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农民从5万做到2亿的期货传奇(七)

 江苏常熟老李 2013-12-10
没有机会,等待很重要;机会来了,果断很重要。
   所谓的顺大势,顺的应是“天定之势”,而不是K线上的那一点点波动。
    十年磨一剑,不弃不悔,终能成大器。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在特定情况下,市场是可以确定的,就看投资者有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
    人生就是充满戏剧性,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同时还是自己生活的演员。
   2009年的大蒜行情,则是所有的前提、所有的条件都到位了、都符合了。1991年、1994年大蒜是我的“福星”,2009年大蒜再一次成为我的“福星”。
  
大蒜价格连续两年下跌

    2004年到2006年,大蒜走了一波上涨行情。大蒜的产量增加、出口量大增,一度成为山东省重点出口商品。大蒜的相关产品,比如蒜油、蒜干等生产量也大幅上升。农民的播种积极性高涨,纷纷扩种。

    到了2006年,大蒜的种植面积创了多年来的新高,下一年的预期产量非常大。但由于国际市场的大蒜增产,中国大蒜的出口遭到了美国、巴西、南非、日本、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区域的诸多限制,出口不畅,导致2007年大蒜严重供大于求,积压量较多。

   2007年收获季节(五六月份),大蒜销路不畅,大量大蒜晾晒后进入冷库储存,期待来年大蒜需求能好一些。之前大蒜的价格在2元到3元一斤,那时最低跌到了3毛钱入库(生产成本大约在1元左右),导致大量蒜农亏损严重。由于冷库收储商对来年的行情有一定的期待,收储还比较积极,到了关库门的时候,大蒜涨到了8毛,若是卖得晚的农户倒是可以减少亏损。

注:一般大蒜的储存是在晾晒过后放进冷库,也就是干大蒜储存。用冷库来储存干大蒜,不光对大蒜冷库有要求,对大蒜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大蒜的含水量在74%最为合适,大蒜的冻结点是在零下4度,储藏温度0-1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5%-80%。可达到6-8个月的保鲜效果。

    到了2008年春天,期待中的出口好转没有动静,国内大蒜的需求量也没有起来,不少大蒜企业减少了大蒜相关产品的生产也导致了大蒜需求量的下降,冷库大蒜的上市更是增加了市场的供应量。于是大蒜价格持续下跌,最低的时候,出口级标准的大蒜(优质大蒜)价格甚至跌到了1毛2分钱一斤。由于一吨大蒜在冷库的储藏费用大约在300元左右,即一斤大蒜冷库费用在1毛5分左右,而大蒜价格却跌到了1毛2分,也就是说冷库储藏商在2007年不管任何价位收储的大蒜,在2008年春天销售都是亏损的(那时,不管花多少钱收进来的大蒜,把本金全部亏进去,还不够,由于冷库的存储费就在一吨300元左右,而大蒜的销售价才200左右,导致很多外地来的储存商弃蒜不要了,冷库费也不交了)。

    又由于冷库大蒜也不能放太长时间,最好在6-8个月内出售,否则会影响大蒜的质量,这就引发了冷库大蒜不惜成本地抛售。储藏商们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卖车的卖车,卖房的卖房,亏得倾家荡产(很多储存商认为2007年价格太低,抄底扩大收储规模),也有部分租冷库的储藏商连大蒜都不要了,携家人跑路(据说在金乡县,有一个储存商因为储存大蒜亏损严重,欠了巨额外债,买了耗子药,把一双儿女先药死,然后自杀)。(大蒜的价格波动大,大蒜企业赚的时候赚疯,亏的时候亏死,这是大蒜行业的一个特性。大蒜价格波动大的特性也造就了其现货电子盘的活跃,因为它大涨大跌的行情容易产生,看上去赚钱效应很大。)


物极必反,大蒜具备了上涨条件

   天气热是可以的,但到了37度、38度就到头了,最最厉害也就是40度,不可能到100度,温度热到了极致就会返回,就会下降,这就是物极必反。

    你压我的时间越长,我积聚的力量越大,反向的能量也就越大,爆发力越大。当几乎没有人认为会涨的时候,老天会让它涨,老天会让大多数人错误,这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这就是在极端的时候,在物极必反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先知先觉。

    2008年秋天种的大蒜,出苗以后有死亡现象,我经过调查发现山东各个产区都有这一现象,并且很严重,这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我预估2009年大蒜的单产将下降较多,而种植总面积也下降较多,这说明2009年大蒜的产量将大幅下降。其实这可以看做是老天在“透露”一个信息,大蒜价格已经持续跌了两三年了,2009年的大蒜该涨涨价了。

   说来也巧,原本非常低迷的出口,在2009年逐步好转,似乎国外又开始抢购中国的大蒜了。之前他们不是说中国的大蒜质量不好、说中国的大蒜有倾销嫌疑、中国的大蒜有农药残留吗?现在怎么不说了,也没有了“必须”的“质量检查”了?其实,几乎所有的贸易战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当他们本国的大蒜产量多了,就不要中国的大蒜了,想不要你的大蒜,那就找借口说你的大蒜有问题。而当他们本国缺大蒜了,则又要中国的大蒜了。2007年2008年外国限制中国大蒜的进口是因为他们国内不缺大蒜,但这两年中国的大蒜以极低的价格冲击了国外市场,国外的蒜农也没有积极性,播种面积也会下降。到了2009年,国外也缺大蒜了,所以出口形势肯定会好转,他们又会来抢购中国的大蒜。

2009年,国际市场不是不向中国进口大蒜,而是加倍进口,这一点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意外。

2008年秋天我去金乡县各个产区实地考察,主产区播种面积减少20%左右,副产区有的减少量达到90%,也就是说某些副产区在2009年要恢复播种面积,当年生产出来的大蒜还不够用作蒜种的。因为副产区占的量不是很大,我综合考量下来,估算整个金乡的播种面积下降30%左右。

   我去莱芜一个村重点考察时,发现村里大蒜种植面积减少90%以上,农民都改种小麦了。种一亩小麦收入有一千多,去掉成本还有几百元的利润,而种大蒜却是亏的,农民当然要改种小麦了,而且小麦卖不掉国家会收走,而大蒜卖不掉只能烂掉。种小麦一亩地只要100多元的肥料成本,种大蒜则要300多元,而且种大蒜费工、费时、费力,不容易机械化,种和收都要靠人工作业(大蒜种下去必须头向上才能生长,不容易机械化),非常辛苦。另外,大蒜种下后还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这样可以增加产量,等大蒜长出来的时候,有时还要用扫帚去打一下薄膜,好让蒜苗破出来。大蒜生长的时候,少不了浇水、除草、施肥。而到了收割的时候,蹲在地里半小时,腿就会麻木,所以有些蒜农是跪着挖蒜的,但就算是给大蒜“下跪”了,也不是年年能赚钱,像2007年、2008年就是亏的,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2008年种植的大蒜有死亡现象,而蒜农又由于预期2009年大蒜价格会比较低而丧失了积极性、疏于管理,甚至有些蒜农看到蒜死了还开心了(认为反正收获多了也卖不出去,产量少还可以省点力气)。

原本,在正常年景,一亩大蒜的产量在2500斤左右,因为大蒜的死亡和疏于管理,我预计2009年的亩产要降到2000斤以下(这会进一步减少供应量)。

   金乡县南店子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大蒜市场。2008年底我去考察时,那里好多“业内人士”都说“大蒜不会涨价”。

我就问他们:“以后还兴不兴吃大蒜?”

“当然兴啊”

“只要人们还吃大蒜,明年就要涨!”

   我当时很坚定地认为,只要人们吃大蒜的习惯没有改变,只要大蒜的需求还在,明年必然要涨价,如果不涨价,大蒜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现在涨不了,不久的未来就会涨,而且老天也在出条件配合,这么看来,要涨的“度”已经到了,涨是一定的,并且是暴涨,只是时间问题。涨的程度和之前跌的程度是对应的,跌得厉害,涨得也会厉害。

2009年初我请南店子市场的一些大蒜贸易商和一些冷库的储存商到那边最好的饭店“皇宫饺子城”吃饭,请了几次饭之后,对大蒜当时的种植面积、单产预期、库存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当时冷库的陈蒜只有1毛2分钱一斤。我说“不出半年5.5公分的标蒜要涨到1块5一斤。”

一个姓申的经理表示严重不认同,“要是标蒜价格超过7毛,谁买谁是傻瓜!”

“那就打赌,如果价格涨到了1块5,你请客,到金乡最好的饭店请大家吃饭!”

“好,赌就赌,如果价格不到1块5,你请客!”

其实我判断大蒜要涨价,除了大蒜本身的减产因素以外,其他品种的价格对比也是一个因素。我和申经理打赌说大蒜要涨到1块5,不是瞎说的,因为2000年大蒜就到过1块8毛5。我记得10年前一个小工一天的收入是15元,到了2009年则要80元,涨了5倍多,10年前包心菜一斤5分钱,到了2009年要5毛,涨了10倍。这样算来,我说的1块5毛还是偏保守的。

新型甲型H1N1流感,引爆大蒜
    2009年3-4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从墨西哥和美国开始流行,人们对这种新型病毒没有足够的免疫力,迅速造成数百人死亡,并在短短几周内蔓延到全世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6月11日紧急宣布,全球进入40多年来首次流感大流行,并决定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别6级。(截止到2009年底,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全世界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万人,中国确诊的感染人数超过12万人,死亡病例超过600人。)
    因为新闻媒体持续报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蔓延以及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老百姓对甲流的担心和恐惧与日上升,政府和百姓都开始采取各类防御措施。这时,坊间突然流传“吃大蒜能够预防甲流”,大家心想反正吃点大蒜不会有坏处,就蜂拥去买大蒜了。这一突发事件竟然促进了大蒜的需求,那时出口也好了,金乡50万吨大蒜的库存很快就消化了一半,进一步引发大蒜价格的上涨。(我当时心想,一件事情好,老天总有办法让它好透,一件事情坏,老天也总有办法让它坏透。而且老天总在最恰当的时机发力,当大涨或大跌的条件还缺一点的时候,老天总会对应地再出点条件。要不然怎么反过来呢?没完了,不平衡了。)


2009年开始做大蒜的电子盘,爆赚

一位农民从5万做到2亿的期货传奇(七)

     做大蒜是09年的3月开始的,做的是电子盘。那时我期货做得也不错,做了豆粕,它也涨了,我从豆粕上赚了几万块钱,然后就在大蒜上开了户,虽然说大蒜是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其实就和期货差不多,只是保证金高一点,大概是20%。看到大蒜有暴涨的机遇,就做多,做的是寿光电子盘大蒜。做进去以后价格没有大动,就等,建仓的时候大概是840左右一吨。当时做期货赚了2-3万,就出金做大蒜,做期货又赚了钱,再拿一点出来做大蒜。
     在大蒜大涨之前,我做大蒜的资金已经有20万,相当于先是在期货上就翻了几倍。在暴涨前两个星期左右,寿光蒜交所出台了一个“集中转让”制度,就是如果价格出现三个连续涨停板或三个连续跌停板就协议平仓(其实当时空头主力已经闻到了大蒜要暴涨的味了,推动这个制度,非常有利于空头)。

   五一开始大蒜就暴涨,第一天价格逐步上去涨停,第二天主力在跌停板成交10万手,然后在收盘时封涨停,这样第二天虽然涨停但结算价比第一天还低,第三天涨停,后来就“集中转让”协议平仓了,这样价格到了1100左右。所谓的“集中转让”制度的出台,其实是主力放了空,他一看大势已去,不妙,实在没办法,只好让交易所帮忙,给交易所送过礼了。后来知道空头主力确实和交易所有关系,交易所救他一命,如果不放他一命,他会完全倒掉,一分钱都拿不走。

    大蒜暴涨的程度是从现货1毛钱一斤,不到两个多月,涨了3块,翻30倍的行情,历史上都难找。期货上杠杆的效应能翻多少倍呢?如果我的那些钱能做到底,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赚一两个亿。我赚的连本金一共70万左右就被平仓了,集中转让,没办法,寿光的电子盘不能做了。

   我从网上看到日照龙鼎公司也有大蒜的电子盘,下午一收盘我就到了龙鼎,然后开了户。隔了一天,上午我就把寿光的钱全部出光,入到了龙鼎,建仓。

   建仓的成本高了,1450,这个价格别人不要我要,那时大蒜刚涨了一点,还是很便宜,我觉得大蒜能涨更高。建仓建了三天,这个仓就建得大了(因为之前的账户里的资金已经从20万变成了70万,资金多了)。建好仓之后,基本上是满仓操作,1450跌到1400,然后再到1380,但我不怕,一直做到星期五。我很有信心,我认为大蒜的行情像山洪一样,马上就要爆发。

  而我的朋友很担心,确实做的时候面临很大的风险。星期一开盘,三个涨停板,这时候就涨上去了。这个过程,我是赚一部分钱就出金一部分,基本上50万50万地出金,这样资金就到了500多万。这时龙鼎也不行了,两个交易所都关门了。这就叫天道,天道就是市场,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任何人都干预和左右不了。价格多少是市场说了算,某一个机构说了是不算的。

   我从1450进去之后涨到了4000(其实,对应时间的现货已经8000多了),翻的倍数多了,就加仓、倒仓,总共赚了500-600万。这是历史不遇的大行情,要涨就涨到天上去,空头根本就撑不住。电子盘和期货有点不一样,期货上是投机,电子盘是现货远期交易,进去以后就要允许交货、收货。如果不让出来,我就要大蒜现货。如果空头买好现货再去交割,等于推动现货价格,价格就会涨得更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