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在古汉语中有几种解释:首先是指各种金属的统称;其次就是指青铜;再后来才是指黄金。 早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代晚期,我国的冶铁业还与远没有产生,而人们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在夏商周时期的很多时候,“金”字都指的是铜,现在我们称为“青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最初冶炼使用的铜,是未加入其他金属成份的红铜(又称“生铜”或“纯铜”)。由于红铜的熔点高硬度低,铸造与使用都很不方便。后来人们发现在红铜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锡和铅,便炼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青铜”,青铜熔点低硬度高,铸造和使用都很方便。实际上,青铜器在铸好以后,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绿锈斑驳的样子。而是金光闪闪,犹如今天我们吃涮羊肉时用的铜火锅般的颜色。只是因为在地下的埋藏时间久了,以致氧化生锈,后人才称其为“青铜”。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军事,是古代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先秦的时候,除陶器以外,青铜被大量地用来制造生产生活工具,尤其是被贵族大量地用来铸造祭祀时使用的礼器。礼器是皇权的象征;政权的象征;国家的象征,必须用青铜来铸造,彰显地位与身份。在人们的心目中,青铜礼器是至高无上的,所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出土的数量众多的青铜礼器,在古代并不总称“青铜器”,而是被赋予了一个十分高贵的名字——吉金。相较而言,春秋早期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冶铁。然而,铁被称为“恶金”,并不能用作铸造礼器,只能用来铸造农具和一些日用器。 你所说的“赏金”应当叫“赐金”。在早期如先秦的时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王因为某事赐给臣子青铜礼器以志纪念;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某事赐给青铜,由臣子铸造青铜礼器以志纪念。后一种情况在《左传·僖公十八年》中有记载“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汉代以后青铜器渐渐衰落了,“赐金”多是指给以金钱或黄金。如唐明皇李隆基对李白“赐金放还”,意思就是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走吧。 在秦代黄金每重20两为1金;汉代每重1斤为1金。根据不同朝代的文献描写赐金的多少,还可以推算出黄金的重量。 |
|
来自: lanxinprince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