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思想真谛

 非常名5591 2013-12-07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写到: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三十九章进一步说:

昔者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这几句话数量虽少,确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当然,老子在正面阐述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对当时存在的诸子百家思想进行了理论批判,尤其是对于有深厚哲学基础和历史史料基础的孔子儒家的理论批判,占据了《道德经》很大的篇幅。老子正是通过这种正反两面论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

老子思想理论的核心的道法自然,在《道德经》中论证了自然与道,道与天、地、王的关系,其落脚点在王制上。老子处于西周末期、春秋之际,他的思想受到的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硬约束制约,另外老子当过国家图书馆馆长,属于体制内的知识分子,这些都是我们后人认识老子思想所必须懂得的历史人物时空环境和社会地位环境框架,因为这些硬约束决定了老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理论的深刻性。

老子论证道,不仅仅是在讲哲学,他的落脚点是在当时周朝政权权威的削弱,群雄崛起,战乱、动乱的民不聊生的社会制度上。他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与孔子的看法是一致的,只是在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两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当然与他们不同的哲学思想相关,也与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看法相关。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从客体哲学的角度看世界,本质上是继承了上古时代以来中国人尊天地的自然崇拜传统,在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的倾向,这在严格的等级社会中他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他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一个等级社会的统治者会照此行事的。

相反,孔子是从人的主体角度看世界,因而孔子主体哲学带有某种颠覆传统哲学意味,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人的作为,孔子的礼,就是要重建和恢复等级社会秩序,克己复礼作为最高政治理想,在王制时代虽然没有实现,但是随后的中央集权制的皇权时代却成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老子的客体哲学和孔子的主体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忽略了经济发展阶段对社会制度和社会主流思想的决定性影响,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提经济问题,之谈社会制度,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传统哲学中普遍存在的基础性问题,它严重影响到传统哲学的普遍有效性。

什么是道法自然?

什么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

什么是法?《康熙字典》“法”字条目中说:

《尔雅·释诂》:法,常也。

《释名》:法,偪(逼)也。逼而使有所限也。

效法也。《易系辞》:崇效天,卑法地。

《扬子·太玄经》:阳气高县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

什么是自然: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五十一章。)

什么是道法自然?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十六章)

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七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