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潮汕民居的建筑艺术

 茶香飘万里 2013-12-06

欣赏潮汕民居的建筑艺术


□吴必章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形式,是潮汕传统文化的缩影。因为民居既为历史留下物质的实质实体记录,又为历史刻上精神的烙印。明清时期的中国民宅中,房式有严格的等级,在潮汕民居建筑中的“驷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和“竹竿厝”的形式,可能就是房式的等级。50多年前,笔者就已经欣赏过陈慈黉故居的建筑艺术。当时是1952年12月,笔者有幸到粤东师资训练班学习,校址设在澄海隆都镇前美乡陈慈黉故居内,占地面积2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由四座宅院组成,每座宅院的主体都是潮汕民间的传统建筑“驷马拖车”的格局,然后又在外面建起一围两层的西式洋楼房,这些楼房面朝庭院,后墙向外,就像围墙一样,把每座宅院围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宅院。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潮汕近代民居的建筑水平,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从清末开始兴建到抗战前才完成,是潮汕地区大型民居宅院中最有代表性的。

陈慈黉整个大宅院总共有大小厅房506间,宅院前面有一片空地,是传统建筑“驷马拖车”的大埕。在过去,它是用来放置客人的车马。训练班利用这个大埕搭上竹篷作为大礼堂,供1000多名学员上课。500多间厅房足够学员居住和活动。过去来陈慈黉故居,从汕头可乘船直达前美乡,很方便。该大宅院先人将其建在前美乡,那时该乡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色真迷人,可与江南水乡媲美。宅院前是一条水清见底的小河,给人以环水抱藏风聚气高新幽静之感。笔者1982年转业回汕头后,又多次旧地重游。现在的陈慈黉故居仍保持原貌。但遗憾是小桥、流水已无踪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陈慈黉故居)

去年,笔者又到被称为“九龙吐珠”的潮阳铜盂明安里参观,再次观赏潮汕大型民宅的建筑艺术。明安里占地近二万平方米,民宅瓷砖围墙上以墨绿色琉璃瓦当脊顶,严实构成方形外框,古色古香。以前,一般有钱人家建四座“四点金”抱一座祠堂 俗称“驷马拖车”)已经是十分了不得,可明安里却建了一套由八座“四点金”抱一祠堂,连后库(相当一座“四点金” ,堪称“九龙吐珠”。明安里除继承潮汕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外,还有再创新的。如明安里建筑渗透整个设计概念,蕴含着潮汕民俗文化。不管哪一幅泥塑彩眉,哪一根柱梁油漆彩绘画,都是彩艳映照,熠熠发光;每一处龛凳门棂的金漆木雕都流彩溢光、金碧辉煌;每一处楹载石雕都栩栩如生、剔透玲珑;每一处飞檐垂带瓷嵌图景,都五彩斑斓、璀灿夺目。加上那磨得光亮的石柱石板和屋顶琉璃瓦当,把日月灯烛的光辉映照得富丽辉煌,令到此参观的游客大开眼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潮阳铜盂明安里)

不久前,笔者又随汕头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到惠来县葵潭世铿院参观。世铿院是林世铿先生于1997年兴建,2004年竣工的,历时8年8个月,建筑规模宏大,工程精工细作,是潮汕民宅建筑艺术又一颗灿烂明珠。步入世铿院,眼前是前后两个大埕。前埕东西长廊壁上刻有数百幅名家书画,中间有“八骏马图”雕塑和“九龙鲤鱼”喷水池。后大埕有林世铿塑像、余氏母子情的塑像,以及林世铿先生的生平壁雕等,院侧种植花草盆景。这里鸣泉不息,喜鹊盈门,给人们仙境般的感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惠来葵潭世铿院)

世铿院的祠宇是三进相依,九座 四点金 合一。院中画栋雕梁,金镶玉琢,别具气派,极盘工巧。青砖绿瓦,木刻石雕,长廊贯通,古色古香。潮剧人物是木雕和金膝画为主。小件木雕雕刻鹿、麒麟、绵羊、凤凰等潮汕人喜爱的吉祥物。院内摆设许多造型美观的盆景。院中后进中座之中梁采用福建省武夷山原始森林的福杉。世铿院范围之大及其工艺精细,内容丰富,堪称集传统建筑艺术与文化艺术之大成,参观了3个小时,还是走马观花,让人留连忘返。

以上看到的三处潮汕民居建筑艺术,各有所长,各有特色,都是潮汕文化艺术的精华。潮人喜爱诗书画,古代和现代潮人诗书画家辈出。这三处潮汕典型民宅都有共同特点,就是宅内有名家口唾珠玉,笔铺烟霞。陈慈黉故居的“龙虎门”书法石刻,大多出自名家手迹,什么字体都有,行、楷、草、隶甚至篆书,琳琅满目。有5幅刻文是清朝名人朱汝珍所写,实在难得。

潮阳铜盂的明安里将祠前的照壁 围墙 ,建成了历代百位状元墨宝的碑林,再在碑林前建筑一条屋顶错落有致、地面笔直如线的长廊,以方便游客观赏。其中的牌匾和壁联,还邀请国内数十位现代“重量级”的书画名家题写。世铿院有国内和潮汕诗书画名家无偿赠以丹青墨宝,悬挂于厅堂及围墙内的东西长廊。这三处墨宝,琳琅满目,俱皆珍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