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成长三部曲

 玉露清雨 2013-12-02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要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教师像一台复印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思想与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简单平淡。其实不然,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去提炼、不去反思,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不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的教师。一个教师的成长究竟要经过哪些阶段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肤浅认识。

第一部曲:跟着教案走。初为人师,第一次踏上讲台,很怕在教学中发生“意外”,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此,严格跟着教案走,板书、提问、练习,甚至自己课堂上的表情都要提前设计。对于教学内容平均用力,甚至平均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追求面面俱到。其结果是教案如同剧本,课件如同道具,教师如同演员,学生如同观众。在这一阶段,教师不明白到底是教自己还是教学生,教学行为也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而较少考虑学生的意愿。显然,这是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二部曲:跟着教材、教案走。教师在各种教学的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智慧,教师知道了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并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找准了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理解到学生读懂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能够尝试用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去影响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对课堂的各类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表现出更多的艺术性。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局限于课堂、自己的学科,对教育的很多问题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三部曲:跟着学生、教材、教案走。以生为本才是教育教学的真谛。教育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教育的着眼点是人,而不是教材、教案,教材教案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会自己学习。这时,教师能兼顾短期的教学效果和长远的教育效益,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能将每一个细小的教育环节处理的很得体,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受益终生。

不同的教师在这三个阶段所停留的时间是不同的。要想缩短自己走向名师的时间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自我充电,完善自我。凡教学,最后都落实在具体学科上,教学是具体学科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其次还要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本学科知识,还要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加深文化底蕴。面对如今见多识广、求知若渴的学生,教师只有-------勤于读书、精于读书、愉悦读书,才能滋养教师教育的底气与灵气,赋予教师教学的激情与活力,孕育教师开拓与创新的魄力。

2、教学反思,自我掌控。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观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从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师的执教过程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通过教学反思,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察觉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3、借鉴名师,自我创新。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养,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他们的成果我们可以借鉴。但是在师法名师课堂教学中要比较反思,在模仿中创新,在修炼中提升。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课例与名师课例进行比较,找出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名师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运用网络资源,实行同行互动。网络资源能超越时空局限实行资源共享。网络上有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和专题讲座,都可以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同行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等方式,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经验。这种互动可以使许多在我们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以上只是一个“老教书匠”的拙见,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