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趣暮春诗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经以《晚春》为题,写了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诗:“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他以幽默的笔调,描述了暮春的景致,似歌似讽,亦庄亦谐,读起来颇有情趣。唐朝诗人王驾,是这样描述暮春风景的:“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将暮春的风景写得别有情趣,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这句,把春去花已尽的惆怅融和在一种近乎天真的气氛中,构思独特,想像丰富,让人读来不禁暗暗叫绝。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也写过一首题为《暮春》的诗:“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杨花独得春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这首诗读起来,似乎和韩愈的那首《晚春》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暮春诗中的佳作。另外还有宋朝张耒的《暮春》诗:“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庭前落絮谁家柳,叶里新声是处莺。”而陆游笔下的暮春景色是:“东风吹雨送残春,冉冉年光次第新。君看枝头如许绿,争教桃李不成尘。” 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在其巨著《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手,以《葬花词》为题,为人们描述了这样的暮春风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笔调凄美,感人肺腑,弥漫着无尽的伤感和惆怅。而清朝的翁格写的《暮春》诗,却语言简洁,明快清新,积极向上,旷达乐观,给人以愉悦的精神力量:“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大河报》2006年4月26日王吴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