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10套揭秘隋炀帝墓真相

 红豆居士 2013-12-13
昨晚,《探索·发现》栏目首播上集——
央视10套揭秘隋炀帝墓真相
文字墓志、蹀躞金玉带和牙齿成铁证 解读了多个疑问,今晚10点播出下集

扬州晚报    20131213

    一号墓出土铜铺首

    一号墓出土蹀躞金玉带

    【核心提示】

    扬州曹庄隋唐墓葬是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合葬墓被专家确认后,引起了各方关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拍摄并制作了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昨晚10点,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上集已经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首播,今晚10点将播出下集,进一步探秘隋炀帝墓与萧后墓。

    ■通讯员 杨文物 记者 陶敏

    1

    揭秘

    隋炀帝墓是怎么发现的?

    今年春天,在距离槐泗隋炀帝陵大约5公里的西湖镇曹庄的一处施工工地上,两座砖墓的出现刚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不过,随着考古人员的深入挖掘,竟然有了惊人发现,这里竟然是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合葬墓。

    在昨晚播出的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上集中,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发掘领队束家平回忆了隋炀帝墓发现过程,“4月10日我们在一号墓打开了墓志,墓志上显现出‘隨故煬帝墓誌’。当时看到这几个字露出来时,所有的考古队员十分惊喜。接下来又很忐忑,隋炀帝墓真的被我们发掘出来了,怎么办呀?”

    为何认定一号墓是隋炀帝墓?

    据悉,一号墓由墓室、耳室和甬道组成。由于坍塌比较严重,考古队员在清理的同时又进行了加固,一边加固一边清理。

    除墓志外,墓中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今年9月,在对一号墓西耳室的清理中,又出土了大量的人物陶俑,这些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甚至有骑着骆驼的士兵,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在一号墓的后期发掘中,还找到了两颗牙齿,一颗是上颌第三臼齿,一颗是下颌第二臼齿。经鉴定,它们属于同一个体,从磨耗的程度看,可以确定牙齿主人的年龄在50岁左右,这与史书记载隋炀帝死亡的年龄是一致的。

    对于一号墓确定为隋炀帝墓的证据,束家平表示,一个是有明确文字信息的墓志,即隋炀帝墓志;第二个是十三环蹀躞带,因为这个蹀躞带是流行在北周的北方地区,13环13蹀躞是最高规制,是帝王用的;第三个证据是1号墓里面的铜铺首,这个铜铺首通体是鎏金的,兽面直径达到26厘米。大明宫遗址里也出土了一件铜铺首,直径也是26厘米,这件东西显然不是一般老百姓用的,是宫廷用的;此外,一号墓里面出土了两颗牙齿,经鉴定年龄是在50岁左右。“这几个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一号墓墓主就是隋炀帝”。

    2

    争议

    墓志上为何还使用“隨”字?

    今年,扬州曹庄发现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合葬墓,可谓全国轰动,也引起了各地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在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节目中,也特意邀请专家学者解疑。

    在一号墓出土的这些物证中,证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是墓志,但墓志上残存的字迹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例如,有扬州地方学者表示,墓志铭中的“隨”字显得有些可疑,杨忠当年被封为“隨国公”,所用的字确为“隨”字,但杨坚建国以后,觉得该字带“辶”字偏旁不吉祥,故将国号改为“隋”字。至炀帝被杀,“隋”字已经使用30余年。

    对此,束家平解释,其实唐初这样写很正常,在一些碑帖上也有出现,例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高宗书写的《李卫公碑》等多处唐初重要碑铭,用的都是“隨”字。

    墓志为何用年号大业十四年?

    还有一种质疑来自于墓志上的年号,因为公元618年的年号比较复杂。扬州文史专家王虎华称,“这一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大业十四年。但前一年,李渊已经拥立了杨广的孙子杨侑为恭帝,并改元义宁,因此这一年也是义宁二年。同时,这一年李渊自己称帝,建立大唐王朝,并改元武德,因此这一年也是武德元年。所以公元618年,有三个年号。”

    有知名作家提出疑问,大业十三年李渊拥立隋恭帝登基。次年杨广死后,谥炀。既然墓上明写隋炀帝,不可能还用大业年号,就算不书武德元年,起码得写义宁二年。这质疑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

    对此,束家平认为,一般这样的年号是不允许用了,因为唐代已经有年号了,“但是我们在出土的一些墓志当中仍然找到了这样的证据。比如洛阳出土了一个王爷的墓志,它是贞观18年后来人给他写的,它也写了于大业十四年卒,也就是说,这个不是孤例。”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也在节目中强调,“考古就是用实物来说话的。你可以存疑,存疑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你不要去掩盖一些什么东西,你要客观地完全把它表现出来。”

    按照国家规定,帝陵是不允许发掘的。但因为这个隋炀帝墓是在配合基本建设当中发现的,且隋炀帝当时是以“废帝之礼”下葬的,所以最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隋炀帝墓的考古工作。之后由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联合考古队重新编报了详细的考古方案。

    此次发现的是哪一个隋炀帝墓?

    根据文献记载,隋炀帝应该在扬州有3处陵墓,分别是流珠堂,吴公台和雷塘。那么,这次考古发掘出的墓葬,到底是哪一个隋炀帝墓呢?

    束家平认为,“雷塘在我们扬州汉代就有,有上中下三雷塘,就是准确的点现在没办法来确认,因为雷塘实际上不是一个点,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

    隋炀帝陵和最新考古发掘出的隋炀帝墓相距有5公里,但奇怪的是这两个地方都可能属于古代大雷塘的范围,而且在此次考古发现的隋炀帝墓的后面,不远处就是蜀冈,相传吴公台就修筑在蜀冈之上,所以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在地理上,既可能属于雷塘也可能属于吴公台,所以仅凭地名还是难以分辨,还需要添加其他因素参与分析。

    为何隋炀帝墓显得有些寒酸?

    判断隋炀帝墓规模小不小,考古专家认为,不仅不能超越当时的时代特点,而且也要考虑下葬地点的具体环境。对于隋代墓葬来说,2005年,在陕西潼关税村发现了一座隋代壁画墓,这是我国目前发掘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隋代墓葬。拿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和它比,从规模上看差距的确很大。

    对此,束家平表示,“这里面还有一个时代背景,从六朝到隋的一些帝王陵的规模也不是太大。在陕西临潼发掘的一座隋代的墓葬,据墓室推测说是杨广的哥哥杨勇的墓,它的主墓室也是5米多见方,跟我们发现的这个一号墓的主墓室大小也差不多。加上当朝的人并没有按帝陵规制安葬隋炀帝,所以才会显得有些寒酸,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应该说还是正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