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海文化绘出多彩画卷
2013-12-13 | 阅:  转:  |  分享 
  
“美丽中国·海疆行”走进万里海疆北起点

丹东:江海文化绘出多彩画卷



????本报记者??卢毅然??李珊珊??驻辽宁记者??袁??艳

????“甲午风云的残留,抗美援朝的怒吼,仍被记录在黄海波涛,仍被讲述在鸭绿江口……”这首今人诗作《鸭绿江与丹东》,点出了辽宁丹东这座以“红色东方”之意命名的中国最大边境城市的历史人文与地理区位特色。

????都说夏秋之际的丹东最美最宜人,本报“美丽中国·海疆行”采访组却在游人稀少的冬日,来到我国大陆海岸线的北起点——丹东。至此,“美丽中国·海疆行”采访组今年完成了沿中国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采访。红色英雄城丹东、碧绿的鸭绿江、蔚蓝的黄海……正是这些地理名词蕴含的色彩语意,标征出厚重独特而多姿多彩的丹东文化。

????“全国唯一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建在丹东。丹东人铭记着这段血与火的特殊历史,带着深沉与豪情走向未来。”丹东市委秘书长于兵说。在依丹东市区英华山而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在脚下碧水默默南流的鸭绿江断桥,在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如今的中朝边境“一步跨”界石旁的虎山长城,记者追寻着历史留下的印记。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妈祖庙”——大洋河入海口的天后宫,在黄海岸边大孤山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的亿吨级新港——海洋红港,记者寻找到比抗美援朝更久远的那段悲壮历史——甲午海战的遗迹。

????“祖辈和父辈留下关于甲午海战的历史传说,我这代人又亲历了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直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国家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海洋红港一侧的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78岁的王义章老人说。当记者走进小岛村时,这个曾经与陆地隔断、有1700多人生活的小岛正在“午睡”。岸边搁浅的旧帆船、耳边呼啸的海风让人感受到海岛的生命力。原先四面环海的小岛村,如今一面由人工堤坝连接陆地。改革开放后村民们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学习和发展立体化海洋养殖,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早年打过鱼、割过芦苇、养过虾的王义章老人,如今和满堂儿孙幸福地生活在小岛上,每年靠村里的集体分红收入就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如今的丹东,从市区沿鸭绿江而下到入海口的东港,再向西到海洋红新港,100多公里的沿江沿海地带,四通八达的路网、繁忙的座座码头、已经合龙即将落成通车的鸭绿江新桥……处处江海胜景映入眼帘。“作为全国唯一沿江、沿边和沿海的边境城市,丹东有着独特的‘江海山边’区位资源和发展优势,在辽宁省‘五点一线’的沿海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前丹东是辽宁唯一没有重工业等第二产业支撑的城市,近年来对朝、对韩贸易、旅游业、绿色生态产业等发展迅速。进一步发掘、发挥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丹东大有可为。”丹东市副市长张鸣表示。

????“多民族的聚集形成了丹东独特丰厚的文化资源,孕育了独特的鸭绿江流域文化形态。我们将通过建制度、抓队伍、塑精品进行整合,努力创建以‘鸭绿江文明’为核心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丹东市文广局局长牛莉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着丹东文化发展思路。

????红色,是英雄城的历史烽烟记忆,带给丹东人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绿色,是被誉为“最美边境城市”、获得“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市”称号的丹东可持续发展的珍贵文化名片;蓝色,则是美丽丹东全面发掘弘扬江海文化,面向海洋、面向东北亚乃至更广阔世界发展的新气象和未来蓝图。丹东的美丽明天值得期待。

????(本文配图为即将竣工的鸭绿江新桥,由本报记者陈曦摄。)



献花(0)
+1
(本文系蒲公英libr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