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侨老兵步行7省归国抗日 96岁住破屋塑料袋挡漏雨

 昵称12510705 2013-12-11
【导读】这位老兵,住的是一座建了100多年的乡下老宅。“屋顶都破出了洞,所以屋里面还搭起薄膜袋用来接漏下的雨水。”

作者:陈正新 李贤,原题:《96岁远征军老兵的军礼》
  响应抗战少年归国徒步七省入读黄埔
  远征滇缅抗美援朝复员回乡村人不知
  陈英波档案
  陈英波,96岁,泰国归侨,潮州市潮安县官塘镇人。
  “九一八”事变那年,他14岁,在泰国响应号召归国。1939年黄埔第17期步兵科学生。曾任国民革命军滇缅远征军机械化第五军49师一四五团一营一连少尉、中尉排长、副连长;中美鸿翔伞兵团学员;青年远征军207师第二旅第六团副官、连长、营长;哈尔滨解放军东北军区松江军事部教员、黑龙江军政大学学员、抗美援朝志愿军整训师军教参谋。
  少年时响应号召从泰国归国参加抗战,步行万里成为黄埔军校第17期学员,后作为滇缅远征军军官远征作战,再到中美鸿翔伞兵团、青年远征军、哈尔滨解放军东北军区、黑龙江军政大学、抗美援朝志愿军整训师……一位96岁的老人,在潮州官塘的乡间把这些传奇的人生经历都锁在了屋子里的木箱里,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太清楚。
  关爱老兵志愿者在十多天前找到这位老兵时,他已失明卧床。“还能敬军礼吗?”有志愿者问他。老人立刻挺直了腰板坐在床上行军礼,硬是瞪大了早已浑浊失明的双眼。
  乡间探访藏在木箱的老兵经历
  两个多星期前,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获得了一条线索――在潮州市潮安县官塘镇,有一名参加过滇缅远征军的抗战老兵。
  得知消息后,几名志愿者立即从汕头赶赴老兵的家乡。这位老兵,住的是一座建了100多年的乡下老宅。“屋顶都破出了洞,所以屋里面还搭起薄膜袋用来接漏下的雨水。”第一次去探访的志愿者曾健鹏说,这时的老兵已经96岁,近年患白内障没有及时医治所以几近失明,腿部也萎缩了,行动不便。
  这位年近百岁的老兵名叫陈英波,近两年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三个儿子在这两年多轮流白天送饭晚上陪睡。可即便是他的儿子,几十年来也不知道自己父亲的从军经历。老人家中有一个木箱,里面装着的是他年轻的岁月――黄埔军校徽章、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证、滇缅远征军行军脸盆饭盒、1943年4月随远征军官团过川时所刻纪念章、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时的军装照、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军装照、转业证等等……
  “(父亲)80多岁的时候身体还很好,还出去路边给人补鞋。”陈英波的二儿子陈俊德说。
  再去探望老兵的时候,志愿者带去了轮椅。96岁的陈英波老人坐在轮椅上,由志愿者推着在村里溜了一圈,老人非常高兴。
  传奇一生
  步行七省入读黄埔军校
  14岁之前的陈英波,生活在泰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远在泰国的华侨纷纷响应支援抗日。还是一个中学生的陈英波,毅然放弃了在泰国的安逸生活,回到潮州家乡,开始在家乡西陇教书。
  “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陈英波参与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潮汕地区被日军侵犯沦陷。21岁的陈英波被迫离开家乡潮州,流落到兴宁,任上士文书工作。从这时起,他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同样是在1939年,陈英波清楚记得,被军校录取后,陈英波和其他100多名学员被编成一队,离开韶关辗转进入广西。从广西开始了徒步行军,一路走到了贵州独山,再到重庆休整,因原定黄埔军校第17期学习地点还没有校舍,陈英波于是又步行到甘肃天水入伍,再长途行军七个省后,陈英波终于入伍黄埔军校,后被编入17期特科十总队入伍生团。1940年春,开始正规训练。直到1943年,军官教育修业期满,陈英波立即被调往云南昆明远征军机械化第五军49师。
  在远征作战期间,陈英波升任副连长。随后,他成为了中美鸿翔伞兵团学员。再之后,他又成为了青年远征军207师第二旅第六团副官、连长、营长。再后来,陈英波成为了哈尔滨解放军东北军区松江军事部教员、黑龙江军政大学学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陈英波又成为了志愿军整训师军教参谋。
  双目失明仍瞪大眼睛敬军礼
  老人患白内障双目失明,行动不便,腿脚肌肉已经萎缩,在关爱老兵志愿者的帮助和资助下,老人于前日进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接受治疗。
  而老人的听力因为战场炮火也早已失聪。“还能敬军礼吗?”志愿者林焕忠冲着老人的耳边喊道。
  就在志愿者们的注视下,陈英波当即在床边挺直了腰板,抬起右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还没有手术,其实他两只眼睛都是看不见的,可他还是把眼睛瞪大了。”
  在一旁看着老人敬礼的志愿者林焕忠没能忍住自己的眼泪。
  志愿者陈郴告诉记者,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抗战老兵很少有陈英波这样保留着大量当时的行军器具、相片、证件,这都是珍贵的材料,未来将帮助老人详细整理,记录老人的传奇经历。
  老兵已手术视力有恢复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慧明基金减免了陈英波的4500元的治疗费用,其他全部费用由关爱老兵志愿者筹集。昨天,老人已完成一只眼睛的手术,今天进行最后一次手术。“手术情况挺好的,视力有所恢复。”志愿者曾健鹏告诉记者。
  志愿者轮流在医院陪同守护,老兵的病床前总有前来探望的人。“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星期五就可以出院了。”同时,志愿者还已经在筹划为老人出院后的生活做准备,包括了购置助听器和修葺破损严重的房屋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