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民间古建筑——汝南宏济桥

 御_风_而_行 2013-12-03

河南民间古建筑——汝南宏济桥

 

    宏济桥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北,跨汝河,明代称弘济桥、博爱桥,清代称迎恩桥,因靠近天中山又称天中桥,现在以方位称北关大桥。历经400余年,安然挺立,为豫南地区著名的古桥梁。

 

河南民间古建筑鈥斺斎昴虾昙们 

    宏济桥初为木桥,桥身曾对着城西北角楼。有一年夏天汝河水暴涨,木桥被连桩冲走。因此,居民们每行至此皆叹艰难。明朝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汝阳知县雷宗与当地居民筹资改建为石桥。年久又被水毁。明朝嘉靖年间,汝南知府黄似华重修。但从现存的桥体构件上看,很多为元、明遗物。于是有人猜测,该桥创建年代可能远至元末明初。


    宏济桥为五孔联拱式石桥,南北全长55米,中孔跨径7.8米,边孔跨径各7米,桥宽7.3米,桥高10米。桥面为青石板铺砌。桥的两侧有栏板,刻有狮子,桃,猴,石榴,鹿,麒麟和武松打虎等图案,两侧各设栏杆望柱30根,柱距2米,柱高1.3米,柱顶雕刻有狮、桃图案,雕刻精湛,形象生动,精工细雕,具有浓郁地方特点,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狮子臀下雕须弥座,座之下坎凹处饰勾连纹。两侧饰如意纹。柱与柱之间掏榫衔接,柱间镶栏板,上雕蘑菇、水击浪花等图案。全桥为青石条横联垒砌,每块长2米,宽0.5米,厚0.2米。主拱条石高1.5米,宽0.4米,厚0.3米,采取竖立砌法。每孔横联22排,每排9块,白灰浆砌,缝隙严密。主柱两侧各设小拱,石砌桥台,护岸壁立,墩基设分水破冰尖。让人遗憾的是,该桥望柱上的石狮、寿桃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旧文化”而毁之。

 

宏济桥的传说

 

    现在的宏济桥你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宏济桥的桥身有一点向东歪斜。人们说那是张果老骑着毛驴过桥时压的,要不是鲁班用肩膀扛着桥,桥当时就塌了。
 
    很久以前,汝河水面宽阔,流水湍急,河上没有桥,人们每经此处只得淌水而过,老百姓常常为过河而发愁。过去也曾在这里多次修桥,可因为河底流沙大,都没有修成。
 
    这一年,官府又贴出告示,招聘能工巧匠修桥。告示贴了两年多,竟没有一个人敢揭。鲁班祖师听说了这件事,就装扮成一个青年石匠,揭了告示,他和工匠们一块制伏流沙,建成了一座石桥。大桥竣工时,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甚是热闹。凡是过往的行人,无不称赞桥修的坚固、美观。
 
    张果老得到消息后,有心考验鲁班,于是倒骑着毛驴来到汝南北关,想检验一下桥的质量。只见他老远就问:“这桥修好了吗?驮动驮不动我这毛驴啊?”鲁班很不高兴地说:“这桥千军万马都能过,还在乎你这匹瘦驴?”张大仙一听,微微一笑说:“那各位都注意,我可要过桥了。”说着,便赶着毛驴“嗒嗒”地往桥上走来。刚一上桥,就听有人大喊:“桥歪了,桥歪了!”那桥果然晃晃荡荡,向东倾斜。说时迟、那时快,鲁班一个纵身跳到桥下,用肩膀扛住桥身,并顺手从一个卖豆腐的担子上抓了一块豆腐往桥身垫了过去,桥才算稳住。等鲁班上来,张果老已经不见了。
 

    鲁班看了看桥,哪里都好好的,只是东面的桥面比西边低一些。鲁班祖师羞愧地说:“东面的灰口比西边铺的少我没注意到,连骑驴的张果老我也没认出来,我真是瞎了眼啦!”他为了记住这个教训,保证今后施工中一毫不差,就挖掉了自己的一只眼睛。据说,从那以后,凡是泥瓦匠、石匠,木匠都是用—只眼看线直不直。至今桥的东面在鲁班祖师垫豆腐的那块地方 (现在巳变成一块花白石头),还留有鲁班的五个手指头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