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夏,有五十三个倭寇,流劫浙、皖、苏三省,攻掠州县二十余处,悍然进犯陪都南京。他们这一路暴走数千里,杀死杀伤四、五千官兵,历时八十余日,最后穷途末路被绝对优势的明军围歼。 这群来自日本的倭寇是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的,时间为嘉靖三十 四年(1555)六月七日。上岸后直截了当地“猪突猛进”,沿途遇小县城则攻打纵火,遇官兵则搏杀。根据《明史》里的记载,这些倭寇“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根据《明实录》的记载,他们在攻打南陵时,南陵县派出三百官兵守城,倭寇冲溃守兵,并冲进县城纵火焚屋。县城周边三个县府的官员率兵来援,交手时,官兵“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遂俱溃。” 当时留守南京的军队不下万人,周围卫所合计有明军十余万。但是“贼逐直趋南京,其酋衣红乘马张黄盖整,众犯大安德门,我兵自城上以火击之,贼沿外城小安德门、夹岗等门,往来窥觇会城中,获其所,遣谍者,贼乃引众由铺岗趋祩陵关而去。“突遭袭击,南京举城鼎沸。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据当时在南京翰林院任职的何文俊所言:“贼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这些倭寇最终没能攻下南京,被苏松巡抚曹邦辅、副使王崇古率领佥事董邦政、指挥张大纲、把总娄宇等,督率数千官兵全部歼灭。 这股倭寇的最终战绩是:横行三省共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郑若曾对此感慨无比:“其所经历八郡,转战三千里,凡人材、物力、地形靡不了然于胸中;不杀人,不掠财,不奸妇女,周流深入,其志讵可测耶!” 关于这伙倭寇的人数,时人记载不一,有称“五十三人”,有称“六七十人”,有称“七十二人”,考虑到“五十三人”说的郑若曾在抗倭总督胡宗宪幕中,战役记载都是出自军方塘报,应该比较正确。 开放区历史大牛比较多,不知道有没有对嘉靖年间的这一历史有所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