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镇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灯”之美称。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她美丽、富饶、古老而充满生机,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没想到千灯更小。说通俗点,就是一座小庙,一座破塔,一条石板街,几个名人故居。没有什么东西好看,也没有什么东西好吃。”假如这是你游千灯的感想,那你不是真正的游客,只能说你没雅兴。 千灯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是很难让游客在脑海中留下记忆的,游千灯古镇应该去寻千灯的文化 千灯镇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阜民丰、风物清嘉,是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故乡,也是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为进一步保护古镇和传承历史文化,2002年,千灯确立了“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先后聘请了东南大学等编制了《昆山市千灯古镇保护整治规划》、《顾炎武墓保护规划》、《千灯古镇石板街修复详规》、《千灯镇旅游发展规划》和《千灯古镇旅游策划》,明确了文旅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和构建以古镇为龙头的旅游大格局的发展目标。 2002年以来,千灯实施了一系列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恢复修缮了以顾炎武顾居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景点,主要包括顾炎武故居、顾坚纪念馆、余氏典当行、李宅千灯馆等一批传统建筑的抢救修缮,延福寺大雄宝殿、南山门、偏殿和僧舍的重建,香花桥、凝熏桥、恒升桥、沅渡泾桥等的翻建重建,千灯浦河东临水长廊的新建,千灯浦驳岸的整修加固等。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形成了以顾炎武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延福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石板街为代表的水乡文化。千灯古镇走“景点以文化为内涵、文化以景点为载体”的特色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以水乡古镇风貌为背景、以历史文化展示为特色,集寻贤访古、水乡观光、古镇揽胜为一体的旅游格局。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千灯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她以顾炎武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延福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石板街为代表的水乡文化。到千灯古镇走走,观光水乡人文风貌,跨省市交通如此便捷实惠,确实值得一游。 出公交车站,一眼便能望到高大宏伟的古镇牌坊,它是进入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古镇牌坊 商业街
站在桥头,千灯浦河面游船成排,两岸民居白墙黑瓦中斑驳的痕迹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下了石桥往前便是“牡丹亭”,亭内白色石像人物不就是杜丽娘和柳梦梅吗?原来千灯还是昆曲的发源地,这个雕塑是为了纪念顾坚先生的,他是千灯古镇人,元代南曲大家,昆山腔的创始人,昆曲鼻祖。 往前行走,就是延福寺,该寺与秦峰塔、玉佛殿组成三角形的旅游景点。延福禅寺建于公元503年(梁天监二年)。该佛寺规模宏伟,是佛家圣地。该塔历经沧桑,几毁几建。现在的延福寺是2005年,按原貌重新修建的。
秦峰塔在延福禅寺南面、该塔系砖木结构,高十一丈六尺一寸(合38.7米),横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合4.88米),顶刹系铁铸,高二丈一尺(合7米),铁葫芦作顶,下焊八角环,每角立一紫铜小鸟,再下嵌四片白铜大耳形片,大耳片边有铁连接顶层四只翘角,每角檐下系铜铃,阵风吹过,铜呤叮当,煞是令人心旷神怡。清代方豪思有诗云:“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云霄碍野鹰。我欲登上观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现在的秦峰塔已经成为千灯镇的镇标,老远就可以看到古塔直指云天。 玉佛殿精美华贵,庄严殊胜,玉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像,用名贵的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佛像长8.9米,高2.45米,总宽1.35米,栩栩如生,自有灵气。玉佛全身镶嵌有1500多粒红、蓝、紫晶宝石和翡翠,衣纹和莲花台由24K黄金镏金而成,彩绘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画而成。玉佛2004年10月被纳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是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造像,弥足珍贵。 走出延福禅寺,一拐弯便是石板街。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又重新整理修缮,遂形成今天纵横交错、贯穿古镇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它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呈蜈蚣形的石板古街很窄,屋檐相对,两侧小楼相依,隔街携手授碗,有“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的特有风貌。 这是石板街上的石雕展馆 一条很宽的大街,尽头透着朦胧的光,看不清古镇入口在哪里。就朝着热闹的地方去。进入牌楼街道不远的的左侧,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那一定是古镇!到前才看清,窄窄的小巷两边挤满了小吃摊位。摊位后面,煤气灶火焰发出的呼呼声与炒菜大勺的敲击声好远就能听见。操着各种口音的年轻人围在饭桌旁正在兴奋滴吃着聊着。经过别人指点,我们在正街的尽头看见了古镇。去古镇要过一条河,通向一座古桥将古镇售票处和广场(停车场)与古镇连在一起。夜晚的广场有一只很高的广场灯还在亮着;河的那边黑幽幽的,远处寺庙内的佛塔却被装饰灯光照的熠熠发光。 ![]() 古镇夜色
![]() 古镇夜色
跨过古桥是一个广场,几乎没有路人,广场小河边上的廊棚檐下有几串灯笼因为没有开灯,只能看见它的轮廓;廊棚不太长,近头是一个翘檐的亭子,亭内的塑像看不清,借着佛塔的灯光依稀辨认出亭额“牡丹亭”3个字。这是我才想起来,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昆山的千敦之间的联系,那亭子里的人物一定是杜丽娘杜丽娘和柳梦梅喽,因为站在亭子外面,亭子有很高,感觉厅内的塑像是两位女士,哦,想起来了,这应该是《游园》的场景,为了纪念明代戏剧家的昆曲《牡丹亭》,国家还发行了纪念邮票。 绕过牡丹亭左转就是旅游手册上总要提到的千灯石板街。因为再往前行,古镇实在太黑了,好在石板街上远远地还能看到一些光亮。那是剩余的几家店铺正准备关门打烊。过了这几家店铺再往前走几乎看不清街道,石板路不是很平,我和女儿只好折回然后朝着佛塔发出的亮光走去。当然,这时的寺庙是不会开门的。 ![]() 就要打烊的店铺 ![]() 眼福禅寺在幽幽的树影下显得很神秘 从寺庙转回到小广场,还有一家类似小型超市的江浙(千灯)特产店,匆匆买了点蟹黄辣酱后离开了千灯古镇。 元旦日我又专门第2次去了千灯古镇。我想,过节了,古镇一定灯火通明,还会有一些民俗表演。谁知道,晚上到了古镇,还是很失望,照片也没用拍,买了一些食品和一小瓶上海老酒回到酒店小酌了。 第2天,因为要看看古镇的早晨我起得很早,但是天气晦暗,7点进入古镇,所有的店铺还没有开门。古街上,保洁员在清扫街道,窄窄的街道在高墙或木质门扉的夹映下非常安静祥和。 ![]() 千灯古街—石板街 ![]() 千灯古街 天色大亮以后,我已经在古镇转悠了一圈了。这时才得以看清古镇的全貌。真的很漂亮!河岸边竖立着具有广告效应的牌子:千灯—昆曲之乡。 昆曲是南方的剧种,又名昆山腔,昆剧,在民族文化里的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的诞生地就是这里,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并荣膺榜首。 ![]() 古河道边的宣传广告 ![]() 进入牌楼以后的景象 ![]() 恒升桥、古镇和佛塔
其实古镇还是有很多红灯笼,特别是沿河两岸的古建上更多。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晚上都不开!?就算是平时不开,节日期间也应该开着啊。那样的话,古镇的夜色会更迷人。不过,我这两次到千灯,延福寺的佛塔的灯光还是很耀眼的,莫不是寺庙香火旺有能力在晚上灯火通明? ![]() 古镇风景
![]() 古镇风景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就出生在千灯镇。他主张和提倡“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后人所推崇;他一生律己很严,操行卓越,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他手不释卷...... ![]() 顾炎武故居
![]() 古镇风景—左侧为新近修建的廊棚
![]() 时间尚早,游船还在静静地停泊中
![]() 古镇风景
![]() 古镇店铺的临河厨房
![]() 镇上卖糖葫芦的小贩
![]() 古镇风景
大概早8点以后,店铺陆续地打开门板,经过这些店铺时店家都要和我招呼生意,奇怪的是,这些商家差不多都操着外地口音,经过交流得知主要为安徽和河南人。?几乎看不见当地人在经营! 景区实行联票制,不收景区门票。全额票价60/人,小景点10余个,细细品味这些景点,感到有点凑数的感觉;另外景区很小,收费景点集中,不进收费景点慢慢地转悠顶多一小时就足够走遍整个古镇了;还有就是当地相关部门千灯古镇宣传不够,特别是晚上,很有气氛的灯笼不亮令人遗憾,当然,白天就更不需要亮灯了。全天灯笼都不亮,只能作为摆设。尽管这样,我还是挺喜欢这里的。她安静祥和、整洁幽雅,古色古香,还有那我虽然听不懂去很喜欢的昆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