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最抠门城市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3-12-14

本次调查中,当问及哪个城市的居民最会精打细算时,上海、广州、北京位列三甲,其中上海以高达40.1%的提及率位居全国城市之榜首,领先于第二名广州、第三名北京近30多个百分点。另外,上海居民对自己“抠门儿”评价也颇高,近七成上海受访者认为上海人是最会精打细算的,此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居民的自我评价程度。此外,在调查的十大城市中,“抠门儿”程度依次递减的城市分别为成都、武汉、深圳、青岛、大连、南京和哈尔滨。

而让受访者对于自己在生活中的精打细算程度进行自我评价时,明显显现出,南方城市受访者对自身精打细算程度的评价普遍高于北方城市受访者。其中,武汉居民自评精打细算的程度位列第一,高于以精打细算著称的上海人的自我评价程度。第三、第四名为广州、深圳,北京人自评得分为第五名。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除去文化因素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本身的生活成本就高于青岛、南京等城市,在金融危机下,居民更加节俭也在情理之中。

抠门儿不代表基本生活质量的下降,居民只是减少了一些“奢侈”消费。在此次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减少对“奢侈品”的开销,而“旅游”(45.3%)、“外出就餐”(43.8%)、“休闲娱乐”(39.6%)及“保健品”(38.1%)也成为了人们缩小开销的重要领域。

NO1. 上海

上海

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与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最壮丽的天际线之一,而2014年将建成的上海中心,更会为“东方巴黎”添上灿烂的一笔。

今日的上海,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世界文化汇粹之地。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即将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NO2. 广州

广州

广州

镇海楼是一座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闭关锁国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谷希云、余德超、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NO3. 北京

北京

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以市区人口数相比,北京为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东方的西安,西方的罗马)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NO4. 成都

成都

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NO5. 武汉

武汉

简称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全市常住人口897万人。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在清代末期、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武汉其行政区划沿革非常具有历史特色,可以说是从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一个缩影。

武汉在湖北省位置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合并(故有“武汉三镇”之说)。其中汉口和武昌从明朝后期起就分别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这三地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过去的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因此,武汉可以说是一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县的紧密联合体。

武汉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及支流汉水在城中交汇。此外武汉城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属于长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区就有一百多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在武汉城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约四分之一。

NO6. 深圳

与香港山水相连。在短短的27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陆城市第一。到201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深圳即将举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NO7. 青岛

青岛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夜景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NO8. 大连

大连

“大连”之地名原本是满语词汇中“嗒淋”一词的译音,其本意是“海滨”或“河岸”之意。俄国人在此地区统治时,沿用清政府官方的满语“海滨”作为该地区的名称;日本人在其统治时,又借用汉语中的“大连”二字来标注满语之音“嗒淋”。故而,才有流传至今的,以“大连”二字作为城市之名的出现和定位。

大连地区至少有17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早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发了大连地区。秦汉时期,大连地区属辽东郡辖区。唐朝初期,大连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的辖区。辽代时大连地区属东京通辽阳府的辖区。大连地区在魏晋时称三山,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朝于今大连湾北岸建海港栈桥、筑炮台、设水雷营,一时成为小镇。100年前,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给她起名“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70年前,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

[2] 19世纪,这里还是一个名叫青泥洼的小渔村。100多年前,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给她起名“达里尼”特别市,意为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军因侵占中国领土而损害了其他帝国主义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国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向日本买回辽东半岛。此后,沙俄以100万两白银重贿李鸿章,于1898年3月27日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大连地区都是主要战场,并先后被俄日帝国主义者占据近五十年。1898年开始,俄日在大连湾南岸的青泥洼一带建立大连市。

关于大连名称的由来有很多,其一:19世纪末,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其二,大连人中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褡裢与大连同音;其三,大连近海有很多小岛,俯瞰就像用链子串起来一样,当地人称做链岛。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连同日解放,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同时设立旅大市。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3月12日至1954年7月31日期间,旅大市为中央直辖市。1981年更名为大连市。如今大连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1984年至1985年,我国政府先后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NO9. 南京

南京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NO10. 哈尔滨

哈尔滨

哈尔滨(英语:Harbin,俄语:Харби?н),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东北地区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三环内主建城区面积331.21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截至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987.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48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北国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之美称。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八届的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哈尔滨市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