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成语故事两则

 苏迷 2013-12-09
姑苏成语故事两则
卧薪尝胆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被吴国击败后,越王勾践立志报仇,为激励自己,他以柴草为铺,睡在上面,并在柴草铺上悬挂一颗猪苦胆,经常用自己的舌头去舔尝其苦味,从而时时提醒自己要奋发图强。这个故事便是成语卧薪尝胆的出典。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姑苏城外的吴县木渎镇灵岩山上。灵岩山原为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的行宫(馆娃宫)所在地,当年,吴王夫差俘虏勾践后,就将勾践与他的谋臣范蠡一并关押在灵岩山半山腰的一个石洞里,充当他战马的饲养员。勾践与范蠡就是在这个石洞中,暗暗立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仇计划,他俩也就是在这个石洞里卧薪尝胆的。这个石洞如今依然存在,它就是现灵岩山上香火缭绕的西施洞。据说,当年吴王夫差曾把它命名为勾践洞,后来,是西施不忍主公凭白受辱,才婉转地建议夫差将它易名为西施洞的。

                                                                                 司空见惯

  唐代诗人刘禹锡中了进士后,在京做监察御史。由于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汤 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