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里--宛如未走出苎萝村的西施

 苏迷 2013-12-14
  修复前的端本园(谈燕摄)
  修复后的端本园(谈燕摄)
  柳亚子旧居鸟瞰(李海珉摄)

  【蘅一】江南的古镇,周庄、同里、锦溪、甪直、乌镇、震泽……每座小镇,风格相似,各有千秋。唯有黎里,没有复杂的河道,没有辗转曲折的街巷,一条清澈直通的三里市河,是黎里细长而妩媚的腰线。

  江南四里,黎里居其中,但与同里的繁华相比,黎里如同仍未走出苎萝村的西施,不擦烟粉,不惹尘埃,淡然世外。黎里是除了家乡震泽之外,我最愿意来的一个地方。每次来黎里,她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惊喜与收获。

  【从容】黎里自古民风淳朴。旧时,就有“富同里勤黎里”的说法,意思是这里的人勤劳质朴。以至现在走在大街上,还能让人感觉到这股淳朴之风。那天我们在古街上拍照时,一个小姑娘路过,大概看出我们是来游玩的,就很热心地介绍:“对岸有个柳亚子纪念馆呢,你们可以去看看的。”一句话让我们心里热呼呼的。

  【尼楠】以前去过黎里,大概是在十年前。也是现在这样的季节,十年前的深秋,我似乎还坐在桥边拍了一张照。河水蜿蜒不绝,有许多桥,岸边的房子年代不一,在向晚柔和而缓慢的光线里,呈现出岁月雕琢的质地。去了柳亚子纪念馆,当时李海岷老师的办公室设在馆内,在那里喝了会儿茶,他带着我们参观,又细心讲解。馆并不大,但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李云】在我眼里,黎里就是两个老人,一个是柳亚子老先生,一个是亦师亦友的李海珉老师。在我没有去黎里之前,就常在李海珉老师的著作里读到有关黎里的民俗、老街、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爱上黎里,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尼楠】那时觉得,黎里是个古镇,但是在古镇游最为走红的时候,却没有成为旅游胜地,仿佛是怀才不遇。而当她安于现状,渐渐要被人遗忘之际,却又站到了台前,到底是天生我才。十年以后的这次再见黎里,正好遇到正在修复中的古镇,虽说是修复,但是令人意外,工地竟然是这样安静,而整个古镇在自然舒展中风貌渐现。

  【蘅一】黎里古镇的开发是必然的,但对于喜欢古镇的很多人来说,是喜忧参半的,喜当然因为这是好事,忧是担心她最后穿了古镇衣服,又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尼楠】是的,这种担心我也有,希望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

  【从容】我相信,在政府有力地保护修复下,古镇黎里一定以她独有的魅力,在江南这么多古镇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让人纷至沓来,让人过眼不忘,为之惊叹。

  【李云】黎里是有情调的。这话怎么说呢,在吴江有世界古镇同里,也有刚升为4A景区的震泽宝塔街,只有黎里是新秀。所谓新秀是说人们的旅游意识,好比说新的游客服务中心就正在建造———这是预备今后好好开发旅游业的大门。所以,说黎里是新秀并不代表黎里的古街缺失历史渊源和那份古意。黎里的情调体现在他拥有保存完好的廊棚———直行的、曲折的,斜坡式的、挑梁式的,尽享江南古镇的特色与风韵。初次走到廊棚下张望,我还以为到了西塘,木柱子从一块圆石上撑起来,临岸蜿蜒,使得黎里不再平面,它是蜿蜒的、纵深的、一眼望不到底。

  【从容】看到黎里市河两边绵长的石驳岸,可以想象,曾经这里舟来楫往,商贸繁华。提到石驳岸,不得不说黎里的缆船石。缆船石主要有立柱式和洞穴式两种形态,黎里的缆船石以洞穴式居多,现保存完好的有250颗之多,堪称江南市镇之最。

  【李云】我们从河这边走,可以看到,再绕到河对面,依旧可以看到。所有的弄堂都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差不多仅供两人并肩而行。有的弄堂很深邃,看不到底;有的是曲折的,看到一半就转弯了。弄堂仿佛拉伸了黎里古街的深度,他的好不是一斑窥豹的那种,而是走着走着感觉就来了,韵味也来了,那种起初的貌不惊人立刻升华至出神入化的境界。

  【蘅一】穿行在幽深幽深的巷弄里,循着熟悉的味道,探寻弄堂故事。天窗斜射下来的阳光,照在灰白的墙壁上,恍惚中,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中,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是那些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黎里先人:工部尚书周元理、爱国人士叶楚伧、明末才女叶小鸾、教育先驱倪寿芝、电影明星殷明珠。

  【尼楠】黎里的安静初见以为是寻常,再往里走,就有渐入佳境之感。河水静静流淌,沿着河的廊棚渐次展开,最妙的是那些曲里拐弯的小小弄堂,在日光底下,也显得那样幽深神秘,仿佛是无数的故事蛰伏,随时准备伺机而动。因为这些弄堂,黎里从一张画,成为了一本书,成为了一部电影。

  【李云】我们还看到了一个风貌最为古老的理发店。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为一老者剃头。以前的理发店都叫剃头店,说去理发也说去剃头。理发店里插着三大瓶迟桂花,暗香浮动。两位老者坐在店里在拉紫竹调,《双脱花》的乐谱架在膝盖前,两人靠墙坐在长条靠椅上闭目摇头晃脑着……

  【蘅一】在新蒯家弄的深处,是“退一步处”,这里曾经是清代大臣张曜的故居。三个月前,曾与好友一起探访过。今日,再访。一座小小的院子,院内种有很多花草,一间落地长窗的裙板上,刻有精致的花纹,与台阶上怒放的粉色花朵相映成趣,古朴雅致。

  【李云】古街是顺着河水走的,河水清澈,通向两岸的是一座座拱桥。老街被一条河水携带,是可以衍生出更完好的生机的。

  【尼楠】真正记录黎里成长印记的,是横跨市河的那些古桥。最为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应该就是青龙桥了。元代的建筑遗迹,桥身的石龙头,历经千年,依然不减威武。

  【蘅一】安静地伫立在黎里中心街上的百年问心堂,诚信起家,用心经营,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如今,依然保持传统经营。曾经寻访过它的存在,还拍过几次照片,但每次走过药店门口,扑鼻而至草药味,总会留住我的脚步。

  【从容】黎里的古桥、民居、弄堂、廊棚,无不透露出当时黎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蘅一】大观弄尽头的端本园,已重获新貌,在金秋的光阴里,向人们继续讲述着当年破满汉禁止通婚之律的恋爱传奇。听说前几天还在端本园内举行了上海硬笔画学会黎里创作基地的揭牌仪式。印象黎里,原味江南,在上海画家笔下又将呈现出特别的风采。

  【李云】黎里的美是内在的,黎里的历史文化是深厚的,需要时间好好体验。

  【尼楠】对于黎里,我有一点奢望,我希望从今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去到那里,都还能体会到这样怡然自得的怀旧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