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城河上能否恢复赛龙舟习俗?

 一支烟图书馆 2013-12-10
  • 作者:记者 周书卉 来源:泰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3-12-08 08:50 
  • “五月城河浅水流,喧天锣鼓闹龙舟。锦标夺得人争羡,泰坝衙门都皂头。”清代泰州乡贤朱余庭在《海陵竹枝词》中描述了泰州城河五月赛龙舟的历史习俗。
  • 泰州新闻网讯:
  •     凤城河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良建议:凤城河上能否恢复赛龙舟习俗?
        欢迎读者至泰州新闻网、《晚报互动社区》畅所欲言
        “五月城河浅水流,喧天锣鼓闹龙舟。锦标夺得人争羡,泰坝衙门都皂头。”清代泰州乡贤朱余庭在《海陵竹枝词》中描述了泰州城河五月赛龙舟的历史习俗。
        近日,市凤城河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良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这首诗。李良提出设想,凤城河上能否恢复赛龙舟习俗?以此打造“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精神的泰州龙舟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李良微文一发出,就引起了本地和外地微友的兴趣,“上海国旅原董事长冯意明建议很有代表性,他说,有了这个项目,平时可组织各龙舟团队在河面上培训等活动,丰富娱乐休闲内容。这样,凤城河上白天就能经常看到‘龙舟活动’的风景了。”李良说,季拜华撰写的《美国人的泰州故乡》一书所配的数十幅民国时期图片中,有四张是结冰的城河,传教士们在河上比赛溜冰。其中,有位传教士溜冰时还拖着童车,童车上坐着两个孩子,周围站满争相围观的市民。
        文史专家肖仁说,明末清初,每逢端午节,均有龙舟于泰州城河竞渡。参加竞渡的龙舟很讲究:船身窄而长,扎成龙形,龙头、龙尾和麟甲等装饰一应俱全,中舱架彩篷,插彩旗。竞渡时,每条舟上配数十划桨手边划边唱小调,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市区文保志愿者杨啸晨就在望海楼论坛发帖,建议将凤城河作为水上训练基地之一:“白天城河中零星漂浮着几条赛艇、皮划艇,可映衬出凤城河远离城市喧嚣的别样情景。犹如寂静的山洞中有了钟乳石滴水的‘滴滴答答’声,反而凸显出山洞的幽静……这类水上训练活动与夜游凤城河正好形成互补。”
        据了解,在2010年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中,泰州体校赛艇队曾获2金、5银、1铜的好成绩。
        读者朋友对此如果有好的建议,欢迎发至泰州新闻网《晚报互动社区》。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赛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相关资料:龙舟比赛

       龙舟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中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
       汉族的赛龙舟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傣族的赛龙舟在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苗族的赛龙舟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以庆祝赛龙舟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由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关于正式竞渡,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而龙舟则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