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家电延保应谨慎选择
2013-12-05 | 阅:  转:  |  分享 
  
如今,用家电产品价格5%~10%的费用去购买更长的保修期限已成为家电市场的又一卖点。听起来确实很美,然而事实上许多的延保服务并没有执行到位。广州市电器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荣对此称,“延保并不是指‘三包’,也不是所有家电都适合买延保。”

质疑:延保服务屡遇“踢皮球”

消费者陈先生花55元买了冰箱延保服务,向卖场报修之后,被转给了厂家,厂家却告知产品已过“三包”要收费,结果被卖场、厂家和维修点三方互踢皮球,陈先生投诉无门,质疑商家的延保服务只为圈钱。

市民李先生也碰到了同样问题,他3年前花1万多元购买的液晶电视前不久屏幕坏了,虽然过了厂家的三包期,但当初多花了300多元购买的1年延保正好派上用场。谁知在维修时,却被告知更换液晶屏的费用需要自理,理由是延保只针对整机。因此,不少消费者质疑延保服务存猫腻,保修主体不明,混淆概念。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电器产品,300元以上的均有延保服务,延保期限越长价格越高。例如一款售价4000多元的冰箱价格标签旁贴着一张延保价格明细表:1年70元、2年120元、3年250元、4年400元。

不过,目前我国家电延保服务规范和标准尚属空白,所谓的为家电“延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商家销售牟利的手段,也正因如此,家电延保自出现以来就伴随着诸多质疑。

解释:延保不等于延长“三包”

部分消费者反映,“延保”混淆“三包”的现象十分普遍,销售人员在向消费者推销延保服务时,有意识地通过与国家三包规定联系起来,进行概念混淆,使消费者理解为延保就是延长“三包”。对于上述问题,广州市电器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荣指出,“延保并非三包延续,但销售人员在介绍时多表示这是“三包”的延续,造成消费者对延保产生误解。”

据了解,目前国内家电延保服务主要由两种模式,一种是厂家提供的延保服务,另一种是销售商家提供的延保服务,这是由专业延保机构与家电零售商合作的第三方家电延保。据悉,目前国美的“家安保”,苏宁“阳光包”以及京东的“延保通”都是由第三方维修来提供服务。

蒋志荣解释,商场提供的延保服务,大多是卖场为促销推出的增值服务,与厂家无任何关系,消费者所购商品在“延保”期内出现故障并不是直接找厂家维修。“第三方本来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维修渠道的维修能力良莠不齐,无法提供与原厂维修相比的售后服务,目前也是引起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献花(0)
+1
(本文系萧晓黎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