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天如秋天般的凉爽,即便是清晨也并未感觉到一丝的寒冷。 这天我在黄老师的拾雅画廊门前两颗夜来香树下,静静在沉思。我来到大芬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认识了两位让我敬重的老师。我喜欢这边的书香气息,并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圈子。想当初让我和油画村结缘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无意中路过卢浮宫。对于绘画我心中总是有种特殊的萌动,或许正是因为热爱绘画,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进卢浮宫。卢浮宫里面有许多不同风格画派的油画,有些即使是临摹也接近完美,我认真的注视着这里的每一幅画,就像饥饿已久的孩子,在贪婪的补充精神食粮。从这时起,我便有了在此居住的想法。 望着树上倾泻的一缕阳光,照耀着门前的印章台,这里摆放着一个大的印章柜子,这是郑老师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平时习画的地方。郑老师是福建莆田人,主要教我技法,在我眼里他是个才能广泛,对书法各种字体都相当了解,较为擅长的便是刻章。他的印章刻得大气磅礴,一丝不苟。还记得有天晚上,有位顾客专从南山开车过来,只为了让老师给他刻个印章。想必他是非常喜欢老师的字体和刀法。其实像这样喜欢老师印章的客人还有许多,我经常看到他忙不过来。但郑老师不管有多忙碌,当我在习画时,他都会抽出点时间来指导我。 黄老师是我另外一位老师,他是广东肇庆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国画系本科。也是当时的第一届本科生。他拾雅画廊已经开了十年多了,由于他不善于经营,画廊基本没有盈利。或许与他性格有关,黄老师是个真正有才华的画家,他的牡丹极为出众,具有很强烈的现代画风。也属于牡丹中的一种创新。但他本人有点懒惰,爱好喝酒之余偶尔也会打打牌,或许这是他们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不足为奇,自古文人皆爱酒。但平常我在习画时,他会指出我的误区,并告诉我正确的画法。让我感到有点不舍的是,他最近将画廊转让了,想想我待了两年的地方,突然变得物是人非,心中多少会有点不舍。 秋风抖擞,落叶纷飞,画廊门前显得异常的冷清,安静得只听见保洁清扫叶子的声音。这场景让我感到有点孤独,似乎为告诉我们,即将要告别之前悠闲惬意的日子。告别就像离别般的伤感,犹如一首悲伤的曲子,谱奏时扣人心弦。 在这里我很高兴遇到了很多怀抱着理想的同龄人,他们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让我由衷的佩服。首先谈谈黄凤荣,他和郑老师都是福建莆田人,在大芬聚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是一个容纳百川的绘画根据地。但似乎莆田人居多,至少在我认识的画家里,大多数都是来自福建莆田。为什么第一个先谈黄凤荣呢!是因为我觉得他身上有种坚毅乐观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还记得第一次和他见面时,尽管他那时已经小有名气,或许是我对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的过少,并没听说过他。当时我在习画,他经过老师门前,注意到我在专注的练习书法,而我身后便是画廊门前种植的杜鹃花。那时是杜鹃盛开的季节,他觉得杜鹃花与我写书法这场景相互呼应,很和谐。便拿起随时携带的平板电脑,把这幅画面记录下来。然后对着我微笑匆匆离去。那时我问郑老师:“他是哪位”。郑老师告知我:“他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曾经上过央视,表演过倒画董卿的节目”。听到老师简单的介绍,对他印象加倍深厚。让我对他进一步了解是,有一次他经过老师画廊门前,看见我坐在门前石板凳上,他邀请我到他的工作室里做绘画模特。他的工作室便是画廊,名为1+1=3,装修简单明亮,与他的绘画风格完全不符合,他的作品是属于印象画派作风,强调色彩鲜艳给人视觉上的一种冲击感。也大大的融入自己的性格,他是个乐观张扬的画家。正是因为这种乐观感染了我,他的眼光很独特,总会观察到人的优点,并给予真诚的赞美。让人感觉和他无距离。让我对他佩服的是,他有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在遭受到一次次的打击后,还能依然保持这种乐观的心态,似乎生活的残酷并没影响到他,就像荷花般的,出于淤泥而不染。他还是那样保持这一份纯真的心,对美好的未来依旧向往。偶尔还会高阔论谈远不可及的理想。在此祝愿他。 在这里与我关系较好的便是张丽,张丽是第一眼给人感觉并不起眼的一位女子,圆圆的脸型,小眼睛,虽然五官一般,但与她的脸型搭配起来,还是非常和谐美观。还有一头不能称为秀丽的长发,因为发质粗黄,像稻草般的凌乱。我经常调侃她那头长发。但和她接触时间长了,便会发现她身上有许多的优点。坚强、乐观、正直、善良、等等。或许这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无需靠外表的装饰都是极为美丽的女子。 品质美就像一坛酝酿百年已久的美酒,需要慢慢的品尝,才能发现香醇可口的珍贵。所以我很珍惜和她的友谊,尽管她来自贵州,我本身生长在广东,两个不同地域,经历不同,生长环境也不同。但缘分让我们认识,深交。却发现我们有着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共同的兴趣爱好。正因为这样,我们很快的成为了较好的朋友。真心希望她能够坚持绘画梦想。 在大芬村还认识了许多玩得较好的朋友,如啊英、她是潮汕人,在张丽还没到来大芬前,啊英是老师隔壁画廊的店员,由于我经常在画廊门前习画,久而久之大家都熟悉了,又是同龄人话题基本一样。就这样认识了。我们刚开始经常一起玩,一起逛街。最让我感动的是,平时我下班后,啊英便叫我到她家里吃饭,她和她老公居住一起。我本不好意思,但她总是盛情邀请,我便不推辞。 还有何敏、桂超、他们虽然是男生,但有个共同 点,名字却像女生,经常性的两人同时喜欢一个女孩。所以他们即是朋友也是情敌。我把他们称为屌丝男。居张丽说:“他们两位刚开始同时喜欢上大芬幼儿园一位幼师,两位同时追求她,但两位都以失败告终。后来遇到我,他们两位立马转移目标。”但在我看来,他们或许只是喜欢和我一起聊天,我和他们一样,自我评价,我是一位感性的人,但也非常乐观,喜欢开玩笑在很多人看来,我是个较有亲切感的人。或许是我自我感觉良好吧!他们从没向我表白,或许是我并没有给他们机会。还记得我曾经跟他们说过人生只如初见,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何必破坏呢!不过我真心的希望两位屌丝男早日找到另一半。只要你们幸福,即使没有围绕在我身旁,任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也为你们祝福。 还有一位很独特的朋友,庞画家。他确确实实是一位对艺术狂热追求的艺术家,他可以贫穷,却不能舍去创作。虽然他的作品我们无法解读,但看得出来,他不但作品独特文学造诣高深。对很多事物解读透彻,我们经常会虚心请教他一些困惑的问题。发现他基本能够为我们分析解读。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 在大芬还有一帮国画系本科毕业的同龄人,如赵海鹏,曾华萍,等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一帮不谙世事的学子,单纯是她们共同的特征。他们刚毕业怀抱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来到大芬,希望在这里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年轻,有的是激情,看着他们满腔热情的迎接事业,在无形中感染了我。或许我出来工作时间较长,经过迷茫还是迷茫的阶段,在他们的行动中,我似乎找到了动力,就行在一片漆黑的深林里看见了一丝曙光。感谢他们,不但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还让我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是大芬的经历,大芬是个很有趣的地方,不但容纳艺术,更容纳了各种性格的艺术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