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物理学家、教育家巴索夫(Nikolay
Basov,1922.12.14-2001.07.01)出生。他曾与普洛霍罗夫(Alexander
Prokhorov1916.07.11-2002.01.08)提出微波激射器原理,因在量子光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导致了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发展。
1964年与美国查尔斯·汤斯(Charles Hard Townes,1915.07.28-)和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微
波激射器和激光器原理相同,只是它们工作频率不同而已。原子或分子都具有一系列能级,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即在较低能级的原子比处于较高能
级的原子多。如果通过某种方式将低能级原子激发到高能级,就形成了原子在能级分布的反转。这时如果有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射入到这些已经实现能级反转的原子
上,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受激辐射的概念,若这个频率与原子所处的激发能级能量相当,那么,这些原子就会在这个电磁波的激励下发射出与之波频率相同的电磁
波,从而放大了输出的电磁波。这个过程经多次反复后就可产生强大的能量输出。不但能发射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也可以输出紫外和红外电磁波,对于微波激射器
则发出微波波段的电磁波。
第一台微波激射器是1953年由汤斯等制成的氨分子微波激射器,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由梅曼(Theodore Maiman,1927.07.11-2007.05.05)制成的红宝石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