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天的雾霾天气不仅没有丝毫消失的意思,到了周六反而加剧,凌晨2时左右,合肥的雾霾集中生成,这时候,马路逐渐暗下来,小区内的路灯也失去了光辉,四周变得漆黑,路灯也只能看到点点星光了。这是见到的这些年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
截至这条博客发布之时,合肥的霾还没有一点消退的意思。合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雾霾天气?据气象预报这是大范围的。从上海到南京至今天津、河南。整个中东部地区都在雾霾的笼罩之下,可谓是十面“霾”伏。这么大的区域、这样严重的污染天气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疑惑:都是不科学发展惹的祸?
过去我们一再强调,一定不走发达国家过去所走的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做到,也并没有走出发展的魔咒,反而有过之。当发展的成果不是用来造福人民的时候,这样的发展就值得考虑了。感觉到各级政府都被发展绑架了,仅仅以经济发展论英雄的评价标准本身就不科学,怎么能冠以科学发展呢?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确实值得期待。但是,如何处理好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的关系,向来就不那么容易。是需要完备的法制加以规范,同时,政府从审批、主导经济发展到处理市场外部性这种转变,主动性有多强、思想上有多迫切都值得担忧。道理很简单,长期以来形成的片面政绩观扭转起来很难。这只是其一。其二,在社会管理上,当我们面对许多过去不曾经历过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时候,缺乏预见性,习惯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是包括加剧雾霾天气的源头。比如汽车社会问题,比如鬼城问题,等等。虽然表面上看是发展问题,但是根子却是管理问题。这种因为不考虑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历史现状等问题的发展,无疑也是贻害无穷的。这需要我们足够重视。十面“霾”伏·,原本是通过出奇来制胜的,是以绝对优势获得毫无悬念的胜利。然而用到影响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个“负面清单”了,这应该成为市场与政府今后在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底线。


小区对面就是一条市政道路,平日里灯火通明,此时只有星星点点

12点左右市政道路情况

对面的楼房如同海市蜃楼

这是同时间的室内情况

同一座楼房在12点时状况

雾霾时楼下的汽车若隐若现

这是同一地点12点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