

我曾听过一节数学课。任课教师花了很大功夫备课。每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构紧凑、内容充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每道例题都是认真挑选的,甚至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斟酌,所以没有一句废话,句句点中要害,学生必须全神贯注步步紧跟,否则就要掉队。一节课下来,所有学生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当时,很多听课教师对这种模式表示欣赏,而我却认为这节课安排得不尽合理,没有考虑到课堂的节奏。第一个环节是解决知识点,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二个环节是处理例题,更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一个环节“紧锣密鼓”,第二个环节还是“紧锣密鼓”,既没有过渡也没有变化,失去了节奏感,失去了美感,容易使人倦怠。任何一个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高度集中,何况新知识还需要学生内化迁移。经过第一个环节,学生摄入大量信息,脑袋装得满满的,急需放慢节奏静下心来整理消化,把新知识融入各自的知识体系中。如果没有节奏上的变化,紧锣密鼓进入第二个环节,不仅前面的知识不扎实,还会给后面的学习制造困难,从而影响总体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因此我建议在这两个“紧”的环节中间,安插一个“松”的过渡环节。比如,讲解完基本知识点后,给学生五分钟,让他们自己看看书,轻松一会儿、消化一下,教师走下讲台个别辅导。刚才全神贯注,这会儿自由自在,把学生从紧张情绪中暂时解放出来,消化吸收养精蓄锐,集中精力向下一个目标发起进攻,效果更好。表面上课堂松散了,但这样一来,轻重缓急的节奏感就出来了,美感也跟着出现,学生身心愉悦兴致盎然,效率会大幅提高。

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过渡环节,它的出现将激活整个教学,因此必须仔细斟酌。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延续多长时间,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灵活处理。如第二个环节:教师可以把原定的四道例题调整为精讲两道,其余两道留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进行一次趣味比赛,看谁算得快、方法好。通过节奏上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效果一定更好。

总之,节奏是教师备课和上课时不能不关注的问题。节奏是音乐上的术语,教学和音乐都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不妨用艺术的眼光看待课堂,用艺术的原理指导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