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螺旋缠丝的练习

 太极一圆 2013-12-04
关于太极拳运动螺旋缠丝及抽丝,应怎样练习,怎样使学者领会掌握,易学易懂,接受的快、受益得广。

    首先就要看教练员是否能将太极拳的螺旋缠丝,运劲如抽丝的理论精典讲出来,并亲自示范给学习者。如果只从书本上得到理论,不能示范,那只是黑板上种田,学习者只有根据理论来研究、揣摩,它的收效就慢多了。甚至有些讲也讲不出来,更做不出,那就更见效的慢了。太极拳教练员都知道“练太极拳以腰为主宰,腰似车轴气如轮。”

    怎样去体会、理解和感受这句太极拳的精典呢?从字面上讲,腰一轴一轮,它的运行不就是弧形、圆形的连绵不断缠丝运动吗?世界上流行的传统太极拳从陈家到杨家,再衍变成各种各式太极拳,虽然套路形式有区别,但从理论上是一脉相传。

    为什么从陈式太极拳衍变成格式太极拳的形式区别其原因有三:

    其一,一般认为陈式太极拳难学难练,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以强身健体为主,对于陈式的缠丝螺旋不过高标准要求,久而久之会使套路形式的衍变。

    其二,通过正规的训练,名师的指点,刻苦的演练,将套路有继承也有发展,这样将套路有规矩而脱规矩,也使套路的形式改变。

    其三,将套路学会了,就认为可以了,只学了皮毛,不去精益求精,这样的传下来,自然而然的套路就有所改变了,更不能谈内劲的功夫。

    陈照丕老师告诉我们: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老师陈照丕在南京教拳,那时太极拳的发展是一个**,对太极拳的理论探讨大有性情,特别是对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进行各述己见,报刊杂志,一来一往,展开文笔之争,有人讲太极拳有缠丝劲,有人讲没有,有人讲太极拳是抽丝劲,有人讲不对,又人讲缠丝与抽丝有相同之处等……。

    后来记者问陈照丕老师关于缠丝与抽丝的社会现象。陈照丕老师讲,他们讲的都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练太极拳的功夫水平不一样,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也不一样,他本人练的太极拳就不会缠丝,就不会有缠丝劲。他本人练的抽丝劲怎样抽或没有抽丝劲,所以会说没有。不应该强迫人家说有没有,有人讲缠丝与抽丝不一样,因为他本人不一样,为什么强迫人家讲一样呢?

    一个人练太极拳的功夫、水平、理解都不一样,所以言论自由,就各讲各的。没有必要去争论,没有意思…..。就这样一场争论就慢慢地平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