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3
2013-12-05 | 阅:  转:  |  分享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执教者:应佩娜整理:应佩娜

2009-12-3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大家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士兵/打仗

师:左边是什么?

生:牌子。

师:它上面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一定会被粉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是一场什么战役呢?苏联红军就奔赴前线,他们乘着正义的信念,保家卫国的信念开赴战场。战争之后,这场正义的战争让苏联失去了近三千万的人,这些人都是装订。战后,苏联全国上下几乎没有一户人家的饭桌上的人是整齐的,他们放着一只空碗和一双筷子,那是他们为了怀念亲人已经逝去的亲人。虽然我没有经历这场战争,但是有一个人他姿势自重都参加了这场战斗,以战地记者身份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就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一个人的战争》(板书课题)那我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作者。

(ppt)肖洛霍夫(1905-984)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刚才同学说到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也是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哪部作品?

生:《静静的顿河》。

师:1965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因为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家发现书上也有简介了吗?把它划出来。(学生划注释)

师:那我们现在来看课文,“一个人的遭遇”,题目中包含了哪两个信息点?

生:一个人和遭遇

师:那我们先来看遭遇,这个人遭遇了哪些事情?

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个人遭遇到的事情。大家可以轻声地读出声音来。

(稍等2分钟)

师:有哪位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范鲁娜,你来试一下。

生: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

师:失去了哪些亲人?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生:失去了妻子和女儿。

师:在这之前,还有没有其他事情?第一自然段就在失去了妻子和女儿吗?

生:不是。主人公被关进了俘虏营,成了俘虏。

师:这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吗?

生:不是。

师:那找别的同学帮你一下。

生:受伤被俘虏。

师:这个内容是课文哪个部分中?

生:前文梗概。

师:第一自然段师从哪开始?

生:和上校握手

师:在他被俘虏和上校握手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

生:逃出来。

师:所以,课文是从逃出来,回到自己队伍开始的。

师:那我们概括简单点,最好为四个字。就概括为成功逃亡。

下面第二件事情呢?

生:写信回家。

师:写信回家得知了什么?

生:妻子女儿的死讯。

师:怎么死的?

生:被炸死的。

师:那我们就概括妻女被炸。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

生:第三自然段。

师:家里还有谁?

生:儿子。找到儿子。

师:课文第几自然段?

生:第六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儿子死了。

师:有个同学用词用得好,儿子牺牲。

第几自然段?

生:第八自然段。

师:其实第七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这件事情。

接下来主人公又碰到了什么事情呢?

生:他去了他朋友家。

师:他去他朋友家的时候,心理还没有发生变化。那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生:他找到了新儿子。

师:怎么找到的。

生:领养了一个。

师:这个儿子还是个孤儿,所以可以概括为领养孤儿。

那是第几自然段呢?

生:15自然段。

师:接下来呢?(学生迟疑了很久)还没有找到。请另外同学说一下,胡红露。

生:他非常爱他的儿子。

师:他们生活得很美好。什么事情让他们的生活生活得不是很美好?

生:撞了一头牛。发生了车祸。

师:这是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23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都概括出来了。(ppt)

人在经历不同事情时,人的心理情感就会发生变化。请大家根据主人公经历这些事情时:“我”的心理变化来画一幅情感变化图。

怎么做呢?Y轴上为喜,下为悲,X轴为时间。比如第一件事成功逃亡是悲是喜呢?

生:是喜。

师:那意味着在X轴的上面。

这个点多高,后面的事情怎么画,大家拿出笔,画在书本的空白处或者纸上。主人公经历了6件事情,先把6个点描出来,然后再把情感变化线画出来。

(边巡视边讲解要求)

师:首先第一步,在课文中找出这些事情所对应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把它划出来。划出来之后,根据这些心理变化,确定6点位置,把这些点标上去后,最后用曲线连起来。

(稍等)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罗永的。

(学生画)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有没有同学愿意做一下修改,觉得那点画得不够恰当。

生:第六点不同意。最后领养孤儿怎么比找到儿子还要高兴?

师: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啦。那我们就具体来看看,找到儿子时,描写主人公高兴的句子在哪里?

生:第六自然段。

师:汪静优,朗读一下。

生:喜气洋洋。

师:而且他还梦想这百年之后,能够颐养天年。

那他在领养了新儿子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在第几自然段呢?

生:15自然段。

师:竺静,来朗读一下。

生:他的心理轻松和光明些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他心比之前好一点,好是好一点了,但不是特别好。他心里是好一点了,但心里依然有着悲伤、痛楚,不能与找到自己的儿子相提并论。所以这个应该要稍低一点。

师:那1和3哪个高呢?

生:3

师:我们来具体看看。1的心理描写?

生:激动级了

师:还有,他给他妻子写信时,师怎么说的?

生:竟然吹起牛来了!

师:他写信的时候,知不知道妻子不存在了?

生:不知道。

师:他的心里还怀揣着梦想,是怎样的梦想?

生:退伍之后,一家团圆,包括他的妻子、女儿和儿子。

师:但是当他找到新儿子之后,他又做着怎样的梦?

生:回家抱孙子

师:前面是一家人的团聚,后面是寄望之后回家抱孙子,说明他心中已经有了伤痛,这两点师哪点高,哪点低?

生:第一点高,第三点稍微低一点。

师:那我们再看看下面三点,罗永画得一样,大家画得恰当吗?

生:不合适。

师:那同学们看看孰高孰低呢?

生:第二点的心理描写在第几自然段?

师:邬洁莲,朗读。

生: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我倒在床上,躺了一会,才又把信念完。

信都念不下去了,说明他内心非常伤痛。

师:第四点,儿子牺牲时候,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

生:第九自然段。

师:张瑜,找到了吗?

生:我的阿拿多里的同志们,朋友们,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师:张瑜读得很好,让我们带着悲伤的语气一起来朗读下这些句子。

生:虽然朋友在哭,亲人在哭,但“我”哭不出来,说明他已经悲伤到极致啦。我觉得还有一句,师下面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谁来朗读?

生:我在院里故乡的土地上埋葬了最后的欢乐与希望。

师:这句话哪个词最重要?

生:埋葬、最后

师:儿子事故他唯一的亲人,也是他最后的希望,最后的支柱。在这里轰然倒塌。所以,第二点和第四点哪点低?

生:第四点

师:再看一下第六点,处在哪个位置上?比第二点高一点,还是比第四点低一点,还是两点之间呢?

生:比第二点高一点。

师:为什么呢?要说明理由

生:这次只是失去了物质上的,并没有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师:其实,他最珍贵的东西在之前已经失去了。

这一处的心理描写是哪几句?

生:20自然段。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呆下去。他不是特别地为遭遇车祸而悲伤。

师:那“这颗悲愁的心”师什么造成的?

生:是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是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他的心成为了悲愁的心。即使不是这一件事,他也不会在一个地方长呆下去的。在战争中失去了至亲,让他的心特别痛楚。不是战争,我先给他海能够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另外的工作,长呆下去。所以,这点事在第四点的上面。(画第六点)

师:在第一点之前,主人公是不是生活在这个世上。

生:师的。

师:那应该用哪种线?

生:虚线。

师:后面的也要用虚线,因为他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主人公如此曲折坎坷的经历,是什么造成的?

生:战争

师:在课文中,战争带给了主人公哪些影响?

对于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有哪些影响?

生:第四自然段。在俘虏营里,我差不多夜夜——当然是在梦口——跟尹琳娜,跟孩子们谈话……原来,两年来,我是一直跟死人谈话呐!?

师:做梦,在课文另外一个自然段也写到了做梦

生:26自然段

而最常见的梦是:我站在带刺的铁丝网里面,他们却在外边,在另外一边……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师:这些做梦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非常想念亲人。正是战争让他失去了最挂念的人。

师:前面一句也更为重要。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第一自然段。我的头好一阵习惯陈个自然地缩在肩膀里,仿佛拍挨打一样。说明他被俘时受尽折磨,经常被挨打。挨打成为家常便饭,才让他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师:前面一句:因为两年来没有受过人的待遇。根本不把战俘当做人。挨打时属于什么伤害?

生:皮肉伤害。

师:还有没有?

生:第四自然段。有过家,有过自己的房子,这一切都是多年来慢慢经营起来的,而这一切都在刹那间给毁了,只留下我一个人。

师:战争让他失去了什么?

生:失去家国。

师:吃的呢?

生:他们给我吃得很少。但是次数很多,不然我会胀死的。

师:说明先前怎样?

生:不给吃,不给穿,不给人基本保障。

师:既然有身体上,那应当就有心理上的,心理伤害有哪些?

生:第七自然段。(找到儿子时)夜里醒来,我常常做看老头儿的梦想。

师:这些心理说明他当时非常渴望过怎样生活?

生:幸福,安定,平静的生活。

师:领养孤儿以后,他其实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不?有一句话说明他已经不能再适应这种生活?

生:第24自然段

师: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待下去说明心灵受到了永远的创伤,已经不能平静下来。有其他同学说到26自然段,26自然段有那些话?

生:我跟他不改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有一片漆黑

生: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承受不住伤害了。

师:即使承受不住,他也不想在小儿子面前表现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师:对孩子的爱。

师:面对战争,伤痛在所难免。但作者认为对待战争正确的态度就是以对亲人、对朋友、甚至对陌生人的爱来化解心中的悲伤。“同是天涯沦落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索科洛夫和他的小儿子就会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的小儿子长大了,娶了美丽的妻子,索科洛夫真的实现了梦想,他抱着小孙子,在自家的小院里晒着太阳,等着工作的儿子的归来。让我们在心里这样的祈祷吧。

师:刚才我们说了遭遇,现在来看看“一个人”,这“一个人”指的是谁?

生:主人公——索科洛夫。

师:索科洛夫的职业是什么?

生:退伍军人。

师:打仗之前,表面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哪一句话?

生:妻子贤惠,儿女聪明懂事,家庭和睦幸福。

师:说明这是一个普通的幸福家庭。这就意味着索科洛夫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战争,让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退伍军人伤痕累累。“一个人”仅仅指的是索科洛夫吗?

生:不是。

师:还有谁?

生:儿子凡尼亚。

师:战争给凡尼亚带来了什么?

生:第14自然段。他爸爸在前线牺牲了,他妈妈炸在火车里了。战争让他失去了亲人,成为了孤儿,流离失所。

师:当他见到这个“假爸爸”时,是如何表现的?

生:第16自然段。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师:用了一连串动词,分别是哪些?

生:扑、吻、叫(响亮而尖利地叫)

师:这些动作说明了他怎样的心理?

生:见到爸爸很兴奋,很激动,对亲情的渴望从侧面反映出战争带给他的伤害。

师:凡尼亚是战争的后方亲人,无辜的受害者,而我是个退伍军人,是战争的参与者、亲历者。不管是参与者,还是后方亲人,不管是发动者,还是被迫接受战争的人,都遭到了战争带给他们的灾难,所以有些人说,战争就是一场浩劫。

“一个人”不仅是指主人公索科洛夫,不仅是指凡尼亚,更是指当时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苏联人民这一民族,还是指遭受战争的所有人,乃至整个人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的作业《作业本》阅读语段《一个人的遭遇》。

师:下课。





献花(0)
+1
(本文系红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