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题目: 中职体育与健康<基础模块>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研究方向: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研究类别:课改A类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中职体育与健康(基础模块)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攻略(教辅书) 一、 (一) 2009年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为中职体育课程改革打响了第一炮。《纲要》的显著特点是将职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大部分,其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进行基础模块学习,高三年级进行拓展模块学习,对于教学内容选择等给予了执教者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纲要》明确指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服务性的教学设计。”这使得大部分习惯了传统教材(规定好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的老师不知所措。因此,从《纲要》的角度来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不仅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于中职课程改革的发展也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急需研究的内容之一。 (二)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会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顺利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与锻炼之中,师生表情轻松、关系融洽。可以说这样课堂一直是我们课改所要追求的,但是再看看我们现实的体育课堂,学生练习没有积极性,强度稍微一大学生就退缩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为此笔者曾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笔者对274名09级学生(市场营销38份、电子35份、机电50、学期教育40份、计算机35份、财会50份)进行了有关上课态度、目的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体育课”的分别为42.1%、54%、68.6%、60%、65.7%、70%,上课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分别是13.1%、42.8% (三)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来看,根据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特点,一般认为教师素质要求应涵盖三个基本范畴,即教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娴熟和专业情意健全。”【5】2004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其中将“教育设计与实施”列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1] 二、相关研究综述 苏教授在文章中对传统体育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体育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 中央教科所于素梅老师在《体育教学》2011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从“跪跳起”课例谈体育教学设计的要素与方法》为课题提供了许多借鉴。于老师认为当下体育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同时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仍然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同时该文教详细地论述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扩大化”和“缩小化”认识误区,通过具体课例分析了设计的要素(易控要素、可控要素和难控要素)和设计的方法(前期、中期和后期),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笔者也对其它涉及到教学设计策略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文章基本上是对教学设计过程中某一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实践,没能形成系统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设计策略、教学导入设计策略、准备部分设计策略、场地器材设计策略、教法与组织设计策略、学生评价策略等几方面进行研究,这样对于一线教师的借鉴和应用将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1.体育教学设计 2.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烈明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重新审视和策略研究》中阐述到“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学设计要关注的是学生需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和最终学生学得怎么样。”这段不仅说明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也揭示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那就是只有遵循一定的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从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以及最后的学生学得怎么样去衡量你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基于李老师对有效教学设计的论述启发,课题组对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的界定是教学设计实施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能顺利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课堂上涉及到场地、器材利用充分。 (二)研究理论假设 三、 1.研究对象 1.研究内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课题组实际情况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主要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对其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体育教学设计策略定义与内涵,以及提炼出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原则,形成中职体育与健康(基础模块)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理论框架,为课题组进行设计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部分的研究目标是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能掌握理论研究的方法和获取提高教学设计策略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2.2教学设计的策略实践研究 这部分研究主要是依据《纲要》精神,结合中职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设计研究,尤其是尝试各模块间的搭配(如,捆绑式模块教学)设计策略研究。本部分的研究目标是研究人员能掌握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获取提高能力的途径。 2.2.2有效教学导入设计策略研究 本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中职体育基础模块教学内容及中职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进行教学导入设计策略的研究。通过对文献中各种导入策略设计的比较,对教学导入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对导入的分类进行了梳理,对常见设计策略的设计模式、原则和注意要求进行研究,最终总结出适合职校学生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的目标是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能获得进行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和实施途径,提高自身的导入设计能力。 主要针对课上学生不愿意做准备活动的现象进行问卷与座谈会形式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影响学生参与准备活动因素分析提炼出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研究目标是提高组员准备活动设计能力,掌握设计方法。 2.2.4有效教法与组织设计策略研究 主要是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教法与组织方法的研究。研究目标是课题组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选择教法与组织形式,能够掌握分析与辨别能力,掌握选择教法与组织形式的途径。 2.2.5有效场地与器材利用设计策略研究 主要是对场地布置与器材布置以及场地、器材的开发等策略研究,以提高其对学生参与的吸引力。研究目标是课题组老师能掌握场地、器材布置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场地、器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提高自身对其利用能力。 2.2.6有效学生评价设计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的设计策略。研究目标是教师掌握评价设计的能力和方法,合理运用评价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研究思路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两年,其中教学验证设计为15个月(三个学期),理论研究、教学策略设计与论证预计为六个月,资料收集和撰写报告和成果论证预计为三个月。课题研究大体上分为四个研究阶段,分别是前期论证与申报立项阶段、调查分析与教学设计阶段、教学验证与修正阶段和成果收集与研究报告撰写。 (二)研究预期目标 本研究主要是探索如何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课题组认为研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定的目标: 1.构建体育与健康(基础模块)课堂教学设计新的模式 2.形成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新的指导策略 3.探索在中职体育与健康基础模块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4.开发有效的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场地与器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 (一)主要方法 1.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中国知网、图书馆等)以搜集有关教学设计策略的文献,以获得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策略的定义、涵义、影响因素、设计依据等理论知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分别对学生(每校50人,共计250人)和教师(每校4人,共计2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会。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教学设计做好铺垫。通过对我区职校体育教师进行有关教龄、学历、职称师生关系等进行调查并统计后分析出影响教师教学设计的具体因素,为课题组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做好铺垫。 3. 主要是通过设立验证班和对比班的手段,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进行相对比,对教学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加以验证。具体方法是课题实施前先对以上所有班级做一个原始调查与测试,并分类统计存档,作为原始对比资料的,通过课题实施后与实施前原始数据的对比加以验证。检测指标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度(参与人数多少、参与时间长短)练习效果(学生的表情、学生练习后的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耐久跑、实心球和立定跳远的及格率、良好率以及优秀率)。 4. 3. 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与提炼出教学设计的策略。 六、研究步骤与分工 (一)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1.3-2011.4) 1.1成立课题小组 1.2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要求细则 1.3理论研讨 1.4课题申请 2.研究初期阶段(2011.5—2011.8) 2.4论证、修改 3.研究的实施阶段(2011.9-2012.12) 3.1在校学生第一验证阶段(2011.9-2012.1)主要任务是收集验证资料 3.3在校学生第二验证阶段(2012.4-2012.7)主要任务是收集验证资料 3.5在校学生第三验证阶段(2012.9-2012.12)主要任务是收集验证资料 4.研究总结阶段(2013.1—2013.3) 4.1各子课题组收集材料,提炼研究成果 4.2成果分析汇总,交流 4.3撰写报告 4.4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是教师通过参与此研究在专业能力发展上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教学设计策略上有明显提高(可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获知)。同时在科研能力方面也要有所提高,在研究过程中争取1-3人的研究报告或专题文章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例如《运动》、《体育教学》和《中国学校体育》,4-5篇文章在余杭区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1-2篇在杭州市获奖。学生方面,希望通过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运用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水平较验证前有所提高)。在师生关系方面,希望通过研究过程使其向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呈现出学生乐学,教师全身心教。为了更好地展现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各阶段研究成果将以一定的文本形式呈现,详见下表: 九、课题研究前期成果与研究有利条件分析 (一)前期研究成果 课题组在前期已经对部分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了研究,研究成果在区、市级进行了交流有些在公开杂志上发表。前期成果主要有论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准备活动有效性提高策略》发表在《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第5期上、论文《浅议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策略》发表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3期、论文《提高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策略》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第12期上、场地器材开发成果《废旧羽毛球、拍新玩法》和《软式排球新玩法》发表在《体育教学》2008年第7期和2010年第2期上,《巧用篮球场地提高队列队形练习效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3期上,《校本课堂观察:体育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第7期上,还有《巧用篮球场地提高队列队形练习效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3期上。这些成果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研究的有利条件 课题组所在学校都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均获得过区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学校教师经常参加教科研活动及相关培训,因此在研究环境方面为课题组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课题组成员多是在教科研一线的教师,教龄平均在8年以上。其中课题组组长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在区、市、省多篇获奖。课题组每个成员均独立承担(参与研究)过区级课题的研究,且研究成果也在区、市两级评比中获得佳绩。基于以上的原因,课题组所用成员一致认为对本课题研究有信心和有能力完成。 十、参考文献 [1] [2] [3] [4] [4] [5] [6] http://www./article/jspd/kylw/2006/11/22/181848102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