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张剑锋寻隐终南山
2013-12-07 | 阅:  转:  |  分享 
  
张剑锋寻隐终南山

??作者:吴文静??来源:徽商杂志3月刊??时间:2012-3-15??浏览次数:140

跨越一千年的时空需要多久?答案是一个小时。距离西安市区一个小时车程的终南古山上,至今仍有5000多名隐士隐居其间,过着千年之前的生活。张剑锋带着对隐士的好奇以及向往,踏上了“寻隐”之路。三年来,他频繁进出秦岭,寻访隐士,如今他已拜访了600多位隐士,自己也在终南山建造了茅棚,从一个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从历史的缝隙来看,“隐士”这个词,是终南山的一张名片。三千年前,终南山的磻溪谷中,姜子牙以一“无钩之钓”钓到了周文王,彼时隐居于此的他已有八十高龄。此后,相继有秦末“四皓”、汉初“三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等高人从此山走出,再加上终南山是道教发祥地,又辈出高僧,全真教王重阳也曾隐居山中,自古以来,终南山就被赋以“集天地灵气”之地,世人更有“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一说。???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数千年之后的今日,“梅妻鹤子,枕石漱流”似乎早已成为遥远的传说。戏剧性的是,比尔?波特,一位美国人以自己的寻隐经历告诉了所有中国人,在距离西安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古山上,至今仍有5000多名隐士修行于山水之间。比尔?波特的一本《空谷幽兰》敲碎了所有人的无知,也成为了张剑锋人生的转折点。三年来,他频繁进出秦岭,寻访隐士,如今他已拜访了600多位隐士,自己也在终南山建造了茅棚,从一个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隐士的生活

???从西安市区坐一个小时的车来到终南山上,见到这一群仍维持着千年之前的生活方式的隐士,真的会给人一种时空穿梭、恍如隔世之感。???“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终南隐士的这首诗道出了随遇而修、淡定闲适的隐士境界,也引来了山下尘世中无数人的张望与好奇——隐士的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

???隐士一般居住在什么地方????张剑锋:一般来说居住在茅屋或者岩洞里的比较多,也有一些住在庙宇里,但很多隐士觉得住在茅屋或者山洞里更容易享受到宁静带来的愉悦。????他们吃什么????张剑锋:自己耕种的粮食,隐士一般吃的东西很少,但是什么都不吃的隐士也是不存在的。???有吃肉的隐士吗????张剑锋:到了这里还想着要吃肉的话还不如直接呆在城市更方便。????他们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有什么活动????张剑锋:耕读是主要的生活方式,看书、下棋、种粮食种菜之类的,有的地方用水是要下山去背的,一次就要花两三个小时。???他们平时都看什么书????张剑锋:《道德经》、《心经》、《菜根谭》等,还有医学的,更多读的是无字书!???隐士们平时了解新闻时事吗?????张剑锋:需要吗?只有我们恨不得多一些资讯,一个人真正了解了自己才会真正看懂这个世界。???这些隐士是各自分离还是群居????张剑锋:“隐居”本身就意味着独处,与自己在一起。???隐士中男女比例如何????张剑锋:以男隐士居多。???有夫妻共隐吗????张剑锋:有的。???他们有孩子吗?有的话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呢?????张剑锋:有几对年轻的我们称之为“杨过和小龙女”,杨过和小龙女有孩子吗????隐士中有哪些教徒????张剑锋:佛教、道教、全真教都有,佛教的隐居者最多。???您在寻访中,遇到年龄最大的隐者有多大????张剑锋:刚开始我跟你一样,很关心他们活了多大,后来才发现这个一点都不重要,宝掌和尚1700多岁成道,有的人只需要十几年就能有所成就。智慧和德行是隐士的核心。????隐士的家人对于他们成为隐士有何看法?隐士本身能看透生死,了无牵挂,但他们身边的家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回去帮助家人吗?????张剑锋:一些人的家人会支持,有的则不理解,但最终会理解,因为这背后有更玄妙的道理,家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想只要有情,每个人都会回去帮助。政府对这些隐士有管理吗?????张剑锋:政府很关心他们,想提供帮助,但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但是提供帮助显然比管理要感觉美妙些,所以政府对隐士是没有管理的。古来隐士都是为了济世而隐居,你拜访过的隐士有说到自己隐居的初衷吗????张剑锋:隐居至少是先修身养性,自己这个人都做不好,何谈济世!但也有人说住山就是为了更好的出山。????你觉得他们真正做到了“隐”吗????张剑锋:“隐”是指他保留了珍贵的操守和德行,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存在所谓的隐,关键是内心,我们谈论的隐士是内心和形式的一致。???那些隐士们是在追求一种内心的平和么?那么,和他们的相交是否都是“淡如水”的那种?????张剑锋:能不能淡如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真正的隐居者们是不会主动化缘的。???这样不会很孤独吗????张剑锋:他们在山中可以和鸟兽对话,还可以劈柴、运水,哪里会孤独?真会孤独的话也是因为知音难觅吧,当然山水鸟兽本为知音。大家常说修行修行,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张剑锋:简单来说就是闲淡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发现新天地。对于修行者来说,修的本身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修行的结果。他们懂得相时而动,何时处之泰然,对得失和荣辱看淡,以致无所谓得失和荣辱。???从你发布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隐士们会经常选择闭观,他们闭观的目的何在?是追求心灵上的升华,还是肉体上的极限????张剑锋:闭关是关闭六根,身心是一体不能分开。肉体极限那是一件愚蠢的事。???有很多人认为他们归隐是因为在目前社会中有很多难以化解的矛盾和无法克服的困难,进而选择了一种逃避现实寻求一种心理平衡的不作为的行为,你认为呢????张剑锋:矛盾是无法逃避的,只有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只有包容。从我所拜访的隐居者来看,很少是逃避矛盾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如果为了更神圣的事物肯定要争,有人为了自己的信仰殉道,出世和入世不矛盾,如手心手掌,这也是种平衡。

寻隐之旅

????张剑锋本来只是青春文学杂志的编辑,因一本《空谷幽兰》了解到终南山上隐居着数千隐士后,毅然开始了终南山寻隐之旅。三年来,他频繁进出秦岭,寻访隐士,如今他已拜访了600多位隐士,自己也在终南山建造了茅棚,变成了半个隐士,现任《问道》系列图书编辑,并出版有《寻访终南隐士》一书。

???你现在在山里呆了多长时间????张剑锋:去拜访隐士时就会在山里呆上一段时间,另外我自己也在终南山修建了一处茅棚,偶尔也会去体验一番隐士的生活。为什么想到去寻找这些人????张剑锋:源于四个字——人心不古,既然“不古”,那“古”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想从这些隐士身上找到答案。???那你找到了吗????张剑锋:我所接触以及所观察到的一切就是我所要寻找的答案。???原本隐士们很少被人所知所扰,才能清净修炼。你的寻访之旅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媒体和众人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人贸然前访,给他们带来无谓的困扰,这个问题你考虑过么????张剑锋:我的初衷只是分享,希望能尽量使人们减少一些对隐士们的误解,同时也给都市中庸碌的人群一些启示。但这种分享有利就会有弊,我确实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更没想到会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学我,还是尽量少去打扰他们比较好。???对于前来拜访者,隐士们是什么态度????张剑锋:有些修行人正在静修时,如果有人去拜访的确会被打扰,有的隐居者很随缘,还有的则愿意分享他们的体悟。???你得到过哪些体悟呢?怎样去体悟?????张剑锋: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去到一位陈姓隐士的居所,他会根据我的饮食习惯、口味,告诉我应该改善的地方。早晨他会倒一杯热水递给我,让我站在屋檐下的栏杆边,闭上眼睛,试着去听一下风声和鸟鸣。他说,如果你的心足够安静,一片鸟的羽毛落在山谷里,你也能听到那轻灵细微的声音。???那你听到了吗????张剑锋:我站在屋檐下,呆了十几分钟,水都喝光了,但还是没有听到他形容的鸟鸣声。他告诉我们,消除了心中的杂念,就能听到。???拜访了这么多隐士,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张剑锋:闲淡地活着最重要,去掉生活中可要可不要的东西。随时活在当下,善良真诚。???根据你的经历,归隐山林真的能收获如此平静而又恬淡的心态和生活吗?????张剑锋:心灵净化之后看一切都不厌倦,包括你的敌人。你可以去体验下是不是能够做到!????你心目中隐士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张剑锋:最高的我只能想到老子或者鬼谷。????你认为终南山隐士的高深智慧和质朴生活观念,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对浮躁的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张剑锋:他们那样生活着就是最好的启示!????除了你,也有很多其他去寻访隐士的人,但是很多人都是失望而返,为什么?????张剑锋:人人都想在终南山找到一位白胡子老头,结果只找到一棵歪脖儿树。“隐士”只是与我们生活环境不同的一群凡人,他们有烦恼也有智慧,有闪光点也有缺陷,像你我一样。当然,隐士中间也有高僧大德,他们通透圆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智者。????你拜访了这么多隐士,有很多东西要分享,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不是转移到整理文稿上了?寻访隐士的计划还会继续下去吗?????张剑锋:我没有固定的计划,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编辑《问道》,《问道》是传播和分享传统文化,隐士就是传统文化中一个精神符号。



献花(0)
+1
(本文系清净之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