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Richard118 2013-12-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精选 

1.1   总体介绍

组织的命运

成果

机会;决策;长处;激励

有效性

学会有效性

管理哲学的改变

 现在不少企业属于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云集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不能按照常规的管理体力工作者的方式去管理。我们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管理者必须学会使自己的工作有效。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工作,使整个企业有效,使知识转化为成果。

2.1管理有效性的关键:

2  不在于有效地管理别人 ,而在于有效地管理自己

2  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 ,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

 管理者是企业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生力量的源泉。

管理者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其他人、其他职务、其他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产生积极的成果。因此,那些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 ,视同为管理者 这包括各级经理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组织命运的是这些管理者,他们思考或运用的知识,用于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和决策,这些行动和决策会影响组织运行的有效性,最终影响到组织的成果。 

2.2 管理者的价值:

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从领导或听命于上司;

也不在于提供各种精专的知识、工具、观念和术语,更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

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

2.3本质工作:

是思考或脑力活动,是无形的活动。 思考的结果是知识、创意、信息、见解或智慧,而不是价值或财富。 思考可能会变成一件很无效的事情,一旦思考无效,就等于没有成就,思考本身也不会持续。

别人无法对此思考过程进行干预或管理,必须依赖自我引导;通过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使知识转化为他人的行动,转化为企业的成果或绩效。知识不等于成果,只是产生成果的一种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知识才能转化为成果。

2.4管理者有效性:

2  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

2  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

2  把知识转化为成果。

2.5管理者失效: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和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疲于奔命,被现实的压力牵着鼻子走,以致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进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的深化,使他们更看不到外部的机会以及协同的必要。

3 在贡献上下工夫

3.1 贡献意识

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 专长、技术、职务和部门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机会或客户的需求,看到产生成果的地方,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注重贡献 ,懂得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成果,为贡献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成效结合起来。缺乏贡献意识,思考就会停止,工作就会失效,甚或一事无成。

3.2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

2  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

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协同越来越困难,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体失效或难以产生成果。需要管理者运用贡献意识,包括对贡献做出承诺和努力使整个组织协调起来。这也是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2  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

组织的存在价值和理由,就是为谁服务以及做多大贡献。相反,一个组织离开了现实的价值贡献和长期的价值承诺,就会失去存在下去的理由,内部也容易涣散,产生混乱甚至解体。每个管理者有责任帮助身边的同事提高认识,提高精神境界,使大家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个组织只能在全体成员的精神境界范围内成长。 

2  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

每个人都难免一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有限的,组织就是一种克服每个人在

寿命和贡献上的限度工具,组织若不能存续,就是失败。组织必须为明天培养人才,更新或提高人力资源水准。

善用有限的时间

弄清楚目标和任务,以及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建立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责任,学会安排时间,学会如何拒绝、周旋和规避,如何应对来自他人的压力 至少不会去招惹麻烦。 

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关系就越复杂,协调的时间就越多,可支配的时间就会越少,所以会两个人做一个项目需要两个月,四个人做一个项目需要四个月这样的现象。 

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弄碎了。比如,腾出一两天时间,集中处理疑难问题或真正重大的事情。有一位有效的管理者,每天上班之前,在家中不接打电话,排除一切干扰,用9分钟时间研究工作。据研究发现,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 精力就难以集中,而不够90分钟则难以处理好一件事情。 

对工作仔细研究,记录每天工作的具体时间,就可以弄清楚自己的时间究竟是否都放在了该用的地方,而不是做许多对组织没贡献的事情。

5 善于用人的长处

按照传统的概念,用人所长是指:用下属所长或发挥下属的长处。

实际上,用人之长应该有以下三点: 

5.1 发挥下属所长 

设计好每一个职务:

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需要非凡气质;特殊天分;那就找不到合适的人,谁也干不好。

过于具体或刻板,缺乏成长和创新的空间,不能使人通过工作获得成长和激励,而只能依赖报酬和晋升进行刺激,这样最终会导致组织内虚职或头衔过分膨胀。 

选拔人才

每一个职务配置合适的人才 ,即人事结合:

发挥下属所长的原则,去关注下属的长处,依据下属的长处安排职务工作,并使其长处得以发挥。

管理者要学会容忍他人的短处,不要企图使人成为完人或全才      

5.2 发挥上司所长

即帮助上司晋升是下属成功的捷径,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勉强上司做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上司一定有过人之处,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式、习惯和方法。下属必须据此改变或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发挥上司的长处,从而使上下一致,为整体绩效做出贡献。 

5.3    发挥自己所长,

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弄清自己的有效工作 习惯 ,不需刻意模仿他人,只做自己擅长、别人却感到困难的事情。

6 重要的事情优先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所谓要事优先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所谓 一心不可二用 ,或不同时捕捉两只兔子。 

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相对于要做的贡献来说,时间更是有限。必须抓大放小 ,分清轻重缓急 ,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尤其要抓住关键,做成一件事情,进入良性循环,一顺百顺。不然,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紧急,麻烦接踵而来,管理者就会被现实的压力牵着鼻子走,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最终成为紧急事务的处理者 ,而不是谋定而动、举重若轻的管理者  

集中于成败的关键或机会上,这是唯一能够产生成果的办法。只有莫扎特这样的天才,才能同时作曲数首,且都是杰作。而其他一流作曲家,甚至如巴赫、韩德尔、海顿和威尔第,都只能专心于一曲,完成后再作另一曲。 

当一个管理者要想专心致志于重要的机会时,必须摆脱过去,摆脱已经没有价值的事情。以免时间、精力和重要的资源,被那些不再产生成果的事情所占据。无论一个管理者多么睿智、多么有远见卓识,总是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去的一切终究会过时或不合时宜,必须予以扬弃。管理者必须定期检讨,一旦确认某些事情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就应该予以终止,转向更有价值的事情。 

摆脱过去或终止一件没有价值的事情并不容易。这类事情往往代表着过去的辉煌和成就,也关系着当事者的口碑、情感和面子。终止这些事情没有好的办法,需要非常的勇气和决心。对于组织而言,可以设定一个新的原则,明确规定任何制度性规范或现行的举措,都是有时效限制的或临时性的;一旦过了时限,就必须重新检讨,重新决策;否则,视同自动失效。美国联邦政府,至少有半数以上的资源,依然从事着过去或过时的事情,或者说,只是按陈旧的规章制度例行公事而已,而不能产生成果,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摆脱过去和面向未来 ,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不能借助于面向未来 而摆脱过去 ,必须删去一件事情,才能进入另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终止已经失去价值的事情,就会继续占用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人才,就无法开始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任何开创性的事业都有风险,如果交给新人,更加危险。 

要事优先原则

2  注重未来而不是现实

2  注重机会而不是现实压力

2  重外部而不是内部

2  注重贡献而不是安全

2  注重创新而不是盲从

这也许是有些管理者不能卓有成效,或变得平庸的主要原因。然而,现实的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 ;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不会启动。这也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大成就的原因。

7有效决策的要点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认识,对整个组织的存在价值、人才队伍开发和短期绩效或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 高层次概念性认识 ;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只有弄清事实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明确目标,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或者,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而且,目标越明确,决策越有效。明确目标的最好方法,是把有关决策的各种需求表达出来,作为决策的边界条件 。所谓边界条件 ,意思是达不到这些条件,就满足不了各项需求,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几项决策要领,包括折中或妥协,把行动纳入到决策之中,以及建立反馈机制,检验决策的有效性或时效性。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来说,懂得这些决策要领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如何克服偏见 ,否则,就不可能把握事实真相,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形成正确的决策。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只听想听的,毫不理睬其他一切 。很多管理者,他们的眼界往往被偏见所蒙蔽;当事实和证据与信念和观念相抵触的时候更是这样,对事实不理不睬,熟视无睹。这就决定了有效的决策不能从收集事实出发,而是从见解出发,见解就是未经检验的假设  

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验证假设的过程,包括导入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建立公正的基础;在防止个人偏见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切合实际的假设;明确检验假设所需要的数据、事实或证据,以及对各种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一项决策来说,真正的困难在于决策者或管理者的见解,尤其是一项具有未来意义的决策,需要独到而充满智慧的见解。管理者的见解,源自实践、学习和修炼,不可能简单获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