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电公司缘何刊登保健品广告?

 songsgt 2013-12-04

机电公司缘何刊登保健品广告?

2013.11.29中国税务报作者:杨德玲 李巍

    日前,大连市国税局第三稽查局在日常检查中,通过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分析、判断,发现广告费列支疑点,一路追踪,查处了一起真票虚开逃税案。

    进入大连市某机电设备公司,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业务极其简单,作为美国某品牌风能专用滑轮的代理商,3年来,该公司一直从总公司购进滑轮,统一销售至某风电集团,并根据客户需要将产品发往集团在各地的分厂。由于代理品牌和产品固定、客户单一、销售方式固定,且上下游环节均在增值税链条内,检查人员初步判断,该公司涉税违法空间较小。

    虽如此,检查人员仍结合查前疑点报告,查找该公司收入锐减、费用较大的原因。关于收入问题,该公司负责人坦承,公司业务在2009年达到峰顶后,开始下滑,目前因股东意见分歧而经营困难,故销售收入锐减,所有销售信息均与收入量匹配,且往来单据均可证实这一点。

    通过稽查分析工具对费用项目的归类整理,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列支广告费高达251万元。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稳定客户的代理商,缘何出巨资做广告?面对检查人员的质疑,该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是产品毛利高但销售少,因此在各地投放广告以拓展新客户。若是大众日常商品也许说得通,但风能专用滑轮是小众工业商品,不尽全力稳住原有长期客户却增加广告效果并不突出的广告费用,该公司的行为实在有悖常理。

    两项问题比对,一面是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一面却是大力投放广告,拓展客户。那么,该公司的下阶段规划究竟是缩还是扩?负责人的解释似乎自相矛盾。

    重新梳理分析广告费信息,检查人员再次发现广告发布地区既非产品已销售地区,也非风能资源充沛地区。作为特殊商品,滑轮仅适用于风电设备,因此只有已建或在建风电设备的地区才有销售市场。那么,缘何在产品不可能销售的地区发布广告?面对检查人员的疑问,该公司负责人声称具体业务是一位股东负责的,自己并不清楚缘由。

    于是检查人员兵分两路,一方面,在地税局相关网站查询发票信息,并联系发票开具方的广告公司,以证实发票真伪;另一方面,积极与负责具体业务的股东取得联系,以获取更详细、具体的广告发布资料。

    网站查询证实发票号码、代码、金额、开具方均无误,经地税机关验证发票确系真票。同时,协查发票开具方,广告公司坚称确为该公司提供了广告业务。检查至此,似乎可证实广告费的真实性。然而,当检查人员提出查询相关合同与广告内容时,各方面却又不约而同地因各种原因难以提供。对股东的询问似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坚称业务真实、却难以提供证据。

    在检查人员的一再坚持下,该股东终于提供了几份合同。依托合同中提供的线索,检查人员立即通过互联网查询,却发现广告内容并非风能专用滑轮,而是某品牌的医疗保健品。

    前期的查询已经证实,该公司均按发票金额向对应的开票方转账付款,可若业务并不存在,此笔资金理论上是应该“回流”的。检查人员据此思路分析,既然所有业务都是该股东经办,那么此人或与此人相关的人应该会是资金回流的关键。于是,检查人员查找对应会计记录,终于,在其他应付款项下发现该公司向该股东借款的记录。

    事不宜迟,履行相关手续。根据会计凭证信息,检查人员打开了该股东账户,发现各广告公司将与发票金额相等的资金打入该股东个人银行账户,而其又以借款名义将款项转入该公司账户。就这样,所谓广告费转了一圈又回到该公司。

    证据链条逐渐完整,摊牌时刻到了。面对检查人员搜集固定的各方证据,该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出实情:原来该股东入股该公司的同时,还以个体工商户形式经营医疗保健用品。保健品需要大量广告宣传,但个体工商户不需要发票列支费用,所以该股东便让相关广告公司将发票开给该公司。而为使账面真实可信,该公司便将广告费汇入相关广告公司账户,随后,由广告公司将资金转入该股东个人银行账户,再由该股东以借款名义将资金归还该公司。如此煞费周章,原想天衣无缝,谁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假的真不了,总有破绽在。

    通过对费用的检查,检查人员还发现该公司在管理费用虚列会议费31万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共补征企业所得税70.54万元,并处少缴税额50%的罚款,同时,从税款滞纳之日起至税款缴纳入库之日止,按日加收滞纳金。最终,滞补罚合计122.5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