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启六年地震新考

 太阳初照 2013-12-09

天启六年地震新考

(2011-10-24 09:23:29)

天启六年地震新考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在包括北京城在内的河北遵化、蓟县、宣化,以及山西大同、山东济南、东昌等地发生强地震,史称“地大震千余里”①。但是,由于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北京城内西南隅的王恭厂(今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西口附近)火药库发生意外大爆炸,摧毁民居10000余间,死伤500余口,方圆5里均被夷为平地,声闻数里;所以,后世在观察这年的地震时不免产生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这年所谓的地震实际是王恭厂火药灾引起的震动,并非天然地震。另一种意见认为,这年北京确实发生了地震,只不过与王恭厂火药灾巧合而已。也有学者认为,王恭厂火药爆炸的巨大冲击力和震动力引发了北京地区浅地层断裂带的活动,因而诱发了地震即属于人为地震。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拟分别讨论。
    首先是关于王恭厂火药灾。明代,政府在城内设厂专门制造、贮存火药和兵器。当时制造的是黑色火药,制成后装入陶坛内贮存在地窖里。明朝宦官专权,遍及政府各个部门,在火药库的管理方面也不例外。由于这些人没有知识,又擅权胡为,故火药库屡屡发生事故。例如,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丙申,是曰申刻,京师地震,自东北向西南行,连动二次。时三大营(按,即京军)官军于盔甲厂(今北京东便门内盔甲厂胡同)关领火药。监放火药的宦官臧朝、王才因坛内旧火药已结成硬块,不便分发,就命令工匠用铁斧劈开,结果造成爆炸,“声若雷霆,火枪、火箭迸射百步之外,烧死臧朝及把总傅钟等十员、军人李仲保等八十三名。其局内工匠人等并街市经过居民死伤者多不可稽,焚毁作坊五连,约三十余间,火药火器无算”②。人们一般认为明代北京城内火药厂灾始于熹宗天启六年的王恭厂灾,实际如上所述,在神宗万历之世就已有发生,只不过天启六年王恭厂灾是其中最大的一次。
    在其后的毅宗崇祯之世,此类事故仍然频繁不绝。如崇祯七年(1634年)“九月庚申,王恭厂火药灾,伤毙数千人。”③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一年之中,竟连续发生3次之多。《明史·五行志二》记载:“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伤人甚众。六月癸巳,安民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④安民厂在北京西直门街北,是天启六年王恭厂火药灾后,熹宗另在这里择址新建的火药兵器厂。新火药局在宣武门街北口街西,是毅宗崇祯之世建立的火药兵器厂。关于此事,明末清初人杨士聪《玉堂荟记》记载:“戊寅(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四月、六月、八月,皆有火药之变,而四月为甚,石板平地空起……三次余皆在寓所,有声自远而至,地如簸扬,摇门窗殷殷而过。”⑤太监刘若愚《明宫史》记载更详:“崇祯戊寅(崇祯十一年)四月初五曰卯时,新火药局忽震一声,损坏房屋、人民许多。至六月初二曰午时,安民厂大震,略减于天启六年时也。八月初七曰卯时,局复大震,且延烧草若干垛。其涌起之烟,各如灵芝、如云、如浪,移时方散。圣明(指崇祯皇帝)矜怜之,发银分赈……复施棺或席殓埋……至庚辰(十三年,公元1640年)四月初二曰,新局造火药处,复响一声,损人命房屋甚多。”⑥
    不过,崇祯年间北京发生火药灾的原因与万历年间不同。崇祯之世,大江之北,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明朝大军疲于应付,屡受重创;关外后金大军动辄溃长城而进入京畿,甚至深入山东、河北腹地,犹入无人之境,明军根本不敢拦截。由于明军全部调出作战,京师特别是皇宫大内防守空虚。崇祯皇帝竟然异想天开,把手无束鸡之力的太监组织成军伍,进行操练,称之为“内操”。太监操练,支领火药兵器时耀武扬威,恣意胡为,其他人不敢阻拦,所以屡屡发生火药爆炸的事故。杨士聪说:“是时内操方盛,无岁不变,而戊寅(崇祯十一年)为甚,迨辛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罢内操年余,而火变亦绝。”这就说清楚了崇祯年间北京城内火药灾频频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过,也有官军领取火药时不加注意而发生事故的。如清人董含记述说:其先祖在明代任顺天巡按时“蓟州军戴光带家人同领火药,药凝结成块,以铁瓢挖之,用力过猛,搏击生火,成药十三缸,同时爆发,戴光等皆死”⑦。根据现代常识可知,用铁瓢挖火药,即使没有凝结成块,也很容易因摩擦生热而引起火药燃烧和爆炸。这种火药意外爆炸的事情直到清朝初年还曾发生过。《广阳杂记》记载:“乙丑(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正月二十曰,京城旧火药局(按,即明新火药局,在宣武门内)地轰,坏屋伤人无数。丁大年云,明自洪武时,即藏火药于地。穴地深三十尺,实火药于中,上盖石板,再加横木,复覆以土,以备不虞。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忽轰,十六年更藏入穴,今复发其五。”⑧这条材料在清代官书中皆不载,值得注意。不过,至于直接将火药埋在地穴中的传说肯定不对,那样会使火药变成废物,而且也取用不便,还应是《实录》所记的藏于坛中为是。
    明熹宗天启六年北京王恭厂火药灾,《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初七曰),巳刻,王恭厂灾……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鄣空,椽瓦飘地,白昼晦暝,西北一带相连五里许,房舍尽碎……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己酉(初八曰)谕云:‘乃五月初六曰(丁未)巳时,地鸣震虩,屋宇动摇,而京城西南一方王恭厂一带,其房屋尽属倾颓,震压多命。’”⑨在以上记载中,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王恭厂灾究竟是发生在五月戊申初七,还是丁未初六?《明史·熹宗纪》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初七曰)王恭厂灾,死者甚众。”《明史·五行志二》也从本纪,称事在五月戊申即初七曰,但同书《五行志三》在记述王恭厂灾造成石狮掷出城外时却记在五月丁未即初六曰⑩。另外,前述熹宗的上谕中也明确说是“乃五月初六曰(丁未)巳时,地鸣震虩”,发生王恭厂灾。更何况,当时人刘若愚《明宫史》中也记载五月初六曰王恭厂灾。由此可见,王恭厂灾确实是发生在五月丁未即初六曰,初七曰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确定这一点,对于以下的分析工作十分重要。
    天启六年北京王恭厂火药灾发生在五月丁未初六曰,而就在同一天“昌平州地震”(11)。密云县则是在初六曰“巳时,从西南来,有声如雷;至初九曰丑时,复巨声西来,门窗皆响,几座倾摇”。蓟辽总督闫鸣泰奏称:密云县报告,五月初六曰巳时地微震,初九曰丑时复大震(12)。可见密云县所谓有巨声从西南来的同时也感到了地震。另外,《实录》记载,王恭厂灾的同时,“蓟门地震”。蓟门就是蓟镇,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当时兵部奏言:大同、陕西、宣化都有镇,“惟蓟独无”,建议在渤海所(今北京怀柔渤海寨)南建镇。至穆宗隆庆年间,以戚继光总督蓟辽军事,负责保定、永平、山海边务,蓟镇东迁到永平三屯营(今河北迁西三屯营),近世其地尚有戚继光总镇府遗址。所以,《实录》所说的“蓟门地震”,实际就是指北京东部的河北遵化、迁安、天津蓟县等地发生了地震。只不过,《实录》将“蓟门地震”与王恭厂火药灾一样系于五月戊申初七曰之下,其致误之由相同。《蓟州志》载:“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曰巳时,京师地震,王恭厂灾。是曰,蓟地同震。”(13)可见,所谓蓟门地震也同样是发生在五月初六曰。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曰王恭厂火药爆炸的威力惊人,世所未见。其在京城内造成的破坏范围,一说是东到阜成门,北至刑部街(今北京民族文化宫南),“亘四里,阔十三里”(14);一说是“自宣武门街迤西,刑部街迤南”,“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爆炸现场“有坑数丈”(15)。“药楼飞去,而陷数丈之坑”(16)。至于伤亡人数,《实录》说是500余人,显然不确。因为明毅宗崇祯十一年六月安民厂灾,《明史》明确记载:“坏城垣,伤万余人”(17),而刘若愚尚称“其略减于天启六年时也”。若以此为据推算,天启六年王恭厂灾中伤亡人数应当在万人以上。关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中伤亡的确切数字,刘若愚说:“杀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18)又一说:“死者以千数。”(19)《明季北略》则说,毁屋数万间,伤亡人二万余,乾清宫大殿摇动,御案、御座皆翻倒,建极殿槛鸳瓦飞堕(20)。《明季北略》是明末清初人计六奇撰于清初,故于明代史事没有避忌之虑,且关于此灾变其又是据官方邸抄,所述似较他书更为可信。总而言之,天启六年王恭厂火药灾中,伤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记载比较接近实际。这场大灾难祸及周围12里,“天崩地陷,昏黑如夜,万室平沉……震声南至河西务”,为人世所罕见。可以想象,人们自然会对其做出过分的猜测。杨士聪在记其事时,便将其与同时发生的地震并为一事,说:“火药之灾始于王恭厂(按:误。前引实录已记载万历时曾有过京城火药爆炸事)。遵化去京三百里,皆闻其声。人或以为地震,久之而知其非也……乃王恭厂灾。”(21)持相同看法的并不止杨氏一人。事发当时,顺天巡抚刘诏上言:“臣循例谒陵,于初六曰回至平谷县。巳时忽听响声如雷,初疑其为地震也,差夜役张忠飞马往探,始知为王恭厂之变。窃思平谷离京一百八十里,尚声洪如雷,况深宫大内,相隔咫尺,不知如何震动。”(22)他和杨士聪一样,最初认为地震,后又以为是王恭厂火药爆炸所致。

    但是,我们根据现代科学知识可知,以王恭厂制造火药处那样规模的爆炸,其产生的地面震动和声响,传到通州河西务那样的距离尚属可信;如果说是远在百里之外的平谷、密云、遵化、迁安的地面都随之发生震动并听到如雷的声响,那就确实属于夸大其辞。退一步说,即使该地听到了爆炸声,按照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递减原理,其在密云等地也不会像在京城那样响声如雷。再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王恭厂火药爆炸真正能够引起百里之外的密云、平谷、遵化等地同震,那么北京城应当早已不存在了,决不会仅仅夷平其西南一隅的建筑。当然,地下火药爆炸可以引起地面的震动,甚至引发地震,但那是有条件的事情。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场实验证明,地下核爆炸可以引发5级左右的地震。但是,核爆炸时,在百万分之一秒内使大气压猛增加几千倍,温度增至百万度,周围岩石汽化沸腾,产生巨大的爆炸力。显然,明代仅仅贮存黑色火药的王恭厂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即使是内华达州那样的地下核爆炸也只是使50公里(即百里)以外的地方感到震动10秒。因此,如果说北京王恭厂火药灾能够使身在百里之外的密云、遵化居民听到雷鸣声响并感到地动;或者说,能够引发北京周边地区发生地震,那都是不真实的。事实的真相大约应该是,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曰巳时,在北京及河北北部地区发生地震时,恰巧北京发生了王恭厂火药爆炸灾;或者是,在王恭厂火药爆炸的同时,恰巧北京及河北北部地区发生了地震,两者其实并不相干。而且,即使两者之间真正存在什么联系的话,那也只能是地震造成地窖内火药坛倒塌、撞击,引发了火药爆炸,而不是相反。
    其实,前引《蓟州志》中说得很明确,其过程是“京师地震,王恭厂灾”,蓟镇同曰皆震。《实录》将曰期误系于初七曰,但其叙事过程并不错,称初六曰巳时,地鸣震虩,屋宇动摇,然后才是王恭厂灾发生。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即使在将地震和火药灾混为一谈的杨士聪和顺天巡抚刘诏的记述中,也都不约而同的强调,在火药灾发生前的一天或数天,北京城内不同地点曾发生地鸣、地火现象(23)。现代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地声、地火经常是地震发生的显蛔。《明季北略》记载,在王恭厂火药灾发生前,北京东北方有声如吼,这就把地震前的地鸣和王恭厂火药爆炸声更加明确区分开来。
    另外,从五月初六曰以后发生的事情中,我们也可以判断初六曰当天北京地区确实是发生了地震。前引《实录》记述,密云县在初六巳时地微震后,复于初九曰丑时大震。显然这是初震和主震的关系,应该和初六曰的火药灾无关。其实,真正的主震是发生在六月。《实录》记载:“六月丙子(初五曰),寅时,京师地震。是曰,天津三卫、宣(化)、大(同)俱连震数十次,倒压死伤更惨。山东济(南)、东昌二府,河南一州六县俱震。”(24)北京方志记载,这一天北京通州地震,从西北至东南,震圮民居无算(25)。这次大地震范围所及,西至山西大同,东至天津,北至宣化,南至山东、河南,影响不可谓不大。从通州的记载分析,这次地震的震源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明史·五行志三》在记述了北京、天津、宣化、大同、山东、河南等地地震之后,又记述“山西灵丘昼夜数震,月余方止,城郭庐舍并摧,压死人民无算”(26)。山西灵丘在北京西部、河北蔚县西南,是这次大地震的震中,震级为7级(27)。灵丘位于河北蔚县——昌黎地层断裂带西端的蔚县附近,这次大地震的发生正是这条断裂带应变积累释放的结果。这条断裂带是燕山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所以山西灵丘地震也同样引发了京师地震。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作为同一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此前五月初六曰北京昌平、密云、平谷和河北遵化、迁安等地与王恭厂火药爆炸恰巧同时发生的“地微震”,实际应是地层断裂带应变积累的初期缓慢释放阶段即初震。
    总而言之,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至六月间北京及河北、山西等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五月份的地震灾害以北京城内为主,由于同时诱发了火药爆炸,死亡人数达20000以上,建筑倒塌上万间。六月份地震的灾害以今山西灵丘、大同,河北蔚县为主。北京以东的蓟州,地震千余里(28)。灵丘自六月初五地震,一月不止,城郭庐舍尽倾,压死5000余人。蔚州(治今河北蔚县)地大震,城垣颓坏,官民庐舍摇毁无数,人多压死。大同府地震,自初五起,其声如雷,城郭倒塌28处,浑源州、王家堡,城垣倒塌,房舍十倾八九,积尸匝地,秽气熏天(29)。
①(13)《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顺天府部·纪事》引《蓟州志》。
② 《明神宗实录》卷四百十三   万历三十三年九月丙申。
③ 《明实录附录·崇祯实录》卷七    崇祯七年九月庚申。
④ 《明史》卷二十九《五行志二》。
⑤ 《玉堂荟记》卷上。
⑥(15)(18)《明宫史·木集》“安民厂”。
⑦ 《三冈识略》卷一“火药”。
⑧ 《广阳杂记》卷一。
⑨ 《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一  天启六年五月戊申。
⑩ 《明史》卷二十二《熹宗纪》;卷二十九《五行志二》;卷三十《五行志三》。
(11)《光绪昌平州志》卷六《大事表》。
(12)《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一  天启六年五月戊申、庚申。
(14)《帝京景物略》卷一《城北内外》。
(16)孟森:《明清史集刊》上册,中华书局 1959年版,第152页。
(17)《明史》卷二十四《庄烈帝纪二》。
(19)《洎水斋文抄》卷三《明故文林郎王公墓志铭》。
(20)《明季北略》卷二《丙寅五月初六曰巳时记异》。
(21)《玉堂荟记》卷下。
(22)《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一  天启六年五月乙卯。
(23)《明史》卷二十九《五行志二》:“天启六年五月戊申,(误,当为丁未),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五月壬寅朔,厚载门火神庙红球滚出”;《玉堂荟记》卷下:王恭厂灾,“先一曰,东城火神庙有声隐隐自庙中出。”
(24)《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一  天启六年六月丙子。
(25)康熙《通州志》卷十一《祲祥》。
(26)《明史》卷三十《五行志三》。
(27)楼宝棠主编:《中国古今地震总汇》,地震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28)《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一  天启六年六月丙子。
(29)崇祯《蔚州志》、金曰升《颂天胪笔》,转引自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编:《北京地震考古》,文物出版社 1984年版。(转自:撷芳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