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鑄“九鼎"现在在哪裏里

 三味書屋754 2013-12-06
   禹鑄“九鼎"现在在哪裏里

★★★三味書屋754》2013年12月06日編輯整理★★★

                   ★★★★★

 
鼎,最初的作用是廚具,用來盛放食物。先是用陶土制作,隨著生産力的提高和冶煉技術的發展,至商周時普遍用青銅來鑄造。後來社會發生變遷,鼎就成了特權階層的象征和權力的標志,平民階層嚴禁使用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視爲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壹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
    鼎被賦予神聖的色彩,起源于禹鑄九鼎的傳說。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當于現在的鍋,用以炖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裏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並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壹般的炊器而發展爲傳國重器。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爲“定鼎”。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都鎬京。 
                                                      大禹塑像
  據《春秋左傳》記載,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爲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壹鼎象征壹州,並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爲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壹昌盛的象征。 
    九州指冀州(河北、山西、遼甯)、衮州(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青州(山東、遼甯壹部分)、徐州(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淮河以南,東南至大海)、荊州(湖北南部、貴州、廣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陝西南部、四川、雲南、貴州北部)、雍州(陝西、甘肅、新疆、青海、西藏)。 
   九鼎,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它的鑄造工藝,標志著中國曆史已結束了荒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曆史上雖有衆多有關九鼎的記載,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它就不知隱身何處了。 
   《墨子·耕注》說:“九鼎既成,遷于三國。”三國指夏、商、周三朝。意即九鼎鑄成之後,曾經流傳了夏、商、周三個朝代。據此,我們可以推斷:九鼎在曆史上確有其物。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壹楚莊王勢力日益強大,他野心勃勃,意欲取代周王而定天下。壹日,周定王派人爲他舉行歡迎之禮,典禮之中,楚王公然蔑視周王,“問鼎大小輕重”,當即將歡迎他的周王使節嚇出壹身冷汗。楚王滅周的野心暴露無遺。從此,人們把爭奪政權稱之爲“問鼎”。 
    幾經滄桑,九鼎下落不明。在司馬遷的《史記》曾有記載: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25年 ,周赧王死後,秦穆公把九鼎從周王朝都城雒邑掠到秦國都城。 
    但東漢史學家班固卻反對司馬遷的說法。班固在所著《漢書》中說,周顯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 ,九鼎沈沒于彭城今江蘇徐州 泗水之中,後來秦始皇壹統天下後,遲遲找不到     九鼎,總覺得心存遺憾,在南巡時,曾派數千人在泗水中打撈,但壹無所獲。 
    到了清代,曆史學家王先謙對九鼎的去向作了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觀點。王先謙在《漢書補注·郊祀志》中提出:由于周朝末年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逐鹿中原,九鼎成爲群雄爭奪的焦點,爲了息事甯人,周王不得不毀鼎鑄錢,對外則詭稱不知去向,免得各路諸侯兵刃相向,興師問罪。 
    毫無疑問,九鼎作爲鎮國之寶,確實存在過,並曾經流傳兩千余年。但是,九鼎是否仍然存在、存在何處,至今仍是埋藏于衆多中國人心裏的壹個謎??




《歡迎進入
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