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汉服文化周所想到的

 青梅煮茶 2013-12-04

  浙江嘉善西塘的汉服文化周,不少俊男美女身着“深衣”,“襦裙”飘然而过,成为江南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志愿者身着汉服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服饰和传统礼仪文化。看到这些,身为历史系毕业的我深感惭愧。想想除了平日里喜欢和老爸看看戏曲频道听听名家名段、私底下喜欢收藏些改良系的民族风服饰,我已经离我所学的专业渐行渐远,对汉服的了解仅限于小时候曾见过奶奶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制交领上衣和常德把贴身穿的裤子叫做“小衣”的方言。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上网恶补,仔细了解一二:汉服是中国真正的服饰,是我们汉文化的代表,而国外很多地方都把中国的传统服装当成是旗袍,但旗袍是满族的服装;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我国千年传统艺术瑰宝,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及审美成就,且被日本、朝鲜争相效仿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而最最关键的是汉服确实漂亮,而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有舞蹈、有礼仪、还有汉文化知识等等。由此可见,汉服展示给人们的应该不仅仅是服装上的惊艳,更是服装背后悠久的华夏文化的传承。

  旬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泱泱文明之邦,浩浩其行五千年。但曾几何时,“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曾几何时,德国酒店出现了“旅馆的中国人警告”:“其他客人请不要受到中国人吧嗒吧嗒地吃出声和打嗝声影响,因为这是中国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静悄悄地吃早餐,请在8点以后来”;曾几何时,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有人用中文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曾几何时,中国游客罗浮宫外水池泡脚惊呆边上的外国人;还有大陆游客插队、蹲踞路边,小孩随处便溺等负面消息常常见诸媒体,曾为世界四大古国的我们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而在我们的身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勇”闯红灯、抢座加塞、大庭广众之下脱鞋露袜、大声喧哗、畅所欲烟等社会公共礼仪缺失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有学者说,“文化影响与政治、军事、经济不同,不是国家机器可以有效控制的。文化更多地蕴含于民众心里。”而汉服也有着立容、坐容、行礼、迎宾、宴请等诸多基本的礼仪。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当年国运衰微的老大帝国,但一个重新走向强大的文明古国,却面临着“不文明”的苦恼。孔夫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想当年,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我常听其唠叨:女孩子坐不能抖腿,笑不要露齿,说不能大嗓,吃饭不要托碗……这些要求至今仍在影响着我的言行。眼下,家长督促着孩子奔走在各种特长班的路上却很少注重孩子言行举止上的培养,学校考核着学生的语数外却极少设置生活礼仪类的课程。因此,我们除了将汉服穿在身上,我们更应该的是将传统的优秀文化穿在心里,套用某明星的表白体:我想象有一天,我们国人能像所有游客那样走在街上,购物,散步,沐浴着阳光,人们不是只会举起手机拍照、议论,还可以对我们报以钦佩的目光和尊重的微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