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藤药类集锦【一】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2-07
藤是棕榈科鳞果亚科省藤族中13个属600多种植物的统称。藤原产于热带地区,在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皆有分布。藤与其他棕榈科植物最大的分别,是它们多数为藤本,攀缘于其它植物上,与棕榈科其他品种的高大树干相比,有很大的分别。在外表来看,藤的叶片与竹有点相像,但不论是叶脉或茎的形态都完全不同。现时世上有70%的省藤族植物都位于印尼。

藤是种密实坚固又轻巧坚韧的天然材料,具有不怕挤、不怕压、柔韧有弹性的特性。


丝瓜藤
丝瓜为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
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丝瓜藤煎剂、丝瓜藤鲜汁及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麻醉狗口服丝瓜薛煎剂5克/公斤,对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小鼠口服丝瓜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有明显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红的作用(酚红法)。
②抗菌作用:丝瓜藤粉煎剂与酒精浸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作用稍强,丝瓜藤鲜汁无抑菌作用。
【性味】《本草求原》:"苦,微寒,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
舒筋,活血,健脾,杀虫,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
①《纲目》:"藤及根,治齿匿、脑漏,杀虫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脉,话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调经。"
③《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咳化痰;解毒杀虫。主腰膝酸痛;肢体麻木;月经不调;咳嗽痰多;鼻咽;牙宣;龆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1.《纲目》:藤及根,治齿NI、脑漏,杀虫解毒。
2.《本草求原》:和血脉,活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调经。
3.《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摘录】《中华本草》


南瓜藤
【别名】番瓜藤(《本草再新》),盘肠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夏、秋季采收。

【性味】《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清肺,和胃,通络。治肺结核低热,胃痛,月经不调,烫伤。
①《本草再新》: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肾水。治肝风,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去诸风。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治肺结核低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切断滴汁。外用:捣汁涂。

【附方】

①治虚劳内热:秋后南瓜藤,齐根剪断,插瓶内,取汁服。(《随息居饮食谱》)
②治胃痛:南瓜藤汁,冲红酒服。(《闽东本草》)
③治各种烫伤:南瓜藤汁涂伤处,一天数次。(《福建中医药杂志》2(1):8,1957)

鸡血藤

鸡血藤是一种药材名称,而中医中很多药材也都有藤这个字,那么鸡血藤药名的区别有哪些呢?

  鸡血藤药名的区别:命名

  鸡血藤中药学的命名方法丰富多彩。就藤类药材而言,凡是鲜品砍断时能流出红色汁液或皮色发红的,传统习惯用“血”“红”“赤”等字命名,于是就有了鸡血藤、大血藤、血藤、红藤、赤藤诸药名。这些或混杂或重叠的不规范药名,给实际用药带来了极大麻烦。http://detail.1688.com/offer/572360104.html

  鸡血藤药名的区别:鸡血藤

  鸡血藤:为豆科攀援植物密花豆、香花崖豆藤、常绿油麻藤等的藤茎。有人认为该药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但考其植物描述和附图与现今不同。其真正名实相符之名出自清代汪昂《本草备要》,其它本草学还载有“血风藤”、“血藤”等别名。有些地区如东北、西北、中南把木通科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即红藤、大血藤,后述)作鸡血藤用,云南把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及中间五味子的藤茎作鸡血藤用。正通的鸡血藤主产广西、广东,性味苦甘温,归肝经,有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等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血虚经闭等妇科病以及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软、血虚痿黄等,治白细胞减少也有一定疗效。

  鸡血藤大血藤、红藤:二者同指一物,系木通科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主产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个别地区当“鸡血藤”用。“大血藤”之名始见于《简易草药》,“红藤”之名首载于《浙江中药手册》。其别名甚多,《图经本草》称血藤,《植物名实图考》云“今江西庐山多有之,土名大活血”,其它还有活血藤、血通、血木通、山红藤、红血藤、五花血藤等等。当代本草学《中药大辞典》、新版高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均载为“大血藤”,而新版高校教材《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切用》 (2000年1月版)则载为“红藤”。其性味苦平,归大肠经,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止痛,消瘀散结,杀虫利尿,治疗肠痈腹痛,热毒疱疡,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及蛔虫、绦虫等病。必须说明的是,在《本草纲目-草部-十八卷》中载“省藤”,李时珍录自《本草拾遗》,另释其名为“赤藤”、“红藤”,从其所录“生南地深山。皮赤……”,有“治诸风,通五淋,杀虫”之功以及其发明来看,此药应为大血藤,可惜古今多种本草著作未予录及或澄清。

  鸡血藤药名的区别:血藤

  血藤: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其果实即知名中药南五味子的藤茎),分布在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省,其名实相符之名始载于1960年版的《四川中药志》。其别名也甚多,《草木便方》载为“大血藤”,《天宝本草》载为“活血藤”,其它还有黄皮血藤、气藤、小血藤等。《图经本草》之“血藤”非为此物。其性味辛酸温,有养血消瘀,理气化湿等功效,可治疗痨伤吐血、肢节酸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病。可惜的是现今许多药书如新版高校教材《中药鉴定学》、《中药学》均未载此药。

  鸡血藤药名的区别很多,大家在生活中都要知道的呀。


雷公藤

 

【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


【性味】苦、辛,凉。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搽患处。


【注意】不可内服。敷药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附方】

①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凋擦患处。(《湖南药物志》)


鸡屎藤

 

【别名】斑鸠饭、女青、主屎藤、却节、皆治藤、臭藤根、牛皮冻、鸡矢藤、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白毛藤、狗屁藤、清风藤、臭屎藤、鸡脚藤、解暑藤、玉明砂、鸡屙藤、雀儿藤

【性味】甘酸;平


【归经】心;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蛟蝎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30-60;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汪连仕《采药书》: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虫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

2.《李氏草秘》:煎洗腿足诸风,寒湿痛,拘挛不能转舒。

3.《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4.《本草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http://scm./tc/home/index.php

5.《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同米擂食并敷。

6.《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

7.《草木便方》: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治病后虚肿、耳鸣。

8.四川中药志》:治失眠,久咳。

9.《重庆草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鸣,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

10.《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酸痛,跌打损伤,肝脾肿大,无名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三叶木通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炮制】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脾;肾;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生疮;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注意】

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2.《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独角风

 

【别名】篦子王、梳篦王、薄叶红厚壳、独角风、铁将军、跌打将军、碎骨莲、皮子黄

  【来源】藤黄科胡桐属植物薄叶胡桐,以根、叶入药。全年或秋冬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止痛

  根、叶: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痛经。

  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叶0.5~1两;叶外用适量,研粉撒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沉香木
【别名】紫 Z H A N木、紫真檀、赤檀、胜沉香、紫檀香。
【性味】咸;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和营;止血定痛;解毒消肿。主头痛;心腹痛;恶露不尽;小便淋痛;风毒痈肿;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注意】《本草从新》:痈肿溃后,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俱不宜用。

【附方】①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 紫檀末敷。 (《肘后方》)②治卒毒肿起,急痛: 紫檀,以醋磨敷上。 (《肘后方》)

【各家论述】
1.《纲目》: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隔。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2.《本草经疏》:紫真檀,主恶毒风毒。凡毒必因热而发,热甚则生风,而营血受伤,毒乃生焉。此药咸能入血,寒能除热,则毒自消矣。弘景以之敷金疮、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敷金疮良。
3.《别录》:主恶毒,风毒。
4. 陶弘景:摩以涂风毒诸肿;又主金创止血;亦疗淋。
5.《日华子本草》:醋摩敷一切卒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