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练太极拳

 太极拳养生 2013-12-06

学练太极拳 - 双丰收 - 双丰收博客小屋

 一、学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1、明三节:人身分为三节:头为上节,腹(躯干)为中节,腿为下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上节主要是对百会、五官、精神的要求。中节主要是对立身和内气运行的要求。下节主要是对裆、胯、腿、膝、踝、脚及虚实转换的要求。

2、虚领顶劲:悬顶(百会),竖项,收颏(ke),顶含掤劲,但不可用力、用意过甚。

3、二目传神:目不旁视,不呆滞,运行过程中眼神系于中指端。

4、表情庄重:口轻闭,齿微合,耳听背后,兼顾左右。面目表情要庄重、平和,神态自若。不能拧眉瞪眼,矫揉造作。

5、呼吸自然:舌抵上颚,鼻呼鼻吸,吸气时上走命门,气贴脊背;呼气时下沉丹田。收劲为吸,发劲为呼。初练拳时不必考虑气路,自然呼吸即可。

6、立身中正:悬顶竖项,脊椎竖直,上下对拉拔长。运劲过程中,腰为主宰,节节贯穿。

7、沉肩垂肘:架肘是练拳中的大忌,松肩垂肘是各式太极拳的共同要求。两肩要平,腋要虚而略有外撑之感,肘不能贴肋,也不能离肋。两臂非圆即弧,不失掤劲。肩、大臂、肘、小臂、腕、手,要节节贯串。

8、扬指坐腕:也称“舒指塌腕”。腕宜沉宜活,在解脱擒拿及转关折叠时非常重要,“转关在肩,折叠在腕”。但注意坐腕要自然,不可僵硬。舒指是指五指自然伸开微屈,不可用力,掌心要微内涵。

9、含胸拨背:胸部放松微内含,以利气血的运行及加强脊背的掤劲。陈氏太极拳要求含胸塌腰,不强调含胸拔背。“拔背”,容易被人们误解为提拔之意而做成弓背。在打拳过程中,胸部要自然畅舒。所谓“拔背”,是指大椎与尾骨之间有上下对拉拔长之意,但须在有意无意之间。

10、松腰落胯:腰部放松,胯部松沉,以利身形变换和步法转换。“发动主宰于腰,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不论动作大小,都要从腰部起动。呼气发力时,命门应有向外膨胀之感。

11、松胯圆裆:胯要松虚,裆部撑圆,以利劲力的蓄发转换。(会阴处为裆,会阴两侧之髋骨为胯)

12、尾闾中正:练拳时尾骨保持正中位并放松自然下沉,以保证立身中正并利于脊椎的拉长。吸气时尾骨有微微向里上翻之感,有利于真气由会阴上达命门而通督脉;呼气时尾骨有微微向下松沉之感,有利于真气下沉丹田而通任脉。但不可用意过甚,初练者不可强求。

13、两腿曲蓄:两腿曲蓄迈步才能平稳、轻灵。移步时,腰胯放松,以膝领小腿,以小腿领踝,以踝领脚,节节贯串。迈步似猫行,如探深渊,如履薄冰。脚落地时要“五趾抓地涌泉空”,即脚趾铺开微扣,但不可用力,脚心微涵空。要注意落步如踏毯。

14、两膊相系:两膊间如一线相牵,相系相吸,运动起来关联协调。

15、两腿相随:两腿间如一线相牵,相系相吸,运动起来关联协调。

16、上下相随:上部肩、肘、手,下部胯、膝、足,以腰为轴,协调运动。

17、周身一家:四肢百骸协调一致,一动俱动,一静俱静。

18、裆走下弧:所谓裆走下弧并不是说裆部要低下去,而是指移动重心时裆宜有松沉之劲,身体不能有起伏,以保持下盘的稳定的和劲力的发挥。

19、节节贯串:是指气、劲的传导和外部关节的运动循一定走向依次而动。起于脚,动于腿,主宰于腰,发于脊,递于肩,催于肘,形于指,周身一家,完整一气。

20、气沉丹田:以意念引导气息下行沉至丹田。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气沉丹田和专修气功所说的气沉丹田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是说练太极拳时,胸中空明,小腹部松沉,即略有沉实感。也就是上虚下实的要求。但不能用意过甚。

21、用意不用力:以意念引导动作,不用拙力。

22、神气鼓荡:精神振作,气机活泼。

23、动静无间:行拳要动中寓静、静中寓动。

24、刚柔互寓:太极拳是柔中寓刚、刚中寓柔的功夫。不能使拙力成刚,也不能偏柔成软。打拳时只要注意掤劲,无心求刚刚劲自生。

25、前趋后撑:两手向前发劲时,两臂间(大椎)有后撑(掤)之劲。也就是常说的对拔对拉之意。

26、身前移腰胯随:身体(重心)前移时腰胯要相随,不可伸头探肩,以保持身法中正。

27、身后移大椎领:身体(重心)后移时,大椎有后领之意,以保持身法中正。

28、于有人处若无人:练拳时心无杂念,神不外驰,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29、于无人处若有人:练拳时应明确方向、力点、劲路和招式的技击含意。

30、先开展后团紧:练拳时先求开展以练形体筋脉,后求团紧以练招法内力。

31、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打拳时要像走路一样轻松自然,临敌时,要把对方看作蒿草,充满必胜的信心。

 二、练拳易犯之病

1、扁:动作不饱满,圆不足,有缺陷处。

3、撑:根节撑乍,动作僵滞。

4、懈:四肢开展过大,没有相吸、相系、相合之意。

5、散:动作不协调,支离破碎。

6、僵:不能放松,用拙力。

7、拘谨:动作放不开,不舒展,不到位。

8、拱肩:肩上拱、上挺、上拔。

9、偏:立身不正,晃肩,前俯后仰,左歪右斜。

10、架肘:肘上翻、上翘。

11、挺胸:胸部突出,往往伴有身体后仰。

12、低头:低头看脚下或地面。拳谚:“低头弯腰,传授不高”。

13、弯腰:探头弓背,腰不能竖起。

14、突臀:上体前倾,臀部向后突出。

15、板腰:腰僵硬,转动不灵。

16、腆胯:胯部前挺。

17、绷胯:胯部后挺。

18、游胯:两腿重心转换时裆部划大弧。

19、蹋胯:裆劲不足,胯部松散无支撑。

20、荡裆:马步、弓步时裆低于膝。

21、尖裆:也称“人字裆”,裆不圆。

22、敞裆:两膝外撑,裆开膝不合。

23、拔根:支撑脚脚跟离地。例如,做拍脚、蹬脚、分脚等动作时,支撑脚的脚跟离地拔起。拳谚:“拔根拧站,不如不练”。

24、喝风:做仆步时,脚前掌外缘离地。

25、眼呆:拳走眼不跟。拳谚:“手到脚也到必定受过教。手去眼不趋,必是偷来的”。

26、憋气:呼吸不自然。

27、手颤:腰劲不足而故意追求梢节的弹抖劲,或者打拳时由于心理紧张导致手发抖。

28、单摆:做动作时两手不能协调照应。

29、站拳:打拳时架势过高。

30、浪里行:打拳时忽起忽落,起伏过大。

31、式不清:招式不清晰,拖泥带水。

32、双重:分不清虚实。

33、神驰:心不在焉。

34、翻靴亮底:迈步时抬脚过高,支撑腿力量不足,身体后仰。

35、落地砸坑:支撑腿力量不足,重心前移过快,造成迈步时落地不稳。

 三、学练太极拳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支架子:也称“摆架子”,是指将套路中的每一式分解来做,力求动作规范、准确。练习时要注意放松(心静体松),松开骨节,去除僵力。这一阶段,主要是掌握、记忆每个拳式的基本结构和动作要领。

2、盘架子:也称“走架子”、“走套路”、“行拳”。是指把各拳式依次连续起来做。初练,时感手忙;再练,又觉脚乱;还练,便知腰不灵。这一步耗时较长,“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练习注意放松,去僵求柔,以达行拳平稳、圆活、连贯、柔顺之目的。这一阶段,是提高基本功的重要过程。

3、正架子:也称“改拳”、“定架子”,是指对不准確、不到位的拳式逐一进行纠正,直至合乎规范要求。这一阶段,往往结合“拆架子”进行讲解练习。所谓“拆架子”是指由老师将各有关拳式的攻防含意逐一讲解示范,以明确拳式的力点关系。“拆架了”也称“解拳”或“拆招”。

4、练劲路:结合拆架子,练习劲路。架式走低,明确力点,注重意念,掤劲暗送,劲达四梢,力由脊发,节节贯串。注意劲力的呑、吐、收、发,行拳劲力饱满,定式支撑八面。这一阶段主要是拉长筋脉,增强五弓弹性,增加行拳气势。

5、练神韵:练拳要以心练,心动意生、意领神随;时刻注意虚实的转换和手、眼、身、步的相互协调配合,眼随手转,手随身动,步因身换,身随步移,周身相随,形神合一;外示安逸,内固精神,轻灵圆活、沉稳浑厚。熟练时,行拳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如微风拂柳,似静水泛舟。

6、练虚灵:练拳时仔细把握虚实、劲力的细微变化,处处虚实分明而转换极灵动,式式开合有度且收发尽自如。动静无间,刚柔互寓。行拳勿忘勿助,宇内无我还有我。拳架纯熟之后,拳不在形,也不在意,忘其形,无其意,无形无意拳自行,如轻梦神游,似细雾腾空。移毫厘可度近远,加一羽能权轻重。

总之,太极拳要经历一个形练、心练、神练的过程。

 

四、练拳须注意的事项

1、合理合法:即合乎拳理,合乎规矩。打拳时力求做到:松而不散,柔而不软,快而不乱,慢而不滞,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力点准确,拳路清晰,圆活柔顺,动作细腻,虚实分明,开合有度,刚柔互寓,形神兼备。

2、求凝不求霸:“凝”,是指庄重、安舒。要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不浮不躁。“霸”,是指霸气,张扬。不要飞扬跋扈,目空一切。

3、求灵不求秀:“灵”是指虚灵,练功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之说。走架子时要做到轻灵沉稳,舒展饱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不能把拳式体操化、舞蹈化,追求娟秀、柔美,以免把架子练成所谓的“花拳绣腿”。

4、尚意不尚力:走架子要注重意念,要做到意动身动、身随意转。要心无杂念,意不外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身心合一、内外兼修。不要“荡”意,不要妄动,不要横气填胸、攒劲发力,僵腿直拳、猛推硬架。要渐悟“至柔至刚,至缓至速”的道理。

5、认真、扎实:打拳时要按动作规范要求认真、扎实地练。不要只求记招式、记路子而不下身法练习。否则,久而久之,架势变形拳变“味”,把拳练“滑”,孤僻以后,很难纠正。

 

明确目标把握方法

   目前,接触太极拳者大概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型,二是业余爱好型。专业型又分为学术研究、专业运动。业余爱好情况则比较复杂:一是猎奇。有些人看到别人打太极拳,感觉很新鲜、好玩,或者听别人讲太极拳的好处与神奇,于是出于好奇心尝试性的学习。二是健身。听说太极拳健身效果好,于是跟在别人后面学练。不求规范,不求甚解,只求通过练拳达到健身的目的。三是表演型。看到别人拳姿很优美,在赛场上、表演场上赢得掌声与好评,也想一试身手。四是发展型。通过练拳,逐渐认识到太极拳的深奥,力求学到真正的太极功夫。对有些爱好者,这几种情况也可兼有,并逐渐转换。爱好者要针对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套路和练功方法。

关于套路问题。一般太极拳套路分为简化套路(如24式拳)、中级套路(如48式拳)、竞赛套路(如40、42、陈式56式拳等)和传统套路(如杨式81、85等;陈式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等;还有吴式、武式、孙式、李式等流派的传统套路)。简化拳和中级套路都是普及套路,比较适合于初学者或对拳技要求不高,作为普通锻炼身体的人群。竞赛套路,也可以说是技术性套路。其套路长短适中,一般练一套拳5-6分钟。其技术动作结构较复杂。比如42式拳,是由杨式、陈式、吴式、孙式、形意、八卦等技术动作组成的。竞赛套路主要是用来检验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范围、技术水平。竞赛套路也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者的提高套路。传统套路一般是指拳式未经过删减的原始套路。传统套路在以前是传统习武者练功的母拳。由于传统套路是根据人的生理结构特点、技击技术要求、阴阳转换理论等编排的。传统套路在转关换劲、接卯斗榫上都比较科学、流畅,对增加基本功及内功功力比较有效,所以常称“基功拳”,也称功力拳。如果想达到较高层次,应该重视传统套路的练习。

开始练拳时不要学得太多太杂,不能有“人家会的咱都会,人家不会的咱也会”的思想。有些人各种拳术、器械套路学了一大堆,没有一样精,对提高功夫有害无益。先练好一、两套传统套路。并且在拳术套路练得较好时再练器械。如果参加比赛,可以同时选练常用的竞赛套路,但应以练传统套路为主。只要传统套路练得比较好了,其它拳术便可融会贯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练拳者来说,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三分拳、七分功”,基本功好了,学练太极拳自然容易很多。基本功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内功。

    学练太极拳最好有老师的现场指导,尤其一些高层次的东西,用文字很难描述得清楚,心传口授才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很多爱好者身边没有技术很好的老师,只能跟着光盘和书本学。不过,这并不说明学不好、练不好。只要认真、细心,理论实践相结合,还是可以学好练好的。至于拳式规范问题,很多教材规定的不尽相同,光盘上的示范演练也是五花八门。不过,练拳不必过于拘泥于细微的差别。比如说方向问题,有的规定30度,有的规定45度。这都无所谓,只要相差不大就行了。关键是任何拳式都不能违背拳理,这是最重要的。

    关于理论问题,没有理论就无法准确理解拳式的内涵。但学习理论不能追求和迷信高古的理论,空谈理论是没用的,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太极拳,首先从思想上消除对太极拳的神秘感,树立学好、练好的信心。学习太极拳还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尤其学习新动作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规范。常言道:“学拳容易改拳难”,如果开始学习动作不规范,等熟练之后形成孤僻动作,再改就困难了,起码要走不少弯路。太极拳是一种奥妙无穷的功夫,要达到高层次,确非易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树立信心,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能功成圆满。

 

学拳至要

学者不管从哪一派太极拳入门,都不能以学会拳架为最终目标。必须进一步领悟其内在的实质,并有所改进和提高。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得意忘象”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形相是为了帮助了解理法的,理法得到了,应该根据理法去创造更完美的形相,事物就是这样进步的。学习太极拳勤思善悟是非常重要的。“书不熟,多读则熟,艺不精,熟思则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这些谚语都强调了主观因素的重要性。艺精无绝,学无止境。功夫就像千层饼,揭了一层又一层,不是会打几套漂亮拳就可了结的。省悟了这些,才算与太极拳结缘。“无缘人进得寺庙却难成佛,有缘人虽处乱世亦成正果”,所以,道行功果存乎己心。

 

最全的太极拳资料大汇集 - 双丰收 - 双丰收博客小屋
  

 

点击图片进入对应日志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