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工作艺术(9)

 梦想教育 2013-12-04

 第九章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不仅包含赏识、鼓励的表扬性教育,也包含着批评性教育,批评和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班主任通过批评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长善救失,帮助学生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能激励学生上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坚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使他们健康活泼地成长。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在表扬、奖励、赏识教育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受到批评,而且如果批评不当,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还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因此,如何用好批评这柄教育上的双刃剑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深思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批评概述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定,以唤起学生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批评和处分看来是一种辅助手段,或说严厉的做法,然而却能使学生走上他们应该走的道路……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①为了使批评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弄清学生错误的事实和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要有耐心,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办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与此同时,要充分估计被批评者可能作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批评要取得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作为教师的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批评,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二、班主任的批评语言技巧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掌握批评的含义和目的,还必须掌握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必须怀着爱心,否则说出话来,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试比较以下两种批评语言:

同样的情绪,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说出话来就是教育型的,反之,就是非教育型的。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批评的语言艺术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与能力。成功的批评,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一)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

班主任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教育学生,是为了把学生们身上的各种优点和长处都充分地发挥出来;是为了调动学生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而不是为了泄愤整人,或专在学生身上寻找缺点和错误,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而是主人翁之间思想的上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所以,批评时要善意,要讲究艺术,要有强烈的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感情,即使是严厉的批评,也应达到增进团结和友谊的作用。

(二)要学习、掌握运用语言技巧,培养自己的能力

1.要多肯定,少否定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有理、有节、有度

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合情人理,以理服人,要口气温和,态度和蔼;要平等商讨,消除对抗;要正面引导,多加勉励;要严于责己,“心理换位”;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不要随意责骂,造成对立;不要类比推断,乱下结论;不要无限上纲,矛盾上交;不要全盘否定,警告驱逐。

3.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和风细雨,灵活多样

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习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则要特别耐心,严防急躁,多指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并帮助树立改正的信心;对脾气暴躁,行为容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取冷处理、商讨式的批评方式;对积极上进,性情机敏易受感化的和盲目自大,爱耍小聪明的学生,则应多采取暗示和提醒的批评方式;对错误较严重或怀有侥幸心理的人,则应运用严峻的态度、尖锐的言词即“触动式批评方式”。

恰当地使用批评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有经验的班主任非常注重批评语言使用的分寸和尺度。

(1)用赞扬代替批评。每一个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的职责就是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多数学生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我们在批评其不足之前,应真诚赞扬他的进步,如果能巧妙地用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其不足,效果肯定更好。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人聪明,学习成绩也好,就是纪律散漫,总是迟到,老师想使他成为一个各方面全优的学生,于是就经常批评他的缺点,却忽略了表扬他的长处,结果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对立。多次批评之后,他毛病不但未改,反而故意违纪,最后终因严格违反校纪而受到纪律处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件事引起了这位老师的深思,他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失当而深深内疚。后来,他改变了只是一味地就缺点批评学生的作法,效果就不大相同了。也是在这个班,有个全校有名的后进生,在班上是一伙讲义气的哥们儿头儿。老师调查了他的全部情况后与他促膝交谈,先指出他说话算数、有能力团结伙伴等长处后,以提示的口气说:“如果你不仅仅是团结那几个哥们儿,而能像在他们中那样,注意在全班同学中树立威信就好了。”结果,从那次谈话后他竟判若两人,非但不再恃强凌弱,还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老师抓住时机又在班上几次表扬他的进步,他也就更加检点自己的言行,后来被同学们选为班级委员。

(2)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一些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也先用赞扬的原则,但他们在赞扬之后却来了一个明显的转折,学生称其为“但是”后面做文章。有的学生一听“但是”二字就反感,认为老师前边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其结果,不但批评不会收获,使前边的表扬也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了。如果我们不用“但是”这一转折词,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你这个阶段进步较快,如果你能进一步抓好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两个环节,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进步更快。”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

(3)将问号变成句号。一些班主任习惯于以各种各样的问号来批评学生,诸如“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这么做的严重后果吗?”等等。这种带问号的批评常常使学生窘迫不堪,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那样对待批评。这种批评是教师镇住学生的绝好武器,但却不大为学生所接受。当它出现时,被批评的学生就会本能地产生防御心理:“小心上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起科任老师和学生的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抢帽子,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啥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帽子。”“他为什么只抢你的帽子?”学生无话可答,只好反诘:“你为啥只批评我?”结果,批评教育形成僵局。对于这个问题,班主任可以这样处理:“我了解你不是有意破坏纪律的,可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与科任老师争吵,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你看,现在老师认为你强词夺理,同学们也抱怨你搞得大家都学习不成,你看怎样收场好呢?”班主任老师没有像科任老师那样责备学生,而是注意在批评语言上下功夫,使那位同学在这段谈话中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于是他就自觉自愿地找那位科任老师承认了错误。

我们听一个老师批评学生,往往能从一个侧面看出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水平,甚至能看出他的师德和文化素养。

三、班主任的批评方法

批评是通过对不正确的思想与不良行为的评判、揭露,从而引起学生警觉和制止错误的一种强化教育的手段。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不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使犯错误的学生能够改正错误,更快地进步。但并非所有的批评教育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有些教师由于批评方式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造成学生的抗拒心理,甚至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成功的批评教育而要讲究批评的科学和艺术。

(一)批评要准确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第一位重要的就是掌握准确的事实,做到实事求是。不准确或无根据的批评是正确批评的大忌,在这方面容易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问题或错误的责任掌握不准。有的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只顾狠狠批评,“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特别是对后进生,一出问题首先怀疑他们。据了解,后进生对老师最不满的就在于此。

二是对问题或错误的性质、影响等情况掌握不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并不是像一碗清水一样,能一眼看透的。只有掌握准确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后,才能进行正确恰当的批评。否则批评过重,言过其实,给人以小题大做、乱扣帽子之感;批评过轻,对学生的心灵触及不够,对错误的危害认识不足。这都不利于学生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三是对发生错误的过程及细微末节掌握不准。例如批评时张冠李戴,有的“不到位”,有的“越了位”。

四是对犯错误同学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一贯表现等情况掌握不准。从一个具体的错误来分析,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偶然表现不好还是一贯表现不好。这些情况掌握不准,批评将是无的放矢,且有就事论事的简单化倾向。只有准确地批评,学生才能心悦诚服,才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而向好的方面转化。

(二)批评要入情、入理、人心

所谓“人情”,就是批评应具有情感性,以情感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批评应始终遵循爱的原则,应是教师对学生的和风细雨般的“雕琢”。在批评方式上切忌简单粗暴,而应以平等的态度,以关怀、爱护的口气,诚心诚意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言行错误,进而鼓起勇气改正错误。

所谓“入理”,就是批评应该讲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服口服。

所谓“人心”,就是要注意师生心理的协调。人的心理因年龄、性别、知识素养、环境等不同而异。教师在批评前,要注意考究当时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如何。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时,总要先给学生一段认真反思的时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果学生正处于极端苦闷的时候,你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批评,不仅要合道理,还应该合情理、合心理,做到人情、入理、人心,学生才能接受。情是“人心换人心”,理则是“以理服人心”;情是为教育疏通渠道,理则是教育的根据和教育的目的。

感情是说理的基础,没有感情的理是高调,任何批评、离开了情感的润滑作用,硬邦邦地讲理,往往讲不通。只有感情沟通,才能疏通说理的渠道;缺乏情感的地方,理智与文明都将不能自由向前发展。

理是感情的升华,任何感情都离不开理的支配,没有理的情是私情。一味迁就感情,从自己的好恶出发,批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都要适合当时师生的心理状况,注意两者的协调。由此可见,正确的批评,应做到寓理于情,念情论理,以心交心,以心换心。

(三)选择合适批评的方式

班主任常用的批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渐进式的批评方式

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而不是一古脑儿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这种批评方式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非常适宜。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纪律方面偶有差错,如果当众批评,而且用语尖锐,就会使被批评的学生一时下不了台而产生对立情绪。因此,用渐进式批评方式,可使其逐步接受批评,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2.启发式的批评方式

以暗示为主要手段,用提醒、启示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被批评的学生谈话,也可以用微笑、眼神、动作提醒学生,以示批评。比如学生上学迟到几分钟,或上课时偶尔望了一下窗外,这时,老师对着微微一笑,或做一个手势,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还可以用“沉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例如,上课时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老师可微露不悦并沉默不语,突然中断讲课一分钟左右,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抑,领悟到老师内心的不满和责备,便立即警觉起来,思想也就集中起来了。这比大发雷霆好得多,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批评方式对善于思考、性格内向、思维机敏、疑虑心理较重的学生更为适用。

3.商讨式的批评方式

这是一种较为缓和的批评方式,班主任可用商讨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被批评者。这种批评方式,发现学生的不良表现后,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训斥他,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之商讨不良表现的不良后果以及改正的办法。譬如初夏来临,学生听课容易疲倦,打瞌睡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现学生打瞌睡时,老师可把他轻轻地摇醒,待下课以后(课堂上不宜花过多时间批评学生)再与之谈话:“是我的课讲得不好提不起你听课的精气神,还是你昨晚睡得不好以致今天精神不振呢?”如此,则学生既能为自己没有认真听课而感到惭愧,又能感受到老师的谦和和诚恳。

这种方式适用于反应快,脾气暴躁、否定性心理表现明显,行为常被情绪所左右的学生。以商讨的口吻,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改变被批评者可能存在的对立情绪。这样即使是个“炮筒脾气”的学生,也能抑制自己。

4.及时式的批评方式

批评要及时的批评,不要老是爱事后的批评。有些学生自我防卫心理强,不肯轻易承认自己的过错,常常在事后矢口否认或搪塞掩饰,对这样的学生要注意当时、当场进行批评,用刚刚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冲破批评者的心理防线。

5.对比式的批评方式

借助他人、他事的客观形象,运用对比,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种批评,可适用于经历较浅、自我觉悟和自我意识稍差、理智感较弱、易受感化的学生。

6.表扬性的批评方式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的统一,是互相转化的。所谓表扬性批评就是通过表扬的手段达到批评的目的,其中也含有暗示批评、间接批评和预防性批评的意思。

表扬性批评可以通过对某一同学自身优点的表扬来暗示批评他本身的其他错误。如通过对某同学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等优点的表扬来暗示他曾有过与人打架的错误,以制止他这一错误的发展。表扬性批评也可以通过对一个后进小团体中个别人优点的表扬来批评其他人的错误,如表扬某同学关心集体荣誉、为班级争光的事迹,暗示批评其他人不关心集体的错误行为。表扬性批评还可以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来进行批评。

表扬性批评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正面教育,进一步感受老师与集体的温暖,逐步实现缺点与错误的转化。

7.严厉性的批评方式

如果学生严重地违反了规章制度,破坏了学校纪律,而且并非初犯,老师就必须对他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决不能姑息迁就。但是必须注意,采用这种方式时,批评的内容一要准确集中,切忌目标不明;批评的语言一定要清楚明了,斩钉截铁,说一不二,切忌含糊其辞;批评的态度一定要严,可怒发冲冠,但又要诚恳端正,切忌威胁鄙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选择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这要根据批评的目的,学生错误的性质、大小、程度、影响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来确定。

(四)班主任的制怒与动怒

见到不良倾向和错误的行为,人就要产生怒气,围绕怒气就产生了制怒和动怒的问题。是引而不发、强压怒火,还是怒气冲天、大发雷霆?这都与批评艺术有关。因此研究制怒与动怒的问题也是对批评艺术的一种探讨。

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使人产生愤怒的心理倾向是自然的、正常的。但是这种愤怒的心情如何表达,要看错误的性质、大小和其影响的程度才能确定。另外,也要充分考虑犯错误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接受批评的水平以及一般学生的认识水平。什么情况下动怒呢?通常在错误性质非常严重或带有严重不良倾向的时候。如一些学生不顾学校的三令五申,到没有救护设施的水库中洗澡;再譬如一个学生借故约校外人员到校内滋事打架等。面对这样的错误,不动怒反而会使学生感到不理解。在这里,怒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程度和严重后果,怒可以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更加猛烈的震颤,怒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训和改正错误。当然,动怒不是大声咆哮,更不是泼妇骂街,而是态度十分严厉,是一种愤怒心情下的理智表现。动怒应当沿着下降线发展,不可不加控制。大怒之后,施以平心静气的谆谆教诲,可以使学生在震惊之后仔细品味老师的批评,这样的动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什么情况下要制怒呢?犯错误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大部分学生一时也难于理解班主任对问题的处理时要制怒;一些不马上解决也不致于导致不利后果的错误也要制怒。

制怒的目的一是有利于搞清事实的真相和原委;二是可以避免造成新的冲突,或因冲突的升级而使矛盾激化;三是可以稳定情绪,对问题作冷处理,使犯错误的学生有时间冷静地认识错误。到这时,再进行批评就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五)训斥、伤害、株连式批评是正确批评的大敌

从批评的目的来说,批评是使学生纠正错误、接受教训,从批评的关系来说,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是上级对下级的批评;又由于目前学校的“批评效应”引起的不良反映,即学生普遍感到受批评就是挨班主任的“刮”,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往往易滑入训斥、伤害、甚至株连式批评的误区之中。

训斥式批评是班主任单方面训斥,学生处于被告的位置,似乎是接受宣判。伤害式批评是班主任采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个别的甚至用辱骂性语言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株连式批评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个别学生,班主任因学生有错误,举一反三,株连到该学生过去的错误,即揭老底、算总账;再一种就是株连一片,错误出自一人,但批评却捎带着“这一帮”、“那一伙”。班主任虽想震慑一片,却“打击一大片”,反而孤立了自己。没错误而挨批的人心中不服,犯错误的人却感到有人“陪斗”心中不慌。这样的批评只能产生负效应。

训斥、伤害。株连式批评有损班主任的形象,影响批评的效果,会严重挫伤学生弃旧图新的上进心。

(六)批评的转化

当班主任的批评向着集体批评的方向转化和学生接受批评向着自我批评的方向转化时,“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才进入到最完善的境界,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果。

批评与接受批评虽然是主客体完全不同的行为,但又有着一致性,即目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班主任的批评与学生接受批评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批评实现转化的基本条件。

班主任的批评虽然是班主任个人的行为,但他是从正确的原则出发,站在维护集体利益的立场上,也是站在维护被批评者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进行的教育行为。批评的艺术就在于班主任在进行批评时,能够把这种立场渗透进去,让被批评者明显感到集体的力量。只有在这时,班主任批评学生个人的行为才能转化为集体的舆论,产生集体批评、集体教育的力量。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犯了错误而又得到同学们原谅的学生,总是力争不辜负集体的信任。集体的宽恕这是比教师的惩罚更加有力百倍的教育手段。

学生通过正确的批评教育,提高其自己的主体意识、自尊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过失产生深深的内疚、羞愧和自责。只有这时,他才能痛下决心,真正接受教训,改正错误,把道德规范的要求、文明的修养和正确的思想内化为自我健康成长的要求。这样,班主任的批评才真正产生预期的效果。

(七)让学生自己先碰碰钉子然后再批评教育

学生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阅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因此,常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不理解,总是采取某种办法加以抵制。对此,适当地调换角色,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碰碰钉子,然后进行教育,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有个班有的学生喜欢夸夸其谈,学习不刻苦,纪律也不大遵守。班主任多次批评,多次讲做学问应扎扎实实的道理也收益甚微。为了解决问题,班主任带学生参观杨贵妃墓,指导他们研究杨贵妃墓的诗碑。回校后他们又围绕杨玉环这个历史人物夸夸其谈起来。见此情形,这位班主任灵机一动,决定让学生自己组织研讨会,讨论造成杨贵妃悲剧的原因。会议由学习委员主持,班主任和应邀而来的校长坐在一旁静听。他们的讨论当然深入不下去,校长在发言时当场给他们泼了一桶冷水,说他们的意见“太浅薄”,“由于知识面所限,还不能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一个个愣住了,校长走后竟好一会儿无人说话。班主任抓住这一时机,在对他们的热情做了肯定后指出:要真正说服人,必须占有大量的材料并对材料做出严密的推理性分析。而这一点,恰恰是你们所缺少的。不怪校长批评你们,如果你们在对大量史料作了扎实细致的研究之后再谈看法,校长恐怕就会是另一种态度了。

从那之后,这个班的学风有了显著变化。一个学生告诉班主任:那次讨论之后,他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浅薄是知识贫乏的后果”,由此而激发了刻苦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碰一碰钉子,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远比班主任要求他们“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效果要好得多。

(八)用自己的过失、教训启示学生

有时直接批评学生,不如班主任以自己为镜子教育学生的效果好。比如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有些班主任常常是声色俱厉地禁止,或以停课、处分相威胁,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对抗心理。与这些班主任不同,有一位班主任从来不讲“禁止谈恋爱”之类的话,他想,学生早恋,是他在处于青春萌动期而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表现,单凭硬性禁止是不行的。我们是过来人,何不以自己年青时的感受和教训去劝诫他们呢?于是,每当这位班主任发现学生有早恋苗头时,不是批评,而是先赞扬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赞扬他(她)的对方的优点,然后在谈起自己中学时代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恋爱情况,告诉他们:男女同学间建立友谊没有错,但切不可谈情说爱,影响学习,也决不能像我们中学时代那样蠢,错把友情当爱情,弄得丧魂落魄。这样,学生都乐于接受班主任指导,也乐于向班主任讲出他们心里话并中止他们的恋爱关系。

(九)给学生做出榜样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被批评者最爱以批评者的言行去观察批评者,如果发现批评者违背自己的言行,他们就会自然地去抵制批评。作为班主任,如果只是“说而不做”,那学生是不会服气的。

有个班主任发现本班清洁区内有堆垃圾。就让班上一个学生去打扫。那学生说:“今天没轮到我值日。”老师说:“我知道,但我现在派你去。”学生心理有想法,边干活边嘀咕,那位班主任听了非常生气,就批评那个学生态度不好,结果师生二人顶撞起来。这事一直闹到学校领导那里才结束。这件事表面上看是班主任胜利了,实际上是失败了。因为他根本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而另一位班主任每次遇到这类情况,不是批评或指派学生去做,而是自己动手。学生们一见老师亲自动手,都不好意思地跑过来帮忙。几次之后,班上的卫生工作根本就不用班主任再去操心,每天都有学生自觉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学校有记录的几次卫生检查中,这个班连续8次获先进,被评为学校卫生先进班。

“身教胜于言教”,当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为学生做出了榜样。

(十)做好批评后的“五防”

批评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不是教育的终了而是教育的开始。为了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批评后班主任必须做出更深入、更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要注意“五防”:

一防学生情绪低沉。批评,不论你采用何种形式,总是一种否定的评价,总是刺激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批评后情绪低落,萎靡不振。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生活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如个别谈心,以明了事实,晓之利害,以疏通思想,求得师生之间的信任。若因批评时言辞过激、态度粗暴,班主任主动作自我批评,开诚布公、态度诚恳方能情感交融,或抓住时机,发现身上的点滴“闪光点”,恰当地予以表扬,来振奋其精神。

二防学生疏远。学生受批评后往往和教师有一个疏远期。好似伤口一样,让其自然愈合时间较长,倒不如主动去接近和关心被批评的学生,伤口的愈合期就会缩短。

三防重复批评学生。批评学生决不能没完没了的“婆婆嘴”,今天批评,明天批评,大事批评,小事批评,弄得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横下一条心”给班主任闹对立的情绪。

四防撒手不管。学生毕竟是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可能做出些是非不分的错事,这些正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以热情帮助,悉心关怀,决不能认为该生“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五防操之过急。学生犯错误有一个过程,改正缺点和错误同样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决不能谈一次话,交一次心,开一次会就了事,务必循循善诱,抓反复,反复抓,春风化雨方能茁壮成长。

四、班主任的批评“禁忌”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没有批评也就等于没有要求,没有教育。但批评必须运用得当,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达到教育、提高之目的,而且可能造成师生感情对立,促使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增加了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因此,是否善于运用批评这一武器是衡量班主任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班主任要对学生正确开展批评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十个问题。

(一)对批评忌厉声训斥

学生犯了错误,做班主任的应当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方法。因为只有讲清道理,分析其错误危害、根源,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提高认识,才能避免下次重犯类似过错。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采用厉声训斥的方法,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厉声训斥属于强刺激的一种,对于犯有严重过错的而又拒不认错,或者屡教屡犯者,给予厉声训斥,促使其猛省,当然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看对象,不分错误大小,不分初犯屡犯,一概厉声训斥,就不妥当了。虽然训斥中也有道理,但训斥本身极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和恐惧心理,不会冷静地思考,达不到提高认识的目的。经常受训斥的学生,对训斥习已为常,无所谓了。尽管班主任讲的再有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尤其是经常的训斥易使学生形成怯懦、粗暴或不诚实的性格特征和不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对批评忌变相体罚

有的班主任对多次犯错误的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不仅容易发火,对其大喊大叫,甚至还动手动脚,变相体罚,这是班主任崇高职业所绝对不能允许的,是班主任自身不文明和无能的表现,极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可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并且为今后的教育设置一大思想障碍。可以这么说,体罚之日就是教育失败之时。

(三)对批评忌当众揭丑

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都很顾及“脸面”。青少年学生有了过错,一般地说都希望班主任保密、谅解和宽恕。因此,班主任最好是单独批评教育,不使他当众丢丑,尤其像中学生早恋一类的错误,最好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即使需要在众人面前批评,也要留有余地,不要过于严厉,对自尊心强的同学尤其应当如此。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横竖横”的思想,拒不认错,或者与班主任的顶撞,走向教育愿望的反面,甚至使班主任自己也下不了台。对学生以往的过错,一般情况下也不要翻老帐、搞清算,应就事论事地批评当前的过错;只有在学生重犯过去同样性质过错,进行分析教育时可以联系起来,否则容易使学生误以为班主任揪住不放、看死了,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四)对批评忌语言粗俗

班主任应该最具有人类的文明和美德,不仅用自己的言论,而且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但是我们有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有时也表现出不文明的一面,语言粗俗,有的则说话尖刻,讽刺挖苦,污辱学生人格,刺伤学生自尊心。语言是一种传递思想的信号,对人的心理、生理都能起很大的刺激作用。讽刺挖苦的话极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气愤、哭、发抖、说不出话、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甚至会做出不顾任何后果的行动来,人为地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切切注意语言文明,举止高雅,杜绝粗俗语言和讽刺挖苦的现象发生。

(五)对批评忌上纲上线

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允许学生申辩,不随意夸大事实,青少年学生的过错一般说来是无预谋,无预见的情形下发生的,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妄加推测,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委屈、埋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

(六)对批评忌千篇一律

批评一定要区分对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基础,因此批评要更多地作理性分析,讲清道理,尽量避免“声色俱厉”;低年级学生,其行为主要是以情绪、临时动机为基础的,因此批评要具体,就事论理,应该怎样,不应怎样,要形象具体,不可笼而统之;要多讲“小道理”,少讲“大道理”。对于“吃软不吃硬”或脾气倔强的学生,教师要力求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先表扬他的其它优点,再批评某一方面的缺点、过错。多作鼓励,切勿顶牛。学生的性格、个性各种各样,教育的方法也要千变万化,没有千篇一律的程式。

(七)对批评忌不调查分析

对于学生的过错,批评前如果不作调查分析,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往往难以奏效。比如有的学生课堂上经常不守纪律,老师天天批评,既有“硬”的,也有软的,但就是不见效果。什么原因呢?因为“病”根没有找着。不守纪律只是表象,不切断不守纪律的诱因,批评当然难以奏效了。“病”根可能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家长娇惯、没有要求;教师讲课不生动,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身体有病或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散漫,任性,没有养成常规学习习惯等等,可能是其中某一种或几种原因同时起作用,造成了课堂上不守纪律。为了解决问题,班主任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八)对批评忌成见看人

批评一定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切忌不作调查,先人为主,成见看人。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一样,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品德品行参差不齐,这只能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不应用凝固不变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变化着的,经过学校的培养、教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对待目前后进的学生,应当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关怀,多作教育引导工作,而决不应该把他们看死;班级出现问题,不要想当然,以为“坏事”都是他们干的;不要动不动就批评,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和进步表现,要增强他们上进的信心。

(九)对批评忌唠唠叨叨

批评时一般只需简明扼要地指出错误所在,讲清道理即可,切勿唠唠叨叨,没完没了。青少年学生最讨厌大人的罗嗦、唠叨。从心理学上说,唠叨是一种重复刺激,听的人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并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唠叨是一种无效批评,不起教育作用。

(十)对批评忌言行不一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班主任讲的一切道理固然十分重要,能起到教育作用,但班主任的行为在学生心目中更加重要,“身教重于言教”。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总是处处注意检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起表率作用。而一个不良思想和作风的班主任.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带坏学生。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班主任首先不应该违犯。那种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班主任,批评学生不会有说服力,甚至会使学生得出错误结论:人都是虚假的,大道理都是骗人的。这就把诚实的人们,把正确的理论都给看歪了,这是一种恶劣的后果。

一则批评的启示

第二节上课铃一响,我正准备进语音室上课,语音室的管理人员气愤地对我说:“熊老师,你班的学生把语音室的一扇窗帘扯下来了。我去问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承认。请你把这个人查出来,要不我就报告校长。”当时,大多数学生围拢在我的旁边,都在察言观色,洞察我的态度。我想:这堂课是上听力课,听力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情绪紧密相关。如果我一上课就追查此事,肯定会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同时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于是,我和气地说:“对不起,您先等一下汇报,等我上完这堂课,我一定查清楚。”听我这么一说,管理人员不好再说什么,只好表示同意。随后,学生们一一就座,开始上课。

出人意料,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很顺利地完成了,效果也比较好。距离下课还剩下几分钟的时候,我通过耳机轻声细雨地对全班学生说:“我不想此事传得满城风雨,这对班集体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也不想当堂追问,这样既影响课堂教学,查出来也对学生本人的自尊心有所伤害。我相信同学们的觉悟,我希望下课后,这位同学能主动来承认错误。”听完这番话,学生们一反原来推卸的态度,改为互相询问和低声指责,表现出良好的集体荣誉感。课后,那位学生果然来找我说明了原委,承担了责任。

事后我认真反思:如果我当堂追问,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结果,而且教学任务也无法如期完成。我为自己能讲究一点批评的艺术而感到欣慰。的确,批评也要讲究方法,它如同医生的手术刀,不注意分寸,就会变为伤人的利器;而讲究方法,则会起到妙手回春的作用。

(作者:熊军梅)

批评,也可以远离学生

老师批评学生,似乎是老师的权力;学生挨批评,也似平天经地义。可是如果不批评也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为什么不让批评远离学生呢?如何让批评远离学生,笔者在实践中有三点体会。

首先,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高中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我们班的学生考得很不理想,一个个垂头丧气。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查找影响考试成绩的各种因素。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反思,挑选其中有典型性的学生在班会上发言。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仍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唯老师是从,主动性不够;一些学生检讨自己太浮躁,不重视基础。通过反思,学生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也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重新找回了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明显的效果。

我觉得,班级管理中出现了问题,班主任不要只看问题本身,而是要通过引导,反思问题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认识和改进。

其次,合理运用激励措施。对学生的不足和弱项,老师如果冷眼相待或一味贬斥,只会让学生更自卑。学校要举行女子排球比赛,我班的女生连发球都不会,真是“赶鸭子上架”。我鼓励说,你们有聪明的脑袋,没有干不成的事。学生被我的热情所感染,尽管手腕处青一块紫一块的,都不以为苦。我把女生的精神在班里做了适当夸大和渲染,一时群情激昂。最终,女生们在比赛中取得令人惊奇的好成绩。

对学生的长处和强项,要舍得表扬,还要掌握好“度”。表扬太多,会让学生觉得太“廉价”,起不到激励作用;表扬太夸张,会让学生觉得难为情,甚至以为是挖苦。

最后,真正把“民主”交给学生。作为一个男老师,我一开始并不崇尚民主式的班级管理,什么事情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未免太婆婆妈妈了,我也不愿牺牲自己的权力。于是,我习惯了替学生做主,学生也唯我是从。这样当了几年班主任,我发现自己很累,学生对我也没有真正认可。我这才开始尝试民主管理,以宽容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如今,无论是班级管理机构的设立、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各项活动的组织、班级文化的建设,都是由师生共同来决定。

有了民主,就自然少了批评。比如说,班干部们定期召开班务会议,总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讨论改进措施。班里有同学犯了错误,不用我出面,班干部们就会研究出处理的措施,或者让他写出书面的说明或反思,或者在班会上讨论。应该说,高中学生已完全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和生活。只要给他们民主,班主任失去的是表面的尊严,得到的是日益融洽的班级氛围和学生的真心爱戴。

总之,要让批评远离学生,班主任应该在充分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引导,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作者:苗金德)

美丽的惩罚

今天去学生宿舍检查,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个香烟头。又有人吸烟!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一定要重惩。是扣分,罚款?是写检查,上报教育处?或者干脆把家长叫来,领他们回去反省?冷静下来以后,我想起以前类似的事情。几年前,班里也有一个经常吸烟的学生,屡屡教育无效,加上有打架、偷盗等其他恶习,终于被我上报教育处,开除了事。还记得他临走时一脸不情愿的表情,现在想起来我有点儿后悔,难道如今我还要如法炮制吗?

几个“肇事者”被查出来了,惴惴不安地来到我面前,求我原谅。我瞪着他们半天不说话,琢磨着怎么处理才好。偶然间,看到校门口的警示牌:校内请勿吸烟。我突然有了灵感,仿佛一道彩虹划过我的心坎。我摆出一副更加严肃的表情,对被我看得心里发毛的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给你们两周时间,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我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

学生面面相觑,眼睛里充满了新奇。

两周后的一个艳阳天,他们兴奋地来请我去看展览。来到学校宣传栏前,我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几个家伙充分发挥了美术特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诫人们吸烟的危害性,还介绍各种戒烟措施,不仅有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和漫画,而且还有一些发人深省的警句:“绅士风度无需用吸烟来逢释”、“买烟何如买书?”

如果不是亲见,我很难相信这是出自这几个家伙之手。望着不断前来观看展览的学生,我由衷地为他们骄傲。而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也发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他们中的一个偷偷问我。

我指着宣传栏,笑着说:“这不是很好的‘处罚’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