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剧照 三分钟,热度蔓延…… 三分钟,一碗泡面的速度。 看完《中国合伙人》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夜风的吹袭,并没有浇灭我心中汹涌着的“想要去干点什么的冲动”。朋友说,即使是屌丝,看完电影,也会有这种冲劲的。 是吗?我不置可否。 陈可辛又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乎情感、关乎青春、关乎梦想的故事。走过,看过,梦想过。一林一夕,相由心生,那些已然泛黄的青葱岁月,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去怀念。被生活沉压在心底的梦想,却在影片短暂、朴素的旁白里被鼓动的越发清晰、凸显。那些属于60、70后的青春,让80后怀念,鼓动着90后去闯荡,这便是陈可辛循序渐进“走心”式电影的成功。 忽而那些逝去的和失去的岁月一拥而上,让我辗转难眠。深夜起床灯下咀嚼新买的《基督山伯爵》,才让我浮躁的心有了一丝安定感,这也许就叫做短暂的激情,抑或是“三分钟的热度”,让我开始认知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意义与存在感。 我们未完成的还有很多,我们的时间却有限。 我们离梦想还很遥远,我们却已迷失了来时的路。 我们在触类旁通中担忧着。 这是一种短暂的激情,可能会在我还没来得及转换成可持续的发展力,就已经烟消云散,但却让我从中领略了思考,握住了所谓的“三分钟热度”。三分的累加,也是一种对青春、对梦想的执着力。 《中国合伙人》不是史诗巨制,它勾勒出了一幅时下最热门的中国式“油画”。香港导演对内陆市场的尝试、新东方版的新梦想、《社交网络》式的《中国合伙人》……早在电影宣传的初期,观众就已猜测《中国合伙人》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电影,它复活着一个年代的故事。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带有原型意味的童话。“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和“愤青”佟大为在时代的激流中梦圆梦碎,像打不死的“小强”实现屌丝逆袭,最终构筑“新梦想”。影片里的怀旧元素是流畅自然的,屏蔽了现代都市的奢华,灯红酒绿之间,只有那个藏在阴影里半醉半醒的心酸释然面孔。 纵观《中国合伙人》里面的三个人物,与成冬青的“莽”和孟晓骏的“勇”比起来,喜“静”的我对王阳的“静”最情有独钟。不管是在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还是对《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疑惑,在青春为梦想《奋斗》的征途,眼睛里的佟大为都不再是青涩腼腆的杨瑞,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80后青春的最好代言人——裹着你我的梦想,让甘苦自知的心为之悸动。等一切尘埃落定,便留下了王阳的三句肺腑之言,无关中庸,无关哲学,只关乎成长,淡然接受着世界对我们的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