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商之死

 hiddy1 2013-12-04

前几天,和V版在探讨,那些电商难以生存或死得快,我们一致看法是:要么做鸡头,要么做凤尾,或者鸡尾。就像就和开饭店一样,要么做酒楼,要么做个小炒店。中间那个大排档不赔但估计难以盈利。


这只是我们一个偏激的看法。派友你一定不要认同。


其实我真正困惑的是------在这个以库存赌市场份额的电商时代。要赌到何时??


赢面有多大??


90年代死于库存的传统企业一大把。他们所走过的路是否值得我们的思考??


近来听说有些中大型电商在不断扩容仓库面积,四处找仓,租仓或建仓。欣喜之余,特别担心。


所以,发此贴,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是站在物流,或者供应链的层面看待这一问题:


1.优化库存结构才是正路。

2.准时制----JIT是永恒的方向。

3.库存无尽头,客户需求同样也无尽头。

4.长尾理论很好,二八原则更为重要。

5.别拿别人的库存不当钱。我们作为供应链管理者经常有两个嗜好:

1)降库存成本为能事。

2)为转移库存风险而得意。


前一点,我已多次自我检讨,也多次奉劝。第二点,现自我反省如下:

     

当我们为转移了自己的库存风险而得意时,其实我们聪明无比,务实如斯的供货商正通过其他“卑鄙”的手法把库存损失再转回来。真的,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供应链上没有“一枝独秀”的美事。因此,我近来老在想:电商应该鼓励或联合俺们的供货商一起来降低库存,提高周转率——才是真正之道。


一句话:你不要独自一人去搞什么破-----准时制,什么烂----短平快。


本来电商就不够强势的今天,甚至在供货商眼里,如微粒状态的我们,如果我们还独自去偷欢的去搞风险转移。供货商不收拾我们,天都黑。


那怎么办??你不是说:准时制----JIT是永恒的方向吗??


昨天看到一篇关于日本7-11的一篇报道-----值得启发:

  

在日本7-11刚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是让众多供应商非常头疼的一个客户,为什么?因为当时7-11的确发展很快,已经达到100家以上了,供应商不肯放弃或得罪这样一个有潜力的零售客户。但问题是,7-11在要求厂家直供门店时,供应商们发现:7-11都是便利店,由于定位针对年轻顾客,即食商品多,因此要求门店存货少。这样,供应商送货时要面对频繁的送货次数,复杂的送货路线,小批量的定单,大量的上下搬运作业——没有几个供应商愿意承担这样的成本。但如果采取大批量小频率送货,7-11就要承担大量库存的风险。


于是,7-11建议自己的供应商联合起来送货,最初响应的人很少,但最终人们发现这样的确可以降低大量的成本。


但问题出来了,为了保证7-11的低库存,为了能在7-11要货时就能备足各种品类,就要求供应商多准备很多库存,怎么办?


实际上上海通用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上海通用采取的是“柔性化生产”,即一条生产流水线可以生产不同平台多个型号的汽车。这种生产方式对供应商的要求极高,即供应商必须时常处于“时刻供货”的状态,这样就会给供应商带来很高的存货成本。

  

但是,供应商一般不愿意独自承担这些成本,就会把部分成本打在给通用供货的价格中。同时,他们还会把另一部分成本“赶”到了其上游的供应商那里——于是上游就准备了更大的库存。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7-11与供应商时刻保持着信息沟通。“我们有一年的生产预测,也有半年的生产预测,我们的生产计划是滚动式的,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滚动,在滚动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我们的产量在做不断的调整。这个运行机制的核心是要让供应商也看到我们的计划,让其能根据通用的生产计划安排自己的存货和生产计划,减少对存货资金的占用。”7-11的人如是说。


启发-----

1). 日本7-11想搞也必须搞----准时制,小快灵,但必须要么增加供货商的库存成本,要么增加供货商的运输成本。

2)他们都采取了需求计划的衔接性和共享性及滚动性。而我们电商可做到这一步吗??能,不也就是把我们的销售计划给供货商吗??错,把你的有效数据分析给他才有用。那些有效数据:

  △销售预测:这决定了供应商的日常库存;

  △补货运作:这数据决定了供应商的存货量和补货速度;

    △促销计划:这决定了供应商的促销库存,以及清理以往快过季的库存。

 

关于库存的危害,我就不想多说,只是再次感到:V版那个个性签名很震撼也很性感,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铭记----------

轻电子,重商务。WEB端是表现,供应链是核心。


B2C五大因素:价格;服务;库存;速度;WEB端的用户体验。


零售永远是一个精打细算的生意,更高的运营效率,更低的运营成本。


在RMA反向物流中,售后和客服是业务部门,其它部门是服务支持部门。


“鼠标+水泥”和“水泥+鼠标”天壤之别,搞清楚谁为主谁为辅,谁为谁服务。


管理的“皮肤理论”:管理总是比业务慢那么一点,业务发展反过来推动管理提高。


规模(模式)决定成本;成本(效率)决定净利;毛利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规模。


过去中国的电子商务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将来应该是实力主义者的机会。


管理三要素:系统;流程;规范,节点控制,量化管理,绩效考核。


规模经济下的边际微笑曲线,物理增长和数字增长的齐头并进。


统是流程的具现化,系统不复杂,人就复杂了。


B2C是二八法则,C2C是长尾理论。

初期价格,后期服务。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剩者为王。

 

想加一句:电商之死,要么死于库存,要么源于差钱!!!


来源:派代网(2009.9),物流指闻整理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